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始于风景止于诗心

发布时间: 2021-07-04 14:2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在《旅行中的文学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作者卢桢看来,文学旅行就是以文学朝圣为动机,围绕作家文学发生地开展的游览活动,而“抵达现场就是旅行的全部意义”,只有抵达,才能在亲手抚摸文人墓碑的“再没有更近的接近”中,听到内心深藏的声音,享受灵魂与先贤的对话。

  纵观全书,在“文学旅行”的主题下,全部作品分作“欧陆光影”“亚非土地”“南美天空”三辑,作者以虔敬而执着的本心,以丰沛而细腻的情感,以诗意而灵动的文笔,记录并再现了自己在世界各国探访文人故里、拜谒作家墓地、追慕文学传说、游览文学博物馆,以及亲身体验一些国家特色“文学之旅”的感悟与思考。换言之,作者希冀并践行的是“始于风景,止于诗心”的抵达,是探寻,是聆听,是怀想,是在雨果、略萨、王尔德、普希金等几十位大文豪、大诗人的故居、家乡、墓地及纪念馆、博物馆等处,做一回他们的学生——那一堂堂文学课,无声胜有声。捧读此书,眼前那一朵朵文学与旅行融合碰撞出的思想之花会次第绽放,馨香暗溢,明丽幽婉,伴随着一颗颗怦然跳动的朝圣之心,重回文学发生现场,去发掘并感受大师们的别样情怀、百味人生……

  与书名的“一本正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节节“文学课”之名的别具匠心,诸如“尤利西斯在脚下生根发芽”“疯子才懂夜的黑”“查令十字路84号的‘不二情书’”等。但作者却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往往是潜心读完全篇,回头细一思量,那标题的前卫精妙与切中肯綮才豁然显现,令人叹服。的确,作者崇尚的是文学旅行中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是独特的细节经验,是精神地理的越来越丰富,从而愈加接近文学作品的真实,以“激发我们重新在现实中审视经典文学,甚至产生一种亲历经典诞生过程的鲜活感受”。譬如,他认为“读雪莱的诗最好结合雪莱的传记一起来看,就此你便能理解此岸的诗人徐志摩为什么将雪莱的诗视为圭臬”,在对比中,赞誉两位诗人是隔空对唱的“此岸之黄鹂与彼岸之云雀”,那向日而生的炽烈生命,则如伊卡洛斯的翅膀。

  作者坦言,抵达是一种仪式,抵达的目的是召唤既往的阅读体验,鞭策我们在精神腾跃之后探秘新的王国,无论是雨果的中国梦,还是那家名叫浮士德的餐厅,抑或是哈菲兹的夜莺……每一次抵达,每一次瞻仰,每一次思索,都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文学、解读作家,也都是从地理、历史层面解读文学、解读作家。我们不得不感慨,那些跨越时空而来的文豪们,是目光穿透岁月、讽喻世情人性、预言社会发展的最敬业、最优秀,也是最富于诗意想象的“精神导游”。

  同许多文朋诗友一样,对那种“文不够,图来凑”的书籍版本,笔者向来不屑一顾。然而,此书中的摄影插图,却截然不同,且不可或缺,即便是一块铭牌、一尊雕像、一根手杖,都是作者在朝圣之心的驱使下,复以一个文学院教授的眼光拍摄的。尤其是部分照片的获得殊为不易,令无缘得见原物的读者眼界大开,遐思联翩。而照片与文字,每每相得益彰,便会引领我们穿越万重山水,轻拂时光尘埃,来到文豪的身边,亲聆先贤大师的教诲,由此,“我们对美的感悟愈发敏感,我们的视野则向光明和开阔延伸”。(刘敬)

  百年征程之后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全过程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广泛持续的参与保证选贤任能和事业发展的连续性,有效避免了“人民只有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进入政治休眠期”的局面。

  漫长行政链条所带来的基层政策执行偏差一直与国家治理的历程相伴,农村地区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着“最后一公里”困境,乡村示范项目评比则可以帮助打通“最后一公里”。

  科技投入和科研项目不是科技成果,不应将其作为科技成果评价的“分子”或加分项;恰恰相反,要将其视为科技成果的“分母”或减分项。

  要根据最新人口发展特点,构筑与大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特点相适应的高质量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物质生活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但共同富裕不仅指经济上共同富裕,也包括人民对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道德、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追求。

  每一种精神的形成,背后都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光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一个线

  将节粮减损、制止餐桌浪费等纳入“粮食安全保障法”并加快立法进程,建立爱粮节粮检查、投诉、宣传和志愿者服务等制度,并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不断完善反粮食浪费法律法规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是没有任何改变的,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以经济、社会、治理为重点,全方位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将区际利益协调过程按顺序分解为一系列小程序,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制,细化机制的构建使得利益协调有章可循,从而保障利益协调过程的规范性及最终的有效性。

  走向共同富裕,需保障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促进生产要素的有序流通、进一步合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城市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息联通,信息进村入户打破了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从多个方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一直在推进系统性的重大改革。耕地保护的治理体系属于其中重要一环,需要在价值内涵、体制机制、治理工具等层面响应新时代的要求。

  中国道路是一条利用资本并驾驭资本的现代化之路;中国道路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双重功能,表现为动力、平衡和导引等作用;人民是中国道路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引导和规范资本和国家权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引领、布局先导产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六个维度与“四个自信”深度同构。

  在全国广泛动员开展的精准识别“回头看”重要举措,是中国扶贫开发的实践创新,在国际范围内也属首创。这一举措充分保障了扶贫开发的精准性,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发展是否平衡关键要看人均GDP等指标的差距。政策应更着眼于不同地区之间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地区之间人均GDP的差异。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