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传统出版也需要向网络文学学习

发布时间: 2022-05-15 08:5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种入选图书中,包括两部网络文学作品,分别是掌阅科技、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连尚文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蹦极》。网络文学作品由数字形态转化为纸质出版形态,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异同?怎样有效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邀请两本“中国好书”的出版社编辑撰文,谈谈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借此开设《网络文学纸质出版观察》栏目,期待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

  1979年八一建军节,年轻的广西大学中文系大一学生李时新,从南宁来到四百公里之外的桂林市全州县。在那里,他见到了70岁仍在岗工作的湘江战役失散红军陈新州。此后四十余年,他的创作和红军、长征、桂北、失散红军密不可分。

  其实,此前的1978年2月,原广西桂林行署文化局就组织进行红军长征过桂北调查。调查组沿着长征的路线个多月的时间,调查了7个县、136个大队,访问了在桂林安家落户的77位失散红军和550多位当年帮助过红军的老农。2021年,在这些红军和自己的队伍失散87年后,他们的故事通过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联合的方式,呈现在李时新的纪实文学作品《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以下简称《重生》)之中。

  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末到12月初的桂北地区,被党史专家定义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正如作者李时新写道:“从中央苏区突围而出,已突破国民党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充满理想的献身精神,正迎着1934年初冬的冷峭山风,踏着血迹,步步走进湘桂走廊,走近湘江,走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存亡决定性关头,走向从挫折到胜利的伟大转折,走向波澜壮阔雄浑深远的壮丽史诗。”

  参加过脚山铺阻击战的失散红军唐达胜,讲述了他15岁的同班战友张旺乡的战场故事:

  《重生》中记录的22位湘江战役失散红军的故事,能以网络文学的形式呈现吗?我们没底,但是愿意尝试。我们想把一些曾经被忽视的历史细节捧给读者。我们认为,李时新四十余年的寻访是有价值的。

  我们认为,网络文学也是传统文学的时代表达。传统出版需要向网络文学学习,而非抵触和不信任。自2015年开始,漓江出版社在文学“年选系列”中,联合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团队,推出《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关注年度网络文学完结或已连载主体部分并有更新的作品,在参照各主要文学网站榜单和粉丝圈口碑的基础上,筛选具有较高文学性的作品结集出版。推出《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就是试图引导网络文学将快感机制与传统文学价值观对接。

  2018年,漓江出版社成立融合发展部,开展数字出版增值服务,下含电子书开发、知识付费音频项目开发、现代纸书改造升级等几大板块,通过积极拓展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结合数字化新技术,打造具有漓江特色的“互联网+”模式的出版融合产品。融合发展部在选题策划阶段就介入图书制作流程,积极与各互联网平台合作,探索数字出版的营销新模式,电子书、有声书、精品课等数字产品上线产品数量、销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4月,这个部门主导、配合、协助漓江出版社各部门改造升级“现代纸书”书刊300余种;在多个平台上线余种(含副本)、音视频产品3600余集(含副本)。近年来,漓江出版社数字产品的全网总流量超过4500万,入选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1年3月,掌阅科技推出集听书、视频、滚动图片、互动、电子书等形式的富媒体网络版《重生》,甫一面市就登上品质阅读榜、開屏廣告。幾乎同時,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紙質版同名圖書。

  根據媒介變革的理論,每一次媒介革命發生,舊媒介不是被替換而是被包容,舊媒介成爲新媒介的“內容”。也許,傳統文學基于思想和藝術品質,對網絡文學抱有傲慢和偏見;網絡文學因爲背靠市場,對傳統文學抱有傲慢和偏見。如今,這樣的“傲慢和偏見”都應該開始要放下了。

  《重生》不是依靠讀書、查閱資料得來的作品,而是基于四十余年尋訪的“行走的寫作”。我们今天了解失散红军的史实和故事,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他们在特定历史阶段或在某个特定日子,到底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而是需要知道超乎具体、琐碎的事实之上的历史细节和真实,并通过这种真实的认知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