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用诗意化表达让党史故事破圈

发布时间: 2021-08-29 14:4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精品力作,《山河岁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篇幅最长的一部文献纪录片,全片以山河为纬、岁月为经,以史传人、以人叙事,浓缩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山河岁月》把主旋律破圈效应拓展至纪录片领域,以创作实践再次揭示和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把创作摆在根本位置上,向着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深入开掘,是文艺创作成功的根本。

  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党史讲述也不例外。从走进大学、走进青年的反响来看,《山河岁月》无疑是成功的。该片让很多人的胸腔翻滚着热血,深刻感受着来自筚路蓝缕伟大历程中的思想光芒、理想魅力和青春力量。

  除了让青年一代产生代入感,《山河岁月》在收视口碑方面实现了双丰收。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的背后,是这部纪录片以“见人见事见细节”为创作原则,在党史考证、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以艺术创作和历史还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示了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黄克诚、罗荣桓带兵进东北解放黑土地,成为中共军事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军官卡尔逊徒步1200公里考察抗日根据地,学习应对日本的游击战;面对国民党制造的“民主骗局”,******东毅然决然地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从国内到国外,从民众到官兵,再到战略指挥层,《山河岁月》穿梭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展现了历史高光时刻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在多维度、多层次、多主体勾勒中让原本根植在教科书中的人物和历史情节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也以生活化、有人情味的点滴细节自然而然地与观众达成共情、共鸣、共振,从而掀起了主旋律的破圈浪潮,在同类题材中实现突围。

  着墨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山河岁月》还深挖史诗背后的格局、审美和情怀,饱含着浓厚的时代质感和温度。可以说,该片从历史真实、文本真实和艺术真实出发,做到了真实和艺术的统一、信仰与情感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片中展现了为掩护部队和群众奋不顾身的“狼牙山五壮士”、为支援前线献出一切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也呈现了张学良、杨虎城、黄显声、吉鸿昌等爱国将领的敢作敢为;还揭示了朱德、贺龙、刘伯承、项英、张云逸等人的英勇善战……这些数不尽的英雄筑成了任何敌人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山河岁月》第二季描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景,把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呈现好,把无数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讲述好,把千千万万普通党员奋斗奉献的群英谱描绘好,把亿万人民拥护党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厚感情和自觉行动展示好,积极推进了“红色基因库”的建设和传播。

  通过这部纪录片,大众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找到了与现实之间的精神联通,而本片也成为一次追求精品、攀登高峰的创作实践。

  《山河岁月》推进党史学习走深走实,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纪录片的力量和价值,发现纪录片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细细品味这部纪录片,不难发现《山河岁月》更加突出了纪录片的现实色彩,以其年轻态、多元化的探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影像表达上,《山河岁月》穿回抗日战争年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青春的身影、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耳边回响着一串串坚实的足印、一声声真实的心音……这部纪录片以巧妙地手法拉近了年轻人与历史的距离,宣扬了国家危机面前命运与共、共同抗争的进步思想,折射出中国人民追求尊严正义的伟大情怀。

  《山河岁月》以匠心独运的细节处理,实现了苦难与辉煌交融的表达,它全面生动地反映党史,在硬核突围中给大众以借鉴和启发,体现出优秀纪录片的制作水准与魅力。

  关键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