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碳”为观止的万亿大市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赛道?

发布时间: 2021-07-29 13:4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如果在房地产、食品饮料等传统赛道里面呆着,亏得很惨;但另外一边,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新材料等板块却暴涨。

  段永平,被视为中国的隐形富豪,从步步高、到VIVO/OPPO、再到投资苹果、拼多多等。大佬虽然已退隐市场,但一直影响着市场。

  他有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你要是想忙一天的话,就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你要是想忙一年的话,你就装修你的房子;你要是想忙一辈子的话,就多买几个那种赚辛苦钱、低端的企业。

  去年开始,高瓴资本的张磊一下子火了,市场上已经有了高瓴概念股。你去看这些板块和个股,都是没有天花板的朝阳行业里面的龙头公司。

  再往前推,巴菲特一直倡导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雪”是好的公司,“坡”正是好的赛道。

  中国有两个大的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在2030年中国要实现碳排放的峰值,到2060年全国的碳排放量和自然环境能够吸收的碳排放量对等。通过宣布这个目标,中国实际上是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绿色革命,要带动各国的减排目标提前实现。相当于说,中国发挥了一个全球领导作用。

  欧洲早在1990年实现了碳达峰,美国、日本也已经实现碳达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碳中和、碳达峰的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每年98亿吨,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经济规模占比(注: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远远小于碳排放量的占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单位GDP的能耗比欧美高很多。

  “加”体现在,加强促进光伏、水电、风电、氢能,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清洁能源,和更加环保、碳排放量少的行业的发展。

  “减”则体现在传统火电、钢铁、有色、煤炭、石化、建筑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高效、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政策不断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即将发布,力在促进十大领域要创新转型。

  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碳中和市场完全符合巴菲特所说的“长坡雪道”的投资逻辑,正适合慢慢将投资的雪球滚大。

  在2020年,我们看到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两条非常明显的产业链,资本也是非常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抛弃原来的高碳行业,将投资转向与碳中和的相关产业链,开始构建“碳中和组合”。

  最典型的是2020年底,高瓴资本以158亿巨额投资买入了国内的太阳能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还用5个亿参与了上游的硅料企业通威股份的定增。

  如果仔细梳理下来,会发现碳中和涉及的行业非常多,比如发电端就涉及光伏、风电、特高压,这些领域都有很多上市公司;消费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桩、氢能、生物质燃料等,其中有做新能源电池的“大牛股”宁德时代等很多公司;还涉及碳的利用、捕捉和储存,等等。

  此外,有一些投资机构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或者环境责任,会将一些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完成碳排放的企业从投资标的池中剔除出去。

  今年春节后,所谓顺周期板块的钢铁、建材、电解铝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上涨,是因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规模肯定会被压缩,而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就会扩大——它们反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受益企业。

  此外,目前中国的碳排放的总量基数是非常大的,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提升能源技术、节能技术——仅依托于中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节能减排模式,而没有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是很难的。 所以现在,资本力量也在推动更先进技术的突破及基于这些技术的产品升级。实现碳中和很难,但这同时意味着产生非常牛的公司的概率非常大;如果轻飘飘地就实现了,不可能有牛的公司。如果我们能用技术解决二氧化碳的利用,特别是大幅降低它的成本,那就是大的产业机遇。

  总而言之,碳中和不是一刮就跑的风口,而是涉及一系列能源结构调整,一系列技术进步,一系列发展方式转变。一批企业可能因此被冲垮,另一批企业将在转型中崛起。所以,碳中和的机会才刚刚开始,需要投资者不断地关注与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