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他们已存在了万千年——读典籍里的中國工匠

发布时间: 2022-05-02 17:5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中国酿酒业的最高奖项为什么是“仪狄奖”?我国历史上因发明而封侯的人是谁?中国的汽车行业之祖是?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典籍里的中国工匠》一书里找到答案。近来笔者反复研读此书,认为该书可说道之处颇多。

  《中国工匠》 詹船海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图片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提供

  全书按主题分为《姓氏百工》《攻木绝活》《乐陶记忆》《铜铁时代》《布衣锦绣》《青史留纸》《活字毕生》《水利匠人》《时珍本草》《酒话连篇》十一章,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对古代中国工匠进行了或个体或群体的精心刻画。

  从书中可获悉诸多古老工匠的故事——炎黄二帝,并称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他们也可称为中华技术发明之祖;在德国奔驰集团的汽车展览馆里,供有4000多年前的夏“车正”奚仲的塑像,他当年发明了马车,因此被视为世界车祖;庄子给后人留下“运斤成风”“鬼斧神工”“庖丁解牛”等成语,这些成语其实是中国工匠的生动再现;墨子是从工匠阶层诞生的机械专家、军事防御专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科学家;鲁班是著名的发明家,除了锯子,木匠所用的全套家伙什如墨斗、刨子、钻子、凿子、曲尺等相传都是他发明的,而且鲁班成了木匠业的保护神,如今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鲁班奖”,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书中还有一些别有意趣的故事——从三国时姜维的《蒲元别传》中可知,蒲元不但会造神刀,还是一位传奇的木匠。他是木牛流马的制作者之一,而诸葛亮所起的作用是肯定以蒲元为主的工匠们的大胆创意,并给予大力支持;在我国古代知名科学家中,黄道婆是唯一一位女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她在纺织机具上作出了革新性的贡献,还在整经和织布方面有着重大贡献;李冰当官当成了科学家,真是一个传奇。除此之外,作者在此书中还描述了酿酒大师仪狄、杜康,铸剑大师干将、镆铘等,还有陶瓷、冶炼工人的群体形象。

  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工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也离不开工匠。向古老的历史追溯工匠之魂,弘扬工匠精神,是《典籍里的中国工匠》一书撰写的初衷。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被中断的国家。《典籍里的中国工匠》的书写,既是为工匠立传,也是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溯源。

  書中,有如下論述:《考工記》,問世于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最早的手工藝專著,書中有關弓矢的記載,開了人類認知空氣動力學的先河。《墨經》,一共有8條幾何光學知識的記載,這比古希臘大數學家歐幾裏得的光學記載要早百余年。李誡的《營造法式》,出版于1103年,是北宋頒布的一部關于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也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建築學著作。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合性著作。我國最早的藥學經典,是成書于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後來又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的《神農本草經集注》、唐朝蘇敬的《新修本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堪稱中國第一部集大成藥典性著作。

  我國古代工匠的工藝制作水平,可以從遠古時代制陶開始說起。“仰韶文化”的彩陶、“龍山文化”的黑陶、“小屯文化”的白陶,都是其中燦爛傑出的代表,也成爲相關文化的代名詞。至于瓷器,最遲出現在商代中期。宋代是制瓷業全面發展時期,有了“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代表中國日用制造的最高技術和工藝水平,是中國制造出口最多的産品,也是中國工匠智慧面向世界的最高級、最普遍的呈現。康雍乾三朝,中國制瓷工藝水平和産量達曆史最高峰。

  至于營造工藝,我國工匠在秦漢時就已經掌握了“拱形技術”,他們將墳墓的墓頂砌成拱圈形式。“拱形技術”還廣泛應用于橋。趙州橋,建成于隋朝大業年間,距今已經1400多年。它爲什麽要“拱”起來?因爲符合力的耗散原理。趙州橋的設計創新首先體現在它的拱是圓弧形而不是半圓形,盡最大可能使橋變得低平,使車馬能夠輕松通過。它的第二個設計創新,就是單拱。這種橋不假橋墩,像彩虹一樣淩空而起,淩駕南北,是橋梁史上大膽空前的創造。趙州橋在大拱的左右兩肩,又各開兩道小拱,即敞肩式拱橋,這是趙州橋的第三個設計創新,是力學和美學相得益彰的完美結合。

  2021年,央視推出了一檔大型文化類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節目通過時空對話的形式,展現典籍裏蘊含的中國智慧。而詹船海所著的這部《典籍裏的中國工匠》,讓人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例如以下數例。

  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爲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要的青銅禮器。距今3200多年,堪稱“鎮國之寶”。

  紙張,是我國貢獻給世界的禮物。公元105年,被科技史專家稱爲史上的“有紙元年”。1983年3月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在報道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時就說:“中國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傳到歐洲,令人震動,可和現在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並論。”

  素紗禪衣,1972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重僅48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支撐起“世界最輕”的,是我國利用胰酶練絲的技術,西方國家直到1931年才開始使用此法,比中國至少晚了1200年。

  靈渠的陡門,與長江葛洲壩原理相同,是世界上最早運用的運河船閘技術,堪稱“船閘之父”。

  《本草綱目》,最早對植物藥(草部)進行科學分類,比植物分類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一書要早160多年而又遠比後者完善。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在《本草綱目》的序言中對該書高度評價:“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發可指數也。”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典籍裏的中國工匠》這是一部堅定“文化自信”的好書。

  作者说,此书含有自己儿时的学习生活记忆和当下的生产生活经验。谈到酿酒与女性结缘的时候,作者说:“我们的家酿美酒,其酿造者不正是我们的母亲吗?而广东梅州客家人酿的美酒,就叫‘客家娘酒’。”可见书中所写,是来自于他的生活。

  谈到陶与瓷的区别时,他说:“陶器更接地气,瓷器更接天光。陶器大众,瓷器高雅。陶器朴实,瓷器绚烂。陶器更讲实用,瓷器更重审美。瓷器烧造比陶器烧造具有更高的科技水平和匠心。但是,瓷器是在陶器基础上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这样的见解书中比比皆是。

  《典籍的中国工匠》一书对大国工匠、中华文明充满了敬仰之情。不过作者没有盲目崇拜,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比如,对《本草纲目》中一些令今人诟病的地方,他是这样看待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医治文本”,见证了医巫不分的远古时代,以及医学从巫术中发展出来的脚印,可供我们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作者的论点是客观理性的。

  此书虽属科技史,但阅读起来趣味盎然。詹船海先生在自序中说,他想“打通文理分隔,融科普于文史,见技更见人,是知识介绍,也是力求更具美感的散文作品”。通读此书数遍以后,笔者深深感到这个目标实现了。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