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前行者唐贤平:也曾侠肝义胆也曾重情重义只可惜选错了路

发布时间: 2022-08-15 08:3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作为男二,他眼神阴狠,行事决绝,就算面对自己的亲二叔,他也没有丝毫柔软,就差把“坏人”两个字写到脸上了。

  所以,看到唐贤平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锦衣卫、东厂厂公之类的字眼。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此时的唐贤平是华界警察局侦缉处处长,在其位谋其政,他必须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至于其二,还是因为他内心的信仰,在唐贤平看来,只有自己为之服务的党国才是解决当年中国问题的最佳出路,所有对党国的质疑,都是异端邪说,都应该被抓捕归案。

  所以,在地下党员们的内心深处,早就把他当成了冷血屠夫,很多地下党员,都是被他给抓起来的。

  所以在抓捕潘明月的过程中,虽然潘明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说自己之所以退出国民党,是因为国民党腐败不堪积重难返,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当时中国真正的出路。

  可是无论潘明月怎么说,唐贤平一个字都听不进去,虽然他不想对潘明月动手,但还是拿出了手铐,让潘明月戴上手铐带他去找所谓的零号文件。

  当然,从这一点故事来看,唐贤平并非不看重亲情——如果换作其他人,可能当时就已经对潘明月上手段了,但是他不仅没有对潘明月上手段,还告诉潘明月怎样才能自救。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打心眼里认为潘明月是错的,只有他自己坚持的才是正确的。

  这样的危急时刻,唐贤平还想着说服潘明月,想要带着潘明月一起离开,在我的直觉里,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唐贤平还想着只要潘明月交出秘密,自己就可以为他争取到活命的机会。

  作为坚定的共产党人,自从见到唐贤平开始,他就没打算活着离开,所以才会把自己和窗户拷在一起,就算唐贤平竭尽全力,也没办法把潘明月和窗户分开,最后关头,他终于撞开了窗户掉了下去,潘明月却葬身火海。

  我想,对于唐贤平来说,拿到零号文件固然重要,但是他绝对不想因为这件事害死自己的二叔,站在他的角度,这也算是一种忠孝难两全了吧。

  作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一团的学员,算是妥妥的高材生,可是还没等到他们毕业,北伐战争爆发了,怀着一腔报国之志,他们提前毕业,加入了北伐大军。

  在北伐战场上,他奋勇杀敌,虽然后来做警察有些配不上他黄埔四期的身份,但是我想,他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职业,也是为了想要为国为民尽一份力。

  从他后来的表现看,在那个周围全是污浊的时代里,他依旧保有自己的本心,后来的故事里,他查毒品交易和走私的幕后大佬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后,也毫不畏惧,哪怕自己兄弟参与其中也不会假公济私,一身正气,可谓警界清流。

  只是很可惜,那是一个污浊的时代,无论他个人多么清廉,也没办法改变黑暗的现实。

  在黄埔求学的时候,他们是同学;在北伐战场上,他们是战友。因为马天目曾经帮他挡过子弹,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寻找马天目。

  命运无常,唐贤平寻找马天目多年,都没有找到马天目的踪迹,可就在一次抓捕“逃犯”的过程中,他意外遇到了马天目。

  见到了马天目,例行公事地查看了马天目的护照之后,他马上就带人离开了,至于下属的猜测, 早就被他忽略了。

  回去的时候,下属有人质疑马天目的的能力,唐贤平马上就跟下属说清了自己当年跟马天目的交集,初看这一节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但是转念想来,这个细节正好展现了他对马天目的重视——

  往后的日子里,万一他的下属跟马天目有了冲突,也会考虑一下自己跟马天目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把双方闹得更加难看。

  后来,马天目被抓进了法租界大牢,为了营救马天目,唐贤平左右奔走,先是亲自找了法租界警察局的陈亨礼说情,后来陈亨礼因为上级命令的缘故再次抓走了马天目,他又凭着一些蛛丝马迹,找来了重要证人来证明马天目的清白。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两人之间的默契,从来都不曾变过,尤其是面对比埃尔的时候,他们俩一个负责激怒比埃尔,一个负责开枪,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语言交流,却能很快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他们还能成为战友的话,绝对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彼此那种。

  抓到陈烈之后,唐贤平去陈烈的住处寻找线索,因为他前一天在教堂开枪杀人,所以一见到唐贤平,江韵清很是不满,怼天怼地地讽刺了他们一通。

  我想,换做其他人,很可能就已经给江韵清上手段了,就算不上手段,也会把江韵清给狠狠教训一顿,唐贤平的属下看不下去,马上就开始恐吓江韵清,当时唐贤平却不予追究,马上就带着下属离开了。

  弹幕里有人说,唐贤平之所以这样宽容,是对江韵清一见钟情了,对于这一点,我并不太赞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工作,儿女情长这些东西,应该还没进入他的考虑范围。

  等他们离开江家之后,下属说现在的人信仰崩塌,他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怨不得别人,是党国自己丢了民心。”

  在我的直觉认知里,唐贤平营救马天目的举动,除了因为他跟马天目的交情之外,还因为同为中国人,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后来的故事里,他也曾为兄弟痛心过,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秉公执法身败名裂”的十六字“真言”。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加入了复兴社,本以为可以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却不想复兴社作为蒋与对手博弈的一根棍子,能用则用,不用可弃,它不代表理想,更不代表正义。

  年少的时候,怀揣一腔热血,黄埔求学,是为提升报国能力,北伐从军,是为救国救民,转战南北,是为守护家国。

  中年之后,投身警界,为的是守护一方平安,为了这份初心,他抓捕自己的叔叔,他怀疑自己的朋友,却不想他所效忠的党国,早已偏离了正常的航向,失去了民心。

  “照你的逻辑,不是共产党,就不是好人了吗,不是共产党,就真的该死吗?”当唐贤平对江韵清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不仅是为了说服江韵清,更是为了说服自己。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信仰崩塌之后,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会彻底迷失自我,要么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对唐贤平来说,这样的契机已经出现,投身革命的马天目,虽然对他有所提防,但是我想,在马天目来说,估计也想把唐贤平变成自己的战友。

  正如网上的文字所说,我们更希望看到后来的故事里,唐贤平幡然醒悟,选择好正确的道路,然后兄弟搭档再次并肩作战,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们依旧会和北伐的时候一样,放心地把后背交给对方,重回那个少年热血的年代,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