[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云堰家工一张图”平台上线数字赋能来料加工更好更快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 2022-09-03 08:5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本报讯 “来来来,发钱啦!”近日,大堰镇后畈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徐夏娟来到村民王彩意家中,将2000多元现金交到了王彩意手中。“来料加工真的蛮好,我不用走出去就可以赚钱,时间上也自由。”拿到上个月的工资,王彩意脸上笑开了花,她通过来料加工制作灯带,一年可增收2万元。

  作为奉化区唯一的全山区乡镇,大堰镇为了保护水源,关停、搬迁镇内49家工业企业。企业搬走了,很多村民待在家中无事可做,收入减少,来料加工成为他们实现“家门口”增收的重要渠道。据了解,大堰镇已有30多个来料加工点,分布在后畈、常照、箭岭、董李等片区,加工内容包括藤椅编制、针织工艺品制作、塑料及五金配件组装等。去年,依靠来料加工,大堰农户获得工资收入近1000万元,人均收入1.5万元左右。

  随着来料加工模式的推进,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来料加工订单供应商与经纪人信息匹配率低,管理不透明,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如何借助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家门口”产业迭代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8月26日,“云堰家工一张图”平台上线,把企业、经纪人、从业者三方信息一库整合,实现了需求发布、劳务接单、效益发放的在线闭环。“在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订单以及全镇范围内来料加工的从业人数、分布情况、接单情况等。”该镇发展服务办副主任汤晓峰介绍道。

  据了解,“云堰家工一张图”平台分为资讯、订单大厅、来料加工信息库、政策兑现等板块。在订单大厅,来料加工企业可以线上填写产品名称、数量、交货时间等,上传操作视频发布任务;经纪人可以在订单大厅接单。以往,企业与来料加工点接洽,需要经过寻找加工点、实地考察、洽谈、下单等步骤,至少花费两到三周的时间,现在通过一站式数字化平台,破解了企业与经纪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整个接洽过程可在“云端”实现,最快十几分钟便可完成。

  “通过这个平台,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大堰每个村来料加工点的情况,不用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去跑,下单也非常便捷。”一家宁海企业的负责人说道。“以前,村里的订单都是我从别的地方跑来的,有时候订单量不稳定,淡季时大家做一阵休一阵,影响收入。”经纪人徐夏娟正在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现在手机上就能看到企业发布的订单,我们可以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接单,再也不会因为订单不足而停工了。”除了企业、经纪人,从业者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接单详情及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明细等,实现数据透明化,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目前,“云堰家工一张图”平台已覆盖大堰镇23个行政村,涉及18名专业经纪人以及700余名从业者。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