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余东:让中华老字号散发“醇香”

发布时间: 2021-03-09 20:3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华夏酒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舍得酒业生产基地副总经理余东。今年,他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老字号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舍得酒业生产基地副总经理 余东

  余东表示,之所以会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中华老字号是历经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市场考验的商业和手工业中的佼佼者,承载着独特技艺、精深服务理念和商业文化精髓,是我国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无形资产。

  中国现存1128家中华老字号,其中仅有10%(也就是不到120家)的企业蓬勃发展,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一半都是持续亏损状态。

  如何保护并且激活中华老字号,让它们长久地存在,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这也是我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余东告诉《华夏酒报》记者。

  逐渐消失的中华老字号

  2006年,国家商务部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先后开展了两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工作,共认定中华老字号企业1128家。其中,食品加工、医药和餐饮服务合计占比近60%,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其中,酒类中华老字号为130家。

  沱牌就是2006年第一批被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作为舍得酒业生产基地副总经理的余东,对中华老字号当前的发展状况有着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

  余东表示,当前,许多中华老字号遭侵权,企业发展缓慢,甚至正在逐渐消失。

  中华老字号大多创建于明代或清代,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华老字号也因此成为一些不法商人抄袭利用的对象。例如一些人会利用我国名称分级登记的法律漏洞,在老字号登记******的工商行政部门管辖之外的地区将他人的老字号或老字号形音相似的字号******为自己的企业名称,导致出现商号重复或极为相似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一部分中华老字号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有的还没有******商标,产品、商标被仿冒,假冒伪劣产品一度泛滥,劣币驱逐良币,真正的中华老字号就慢慢地从市场上消失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老字号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环境,也缺乏竞争压力和意识,导致企业业务下滑,业绩亏损,经营十分困难。

  种种原因,让许多中华老字号越来越势微声弱,最后慢慢消失了。

  让中华老字号行稳致远

  为加强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保护,并进一步支持发展,余东在建议中提出,应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中华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

  首先,中华老字号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商标公告、及时******相关商标。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国老字号加快在境外商标******。

  第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国家层面在刑法上应设立侵害驰名商号专用权罪名,给予侵权者一定数额的罚金和刑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对中华老字号进行有效的保护。

  第三,国家要积极支持中华老字号的发展。出台相关老字号扶持办法,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助力中华老字号活起来;拓展老字号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着力解决老字号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老字号行业整合资源,组建老字号产业集团。同时,支持老字号企业通过兼并、参股等方式实现扩张,支持培育老字号企业中的地方龙头乃至全国小巨人。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纯粮固态发酵甚至被称为白酒企业四大光环。作为中国酒业的砥柱力量,130家中华酒类老字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酒业的未来。我们期待余东的建议,能够让承载着商业文明记忆,代表着产品、技艺顶级荣誉的中华老字号行稳致远。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