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她”的为老服务情

发布时间: 2022-09-02 16:1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灞桥区组织全区20多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立“秦人之星 德润灞桥”灞桥模范宣讲团,讲述模范故事,汇聚向上力量,让我们一起学好人、做好人,点亮文明之光!

  我叫杨爱丽,是灞桥区百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始人。居家养老就是让老人到活动中心来就餐或唱歌、跳舞,如果是路途比较远、不方便来中心的老人,我们就每天上门为他们服务。我从事养老行业已经10年了,10年的磨砺有汗水、有艰辛,更多的是欣慰。

  我是一名来自纺织厂的下岗女工,下岗后,我投入了创业浪潮。办食堂、开理发店、买服装、卖化妆品、经营过出租车,每次都失败。当我开始第6次创业时,我发现一个商机,在每个家庭中,最需要照顾和关爱的就是老人和小孩,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婴儿,更需要帮助和看护。老人现在年老体衰,生活需要帮助,小婴孩初降人世,娇嫩脆弱,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专业的膳食营养知识、专业的心理知识。

  我开始一边强化自己的家政技能,一边学习家政和养老理论知识,筹备了新的创业计划。2005年,我******了“杨大姐家政服务站”,从为周边社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做起,组织了一批纺织厂的下岗姐妹,做起了家政服务员。我还考取了中级、高级家政员技能证书,感觉新的人生轨迹正在悄然展开。正是因为曾经的下岗经历,让我和我的姐妹们很珍惜每一次服务的机会,而这份珍惜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09年,我创办了西安百姓家政服务公司。2012年我又创办了灞桥区“力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灞桥区百姓居家养老服务站”。从培训到安置,再回到服务,就是服务客户和员工。

  在我身边有很多姐妹,下岗后成了家庭妇女。儿女都已近成家,但是因为一直照顾家庭没有工作,也没有经济收入,长期闲在家里于身体和心理都不利,我就把她们组织在一起培训安置,为她们承接订单。帮助她们学习家政技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提高了经济收入。她们对我也特别信任。在我眼中,一时的低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

  在我的心里,我要帮助下岗女工追回本该大放异彩的生活,我要帮助老人找寻与家人团聚吃饭的每寸光阴。

  我带领着团队培训和安置了一千多名待业姐妹上岗工作。2017年,公司被西安市总工会评为“西安市妇联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获得“五一劳动奖状”。

  最受群众欢迎的还是 “百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饭桌”。“餐桌”开办十余年,没有接到一次投诉,满意率是100%。老年餐桌使周边社区200多位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从周一到周五,无论寒暑,让老人都能按时按点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们不仅为老人做饭,还为周边腿脚不便的老人、路途远的老人上门送饭。老人的生活问题解决了,老人的子女也能安心工作。每天两餐15元的餐费,让居家孤寡的老人感到了实惠,但每天15元的餐费只能包住成本,其他房租、员工的工资都要公司资金补贴,可每当我看到老人们在服务中心就餐后满意的笑容和对我们服务的认可,我倍感欣慰。这是老人对我们的信任,更是我的责任。

  对于高龄、孤寡独居、腿脚不便、瘫痪在床的老人,我们团队更是天天送餐上门,因为不放心,因为割舍不下,这份点滴温情每天都在。平日里,来“老饭桌”吃饭的老人们,也都把我们称作闺女,视我们为亲人,他们吃饭前总是先让我们吃。这种相互的牵挂祈盼,也是激励着我要把这份养老事业一直做下去的动力。为了方便老人生活,养老中心又增加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上门维修水电、打扫卫生、拆洗被褥、陪护老人就医看病等项目,真正使高龄、空巢、困难老人,不离伴、不出小区,享受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在家政服务和养老这条创业路上,我一直受到妇联、街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沐浴着党的阳光,使我从一个下岗工人成长为西安市道德模范、政协委员,今年还当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2022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知恩不忘本,我感谢党的培养和政府的关怀,我要用真情回报社会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