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净利润最高增22%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仍存

发布时间: 2021-08-31 20:4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原标题: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净利润最高增22%,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仍存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文图)8月30日晚间,随着中国银行2021年半年报正式公布,国有六大行的半年度成绩单披露完毕。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均实现正向增长。不良率较年初降低,拨备覆盖率提高。业绩数据与资产质量同步提升。

  不过,2021年,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演化尚存在不确定性,且受疫情冲击的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银行业潜在风险依然较大。不管是对于国有大行,还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仍存较大考验。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业绩指标均实现正向增长。

  截至6月底,六大行资产合计143.57万亿元,较年初平均增长6.48%。“宇宙行”工商银行以35.14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牢牢占据首位,较年初增长5.37%;排在第二梯队的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29.83万亿元、28.65万亿元和26.32万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6.05%、5.32%和7.85%。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12.22万亿元、11.41万亿元。

  从资产规模增速来看,各行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中国银行以7.85%的增速排在首位;农业银行的资产增速最慢,较年初增长5.32%。

  从营收来看,上半年,六大行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4万亿元,平均同比增长6.41%。其中,工商银行仍然占据首位,营收达4677.9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建设银行,营收4163.32亿元;交通银行排在末尾,营收1338.95亿元。利息净收入仍是各行营收的最大来源,但非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正逐渐提高。

  从营收增速来看,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的同比增速均在7%及以上,分别为7.77%、7.73%和7.00%;工商银行由于基数较大,以4.31%的增速排在末尾。

  上半年,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6348.93亿元,相当于日赚35.08亿元,平均同比增长13.72%。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在千亿元以上,工商银行以1634.73亿元排在首位。

  从增速来看,除工商银行外,其余5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邮储银行更是以21.84%的增速排在首位。

  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称,2021年上半年,该行坚守大型零售银行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积极稳健开展各项业务,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净利润412.44亿元,同比增长22.48%。实现营业收入1576.53亿元,同比增长7.73%。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320.96亿元,同比增长6.19%;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4.29亿元,同比增长37.86%。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71%和13.30%,同比分别提高0.07个百分点和0.65个百分点。

  去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共实现归母净利润5663.3亿元,相比2019年上半年同期少赚约714亿元,主要系让利实体经济和拨备计提所致。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好转,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净利润情况整体向好。根据银保监会8月10日公布的数据,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净利润1.14 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一季度提升 8.8个百分点。

  对于二季度商业银行盈利回升的原因,银保监会称,主要是由于营收增速向好、资产质量改善及拨备计提力度减弱所致。行业盈利增速回升幅度高于营收及拨备前净利润,拨备计提力度减弱和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是重要影响因素。

  从资产质量情况来看,截至6月底,六大行的不良率均较年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目前,邮储银行的不良率最低,较年初降低了0.05个百分点至0.83%;交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较年初降低了0.07个百分点至1.60%。中国银行的不良率降幅最大,较年初降低了0.16个百分点至1.30%。

  与不良率的降低相对应,六大行上半年的拨备覆盖率均同步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邮储银行以421.33%的拨备覆盖率排在首位;交通银行排在末尾,为149.29%。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9万亿元,比上季末增加25 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比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从2020年四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在不良率下降的同时,二季度拨备覆盖率比一季度和2020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银保监会对此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上半年国内经济稳步修复,实体经济利润回升推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另一方面,银行在2020年及一季度保持较大核销力度,对资产质量形成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按贷款行业来看,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率最高的行业仍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同时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也在多家银行呈现抬头迹象。

  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需关注的重点风险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低端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高风险领域客户;二是随着疫情对冲政策的逐步退出,部分发展前景差、财务表现弱的延期还本付息客户;三是经济转型背景下,部分低效微利、负担过重的大中型企业,层级较低的政府融资平台客户,以及传统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客户,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往往数据越高,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六大行的净息差均较年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农业银行去年末的净息差为2.20%,一季度末上升至2.81%,但在二季度末又下滑至2.12%。

  农业银行在半年报中解释称,2021年上半年,该行净利息收益率2.12%,净利差1.96%,均同比下降8个基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该行落实国家让利政策以及部分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存款付息率上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微降,但行业息差降幅收窄,城商行、农商行息差逆势走高。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06%,比一季度微降1BP,但降幅比一季度的3BP有所收窄。其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环比分别下降1BP和4BP至2.02%和2.16%;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息差逆势上行,环比分别扩大1BP和4BP至1.9%和2.24%。

  对于全年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刚刚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演化尚存在不确定性,且受疫情冲击的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银行业潜在风险依然较大。不管是对于国有大行,还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仍存较大考验。

  光大证券分析预计,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营收与盈利增速平稳,但较中期有所收敛,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规模增速稳定;第二,二季度行业净息差季度环比仅微幅收窄1BP,后续来看虽然资产端定价存在下行可能,但由于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举措将持续显效,全年银行业息差预计较中期变化不大;第三,资产质量压力整体可控,预计下半年风险处置力度将有所加大。因此,从全年来看,行业营收和盈利分化程度将较二季度有所收敛,下半年可能比2020年同期计提更多拨备。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