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法制网-中国边防频道

发布时间: 2014-09-17 12:1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法制网讯(国喜 王须 江波)前海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咽喉要地,土地及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作为深圳经济特区中的特区,被称为中国的“曼哈顿”。在这片热土上有一群特殊的橄榄绿,他们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前海守望者”,他们就是广东边防总队第六支队前海一中队官兵。18年前,为给深圳特区建设让,这个中队将宽大的营房地皮无偿捐让,异地选址重建在杂草丛生的山腰上;18年后的今天,为支持前海片区的建设,中队秉承“经济建设到哪里,管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思,为特区建设让,为特区发展服务,边防线和岗楼不断迁移,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前海的平安,陪伴着前海发展壮大。

  走进前海一中队,三间板房构成了中队营区的全部,或许没人会相信,在繁华的深圳特区,还有50名官兵住在如此条件艰苦的地方。炎炎夏日,板房内温度高达40℃,只要在里面待上五分钟,衣服就会被汗水浸透,官兵们开玩笑说这是免费“蒸******”。中队营区旁边就是尘土飞扬的工地,在打击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的同时,中队官兵还担负起进入前海片区车辆的检查任务。由于施工车辆进出频繁,放行稍慢就会造成拥堵,为节省查验时间,官兵们每次都是跑步上前,从岗楼到查验点短短的5米距离,平均每人每天来回要跑300来趟,累计距离约3公里。一天下来,衣服、帽子落满了灰尘,眉毛也变成了灰色。在这样艰苦的执勤条件下,官兵们从无怨言,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在中队操场,刚刚下哨的战士郑大印擦着满是灰尘的皮鞋,腼腆地笑着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已经习惯了。”

   图为边防官兵成为热火朝天的前海工地中一道特殊的风景前海片区港口、码头多、国家重点工程多、大型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中队根据防区实际,与国有企业前湾建设指挥部等6家单位签订了“群防群治”公约。他们定期对这些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边防辖区的巡逻与管理,推动警防深入开展。今年6月,中队联合前海管理局、前海警务办开展为期一个月代号为“一呼百应”治安联合行动,出动警力800余人次对前海片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排查,有效净化了前海的治安。针对暑期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众多,容易发生的情况,中队将图书室、篮球场向孩子们,并派出官兵带领孩子们开展拳术、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训练,使这些“小候鸟”们能安全开心地玩,家长们能放心地工作。

  视驻地为故乡,视每一名前海建设者为亲人。在推进固边战略中,中队积极转变职能,将管理变成服务,在保障合作区安全的同时,专门开展了“送温暖到工地”活动,真情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将满满地爱心传递到每一名前海建设者心中,使他们积极融入这个特区中的特热火区建设大家庭。同时,中队开展以“送法律、送演出、送电影、送书籍”为主要内容的“四送到工地”活动,经常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走进工地,组织举办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图片展览等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援助,他们的权益;成立业余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排自演,先后前往22个工地开展义演,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成立“固边放映队”,定期将一些红色经典影片和最近上映的优秀影片送到工地,使广大建设者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能够愉悦身心。今年以来,中队官兵为工地送去以法律知识、安全生产为主题的优秀图书2000多册;到工地开展义演30余场次;放映影片60余场次,诚意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关爱,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解难”、在思想上“解惑”、在上“解闷”。

  现在,前海工地依然是热火朝天,或许对于中队绝大部分官兵来说,军旅生涯中无法见到前海合作区建成投入使用是遗憾的,但是,他们却说:“在前海站过哨,流过汗,此生无悔!”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