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三地调为高风险疫情已波及18省份48城好消息是……

发布时间: 2021-08-15 07: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河南商丘虞城县涉嫌瞒报疫情 河南两地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江苏扬州一地调整为高风险

  8月13日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广州报告1例,来自南非;佛山报告2例,分别来自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广州报告3例,2例来自日本,1例来自斯里兰卡;佛山报告1例,来自沙特阿拉伯;肇庆报告1例,来自坦桑尼亚。新增出院3例。截至8月13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50例(境外输入1383例)。目前在院83例。

  8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0例(江苏18例,河南4例,湖北4例,湖南3例,云南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湖南)。

  8月13日0—24时,江苏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8例(均为扬州市报告),1例为轻型,17例为普通型。

  据扬州市卫健委消息,8月14日6:30,扬州市启动主城区重点地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共设置采样点766个,抽调采样人员4626人,其中市外支援2660人。

  根据前七轮主城区核酸筛查结果划定此次主城区核酸筛查重点区域和人群,包括:邗江区邗上街道、蒋王街道、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桥街道、新盛街道、竹西街道、槐泗镇、西湖镇、维扬经济开发区等9个镇、街、园区;广陵区广陵经济开发区、广陵新城、湾头镇、汤汪乡、曲江街道、文峰街道、东关街道、汶河街道等8个镇、街、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等2个街道以及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全部区域。以上范围内全部居民(含外地在扬人员),目标人群总计约115万人。

  自8月14日起,江苏扬州市部分区域疫情风险等级进行调整: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津街道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13日0—24时,河南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例(商丘市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例(郑州市2例)。

  14日,河南省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公告称,截至13日24时,商丘市虞城县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例,分别为病例尹某的儿子和女儿、尹某丈夫的两个妹妹。

  经流调溯源确定,新增4例病例之一郭某某,7月30日到过商丘大商新玛特,与商丘市第二例确诊病例刘某某有过近距离无防护接触。因虞城县疫情管控不力并涉嫌瞒报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相关情况正在调查。

  在国务院和省指导组指导下,商丘市各项防控工作正有序开展,请全市人民顾全大局,全力配合落实各项防控要求。最新情况将及时公告。

  结合商丘市当前疫情形势,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8月14日起,将虞城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健康路)、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疫情风险等级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最大限度严防疫情风险传播。

  8月13日0—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均为荆门市报告),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1例(荆门市报告)。

  8月13日0—24时,湖南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张家界市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张家界市报告)。

  8月13日0—24时,云南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该病例于12日在瑞丽市密切接触者中核酸检测中发现,即用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诊治,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自8月13日20时起,瑞丽市勐卯镇团结村委会下弄安村民小组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8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提问。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1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国多地相继出现聚集性疫情,截至12日24时,全国18个省份48个市发生本土疫情,累计报告病例超过1282例。在发生疫情的48个市中,36个市超过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报告,除了扬州、武汉、张家界以外,其他地市仅是零星报告,全国疫情风险整体可控。

  米锋介绍,截至8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亿324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7亿7704.6万人。

  贺青华介绍,到目前为止,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在全国正在有序推进,31个省份加上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下一步,将在做好疫苗接种,确保接种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有序的推进12-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还指出:在公众方面,处于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需要佩戴口罩,此前说在室外场所可以不戴口罩。这次提出来,在室外,如果人群密集的话要求戴口罩。同时要求家庭配备一些高等级防护的口罩,在去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佩戴。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