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这句承诺温暖而坚定

发布时间: 2021-07-12 14:3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小于,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14岁时又成为了孤儿。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在高兴的同时,也为学费而担忧。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入学后,他发愤图强,品学兼优,2018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9年又获得国家奖学金。

  像小于一样,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因家庭出现变故,有些学生家庭出现了经济困难。党和政府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为他们搭建了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一句温暖的承诺。学生资助是一项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不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心,也圆了众多贫困家庭和孩子的梦想。教育是避免“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对于家境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受教育的机会比家境较好的孩子更为重要。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也是一句坚定的承诺。中央、北京市密集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北京市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逐步构建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仅过去五年,北京市就平均每年有170万人次受助,各级财政资金投入12亿元,实现了承诺。

  助学,筑梦,铸人。学生资助工作让贫困生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更珍惜上学的机会。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大多数贫困生学习勤奋刻苦,自强不息,励志成才,感恩奉献。北京工商大学贫困生小魏入学后连续三年获得专业第一名,并在国家和市级多个竞赛中获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教委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北京市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措施更多,覆盖人群更广,标准更高。在助学圆梦育新人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