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香港电影征服好莱坞全靠他们

发布时间: 2021-08-28 08:4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怒火·重案》自上映以来连夺28天票房日冠,累计票房也已迈过10亿大关。

  影片看点多多,但重回“港味”的硬派动作戏可以说是不少人打出高分的重要原因。

  确实,拳拳到肉的动作和搏命演出是香港动作片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也是港产动作在世界影坛产生巨大影响的珍贵遗产。

  无论是从高楼上飞身跃下,还是只身冲入烈焰火海,亦或是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外辗转腾挪,将这些华丽炫酷的情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背后那群默默无闻的“超人”。

  在明天即将上映的这部献给幕后特技动作电影人的纪录片中,我们来认识一下香港动作片的真正功臣——《龙虎武师》。

  最初起源于粤剧,后来在电影业中也开始出现,他们负责影片中有难度动作部分,比如功夫招式、打斗效果,以及动作特效。

  狭义来讲,龙虎武师指的就是现代电影业中的“动作特技演员”,但是在香港电影中,武行出身的优秀人才不仅成为动作替身,也有更多走到台前,成为著名演员、功夫巨星,进而成为动作指导以及导演。

  在这一代人身上,实打实地映射着香港动作片从无到有一步步依靠无数伤痛和血汗打出了一片天下。

  我们或许此前已经听说过不少在拍摄片场发生的惊险故事,以及动作演员们亲身上阵的敬业行为,但是《龙虎武师》则第一次将这个群体整体带到了我们面前。

  在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一连串豪华的“武行”演员名单——徐克、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程小东、刘伟强、元华、元秋、钱小豪、钱嘉乐……

  他们每一个在银幕上都是以一敌十的高手,但是在这里,他们脱下戏服,露出满身的伤痕,在这里,我们重新回到了一部部精彩作品的幕后,致敬这一群以命相搏的龙虎武师。

  上世纪60-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既高产又个性色彩十足的港式动作片成为华语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名片,将传统中国功夫结合进入电影拍摄,创造了各种新鲜的特技手段和视觉效果。

  但是这些效果能最终实现,靠的既不是如今的特效建模,也不是简单的绿幕抠像,而是武行们真刀真枪的肉搏。

  真摔、真打、真跳,这是当年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唯一能与其他国家高投资的商业大片硬碰硬的方式。

  洪金宝回忆说,连好莱坞的剧组前来探班,也被香港动作片的拍法震惊得目瞪口呆,“这样的动作你们也敢做?”

  确实,现如今回头再看,那些近乎是疯狂的动作场面都蕴含着一股不怕死的血性,也正是在“Kungfu Stuntmen Never Say No(特技人永不说不)”的“潜规则”下,一代代的武行才前仆后继冒险拼了下去。

  在经历了1950~1960年代戏曲片的高峰之后,市井气息的喜剧片和爽快的动作片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如果因循守旧地继续以套路化程式化的方式拍摄一招一式的“呆板”动作,观众自然不买账。

  与此相反,正是将动作戏从模式化的“假打”中解放出来,用更具真实感的现实打斗和冲击感十足的画面方才赋予了香港电影全新的生命。

  因为危险性过大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保险、拍摄的需要无法穿戴护具、任何的瑕疵还要面临NG重来一次的挑战,这项在好莱坞电影看来“谁做谁死”的工作,却正是武行演员们的日常。

  和那些在闪光灯下获得追捧的明星们不同,武行成员往往鲜为人知,甚至在行业内部,他们也常常被看成跑龙套的临时演员。

  从武行出身走到银幕前面的毕竟是少数,《龙虎武师》向我们展示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如今已经成为明星和导演的演员们曾经的艰苦时代,同时也是更多没有留下身影的武行人们的搏命过往。

  2019年的第38届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钱嘉乐、钱小豪将“专业精神奖”这一特殊的奖项颁给了入行50年、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武行演员之一:人称“鱼头允”的刘允。

  这也是在2018年将这个奖项颁给“茶水阿姐”杨容莲之后,金像奖再次让人们关注到幕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虎武师”们或许会一步步地退出历史舞台,以命相搏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对于电影这门艺术来说,这样的敬业精神和敢闯敢拼的勇气依然值得尊敬。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一切都可以走捷径,都可以靠替身、特效换脸,甚至连台词都不需要背下来的时代,曾经的龙虎武师们身上的精神反而显得更为重要。

  香港电影的辉煌,是他们用命拼出来的,而华语电影将要走的路,也需要他们有过的那种“死士精神”。

  或许,我们以后很难再见到这样一群人的集体露面,但是在每一个电影人心中,都应该有他们的故事。《龙虎武师》,也正是献给这些人的最好的礼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