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剧场风”掀起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愿做“剧中人”?

发布时间: 2022-05-23 15:2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年来,随着戏剧源源不断涌入人们视野,逐渐变得大众化,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也随着新演艺空间的快速发展,脱口秀、沉浸式话剧等互动性较强的新业态热度的持续上升,剧场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方面,2021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335.8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比增长27.76%;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2021年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至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

  戏剧和新演艺空间的不断火热,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芳心。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愿做“剧中人”?

  据《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根据三年连续的数据监测显示,95后、00后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从艺术门类来看,话剧是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演出票房和场次分别占剧场类演出的30%和14%。

  广西演出公司市场部副经理林俊华告诉记者,南宁剧场近两年的上座率达到了70%以上,每年上演的剧目类型很齐全,包括舞剧、话剧、音乐剧、音乐会等各类型演出,年轻的观众比较偏向选择口碑和传播影响力较好的剧目。

  “近两年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平均的上座率是在77%~79%之间,其中19-30岁区间观众占比为57%,是所有这些年龄段观众中的‘主力军’。2022年我们计划演出约160场,目前年轻的观众还是趋向选择一些大IP主题、爆款的剧目,比如像开心麻花系列的话剧,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指导的舞蹈作品,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广西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冲说道。

  赵冲说,他们选择演出项目时,在严格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虑演出项目的质量、口碑,致力于将国内一些优秀的作品引进广西,同时也兼顾多种艺术形式,像歌、乐、舞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为观众带来高质量多元化,以及具有地方性民族特色的优秀剧目。

  小众演艺空间近年来以体验感更强、互动交流更密切、更容易产生共鸣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他们像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社会交往空间,能够满足人们接收、表达和创造的精神需求。

  新华书店23号书店的时间剧场,目前每周都会有脱口秀、相声、儿童剧等小剧场演出在这里上演。新华书店23号书店副店长陈玮瑶表示,在打造新型新华书店时就提出了书店与剧场相融合的概念,“现在的年轻观众思想非常包容,愿意去接受一些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也更愿意为了传统文化和先锋艺术等多类优质艺术相融合的剧场买单,所以我们也致力于去探索更多文化与艺术上可以碰撞出的火花。”

  脱口秀、沉浸式话剧、相声等小剧场的演出,这两年在南宁如火如荼地上演,并且逐渐涌现出不少本土新文艺团体的身影,例如棒糖喜剧、嗨锣相声、AH戏剧空间等。

  一人一麦在台上说段子是脱口秀的标配。马绎博是广西首家脱口秀俱乐部棒糖喜剧的创始人,棒糖喜剧目前在南宁有三个常驻小剧场,本地市场的影响力正在慢慢扩大,涵盖了单口喜剧、即兴喜剧、漫才等多种艺术形式,脱口秀需要不断地创作新段子、打磨细节、完善表演风格等等,“通过与观众多元化互动,让他们能够接收到有层次的幽默和有价值的信息,在舞台上把观众逗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马绎博说。

  成立于2020年的嗨锣相声会馆是广西首个相声演出社团,创始人朴禹燚在采访中提到,嗨锣相声会馆通过传统相声与新时代特色文化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以广西的方言特色、民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创作、改编,让观众能在笑声中尽情感受相声的魅力。“我们已经慢慢培育起很多年轻的观众,所以我们也在尝试结合时下热点的话题、网上的爆梗等等进行创作,这样年轻人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AH戏剧空间在广西创办时间还不足一年,但这样新型的“沉浸式戏剧”,打破了传统剧场里的观影体验,从场景到表演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空间、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为南宁的艺术市场增添了一份活力。

  AH戏剧空间青年导演蔡采真说,年轻观众是他们的目标群体,在创作作品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符合年轻群体的观赏要求,既能给他们带来对艺术表达、人性追求的深度思考,又希望在体验完演出后能够从表演艺术中获得反思、洗礼或是启迪。目前,AH戏剧空间正在打造观剧体验更佳的全新表演空间,也在积极筹备大型“沉浸式戏剧”项目《裂变》。

  虽然广西的众多小剧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观众们走进剧场的热情给了这些小剧场的创作人们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近年来,广西的各类剧目创作步履不停,频频“出圈”。礼赞长征精神的音乐剧《血色湘江》、展现壮族传统文化的舞剧《花界人间》、讴歌共产党人大无畏精神的杂技剧《英雄虎胆》……多部风格、题材迥异的剧目结合历史事件展现广西的本土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欣赏并爱上传统文化。

  为让更多本土优秀剧目与原创作品全面开花,广西各大剧院也十分专注本土剧目的挖掘和引进。赵冲介绍,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特别打造了“邕桂花开”本土精品演出系列,长期与广西本土优秀艺术团和艺术家合作,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民族文化的平台,希望借此弘扬广西的传统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根植本土特色、传承传统文化”是多个艺术团体及多位艺术家的创作初心。朴禹燚介绍道:“在剧本台词的创作中,我们会融入广西的语言特色,以及一些叙事的段子,让观众们听起来既亲切又轻松。”马绎博则表示,广西本土民族音乐是他们脱口秀中的“常客”,“广西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要在这块土壤上创作出精品,那这些绚烂的文化就是我们的灵感和方向。”

  戏剧和新演艺空间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爱好者的支持与陪伴。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院或剧场,体验艺术的魅力,感受剧院或剧场的不断创新和改变。在接连不断的人流和如潮的掌声中,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