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首次将文物故事讲述融入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21-04-26 20:0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4月22日,由《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策划的“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大型专题活动第一期论坛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副校长谢军、《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主编钟秉枢、期刊部主任付全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助理、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分会会长、收藏家李祥受邀参会。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崔乐泉(左四)、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张新(中)、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付全(右四)、北京教育学院学校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孙科(左二)、体育收藏家李祥(右三)、清华大学体育学在读博士毕金泽(左一)、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章柳云(左三)、李海燕(右二)、王晓虹(右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崔乐泉,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张新,清华大学体育学在读博士毕金泽作了主报告,并在主报告之后,与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院长王华倬、北京教育学院学校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孙科、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郇昌店、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闫士展、首都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敬、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张震参与了由期刊部付全主任主持的“圆桌互动”。

  “传承红色基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话的号召,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助理、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分会会长李祥应《首都体育学院学报》邀请,在这次论坛上,向与会专家、师生和论坛直播线万余人分享了他收藏并带到现场的十余件体育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次论坛采用学术报告之间穿插文物故事讲述,这是国内学术论坛首次以这种方式呈现,实现了形式、内容方面的创新。

  1904年中国第一部直接译自英文 以“体育”命名的图书《体育图说》 李祥收藏

  这本图书是清朝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出版,由姚受庠翻译的美国罗克斯的原作《体育图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体育译著。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 “Physical Culture including Free Gymnastic and Dumb Bell Exercises。”从中也可以了解此书的主要内容,上卷主要介绍徒手操运动,下卷则是哑铃健身练习。这本书保存完好,版权页上明确标明为上海广学会刊印,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印数为二千本。上海广学会是1887年(光绪十三年)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栉风沐雨,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阔步前行。回溯往昔峥嵘岁月,新中国体育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

  (这是一本出版于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其中刊登了“二十八画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百年岁月变迁,书的装帧已经开线,纸张早已泛黄甚至酥脆断裂,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依然彪炳史册。)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崔乐泉、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张新、清华大学体育学在读博士毕金泽在题为“中国体育崛起之源起、思想与轨迹”的主论坛分别作了《中国共产党体育实践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共产党的“红色体育”实践及其历史意义》的主题报告,李祥在每位主报告人陈述完毕后,讲述了他展示的体育文物的故事和自己的体育文物收藏经历。

  除了讲述体育文物的故事,李祥还鼓励现场与会学生以及线上参加论坛的青年学生,希望他们能向104年前,年仅24岁的“二十八画生”学习,参考《体育之研究》论文,撰写相关论文。针对国内体育文化版块长期受到忽视的现状,李祥呼吁青年学生要重视、开发、深耕这一领域,让体育文化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