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九九”为功说合肥——合肥人眼中的万亿画像

发布时间: 2022-05-06 08:4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合肥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曾经的江淮小邑,因淝水交汇而得名。从那时开始,一代代居住在合肥的人就仿佛期盼着因合而肥,因聚而兴,依城而旺。

  2021年1月26日,合肥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45.72亿的消息,将这一梦想实锤。

  突破万亿!已然进入全国城市20强!成功跻身了国内经济指标第一梯队,人们震撼了,兴奋中掺加着惊奇。

  铿锵足音,犹在耳畔。有人说合肥,是用最小的“身板”、最薄的底子、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科技的产业、最神奇的“密码”,极速打开了“万亿”之门。

  “黑马”,“赌城”,“风投神准”,在一个个外界给予的评价背后,我们试着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还原一个我们自己眼中的合肥,给家乡一个“自我评价。

  合肥这座在建国初确定省会时只有5万人、5平方公里的“县城级”体量的合肥,当时的GDP仅为0.9亿(可能是全国GDP最小的省会)。

  1994年,合肥GDP突破100亿元;2006年,合肥GDP超过1000亿元,提前4年实现GDP过千亿目标。从亿元到10亿元,横跨26年!从10亿元到100亿元,走过16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历时14年。

  去年全国共有合肥、济南、福州、西安、泉州、东莞、南通七个城市冲击万亿(目前除东莞外其他六市破万亿),这些城市从一千亿向一万亿蝶变,合肥用了14年,其他6市最长用了20年,最短也16年。

  苦练内功,久久为功,多点蓄能,奋进不息!让我们看看在合肥人眼中,合肥究竟走过一条怎样的路?

  这是综合实力的巨大变化。以前,说起安徽,外地人只知道芜湖、安庆。合肥因为是座“三线城市”而被显得微不足道。

  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合肥一路奔跑,超越自我,更是超越了大多伙伴,经济增幅347.61%,居省会城市第9位超过大连、烟台、南通等22座大中城市,居全国城市第21位与杭州、南京共同跻身新一线城市。

  合肥人曾经津津乐道自己的定位:“三基地一枢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个本份的三四级城市定位。

  合肥的跨越首先来自于眼界和思路的跨越!合肥的城市定位首先进入“新一线”,“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新定位:中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中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把合肥放到一个全新的坐标系!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但很长一段时间,安徽的交通枢纽并不在合肥。徽老大一度很尴尬。从合肥去省内各地都不方便,更别说全国了。那时合肥是的道的“盲肠”!

  高 铁:“米”字型。2小时内到南京、杭州、武汉、上海、郑州;3-4 小时内通达北京、福州、长沙、西安。

  合肥很长一段时间是以环城公园为界,区分城里和城外的。合肥的机关、学校、医院、商业基本都在环城公园以内。2000年以前,合肥可以称之为“环城时代”。

  2006年之后,合肥开始拥抱滨湖。之后合肥开启了全新的“141”城市空间布局。一个主城是指在现有合肥二环路以内、312国道以北的城市空间,主要负担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四个外围组团分别是东部组团(包括店埠、撮镇);北部组团(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区、双墩);西部组团(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西南部组团(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派镇)。一个滨湖新区指在巢湖东北岸地势较高地段建设滨湖新区(包括包河工业园区)。

  2013年6月,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按照规划,未来的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将达到千万以上”中第一个“1”是对原“141”格局的概括,包括1个老城区、1个“滨湖新区”和4个城市组团;而第一个“3”延伸出“巢湖、庐江和长丰”3个城市副中心;第二个“3”则为“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和空港产业新城”3个产业新城;最后一个“1”为环巢湖示范区。

  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评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紧握科教与创新的两斧头,合肥几代领导将合肥打造成“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前列”的“创新之都”,更有人将合肥称为“北方深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合作,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即“九章”1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1亿年。

  而就在2016年,当潘建伟院士推动我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时,许多城市都来不及从震惊中回神:为什么是合肥?

  2017年,合肥紧随上海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声平地惊雷,让众多省份和城市再也坐不住了:为什么又是合肥?

  合肥的起跳是从“工业立市”开始的,合肥的“工业立市”是从争做“家电之都”开始的。

  2019年合肥家电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占全市比重的12.4%。其中,家电“四大件”总产量6663.91万台,占全国的11.9%,继续位列全国城市首位。传统行业不断做强做大。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获批国家产业集群,“芯屏汽合”成为产业地标。

  产业结构引领合肥整座城市的升级换代。一流人才、技术、思想集聚合肥,使这座城市如日出东方,生机勃勃!

  合肥被称为“绿都”,因为进入地理教科书的“翡翠项链”环城公园。小而美的合肥给那时到过合肥的人留下美好记忆。

  “天更蓝”:PM10、PM2.5浓度连续六年实现“双下降”,是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水更清”:河流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城市饮用水是来自大别山库区的优质天然水。

  “湖更美”: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区,水质好转为IV类。

  三次捧得“长安杯”,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6次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多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在合肥是幸,长在合肥是福!

  有篇文章叫“合肥你学不会”。合肥的飞跃从“大招商”开始。合肥的招商招出了“中国家电第一城”,招出了“显示屏第一城”,招出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到合肥来学招商的人,回去后都说,合肥那不叫招商,叫投资。合肥市政府是最大的“投资人”,合肥投资京东方、蔚来汽车、长鑫电子的故事刷爆网络,合肥因此成了网红城市。

  合肥的招商是从刀刃向内开始的。先来个“三大改革”: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不重塑自我,别人凭啥喜欢我?一番再造,合肥果真成了抢手的“帅小伙”“俏丫头。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连续两年上榜最受外籍人才青睐城市,前三甲荣获“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上榜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

  合肥这二十年,是不同寻常的二十年!当合肥发展奇迹被人传颂时,许多破解密码的工作也理所当然的开始了。是的,合肥的做法不可以复制,因为那是渗透在合肥城市骨子里的精气神。值得思考,值得尊重。

  合肥总结出自己的新发展:舍得的精神抓创新,开放的胸怀抓产业,铁的手段抓环境,统筹的方法抓协调,共享的理念抓民生。

  合肥的崛起没有秘密,认准的事,没有瞻前顾后,大胆投入,干就完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看似笨功夫,却是大成就。在时间的流动中,唯有人创造永恒。把每一分钟都用在谋划未来,发展合肥上。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我们做着三四月的事,相信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合肥是高铁线经过最多的城市之一。米字线架构,使合肥成为高铁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合肥做新兴产业有与众不同之处,一是超前谋划,二是无中生有。新型显示如此,集成电路如此,光伏、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产业选择比别人早个三五年才有机会。别人都开始做了,我们就没有机会了。合肥眼光,合肥包容,合肥胆略,成就合肥产业之果。

  拓宽产业思路,离不开支持模式的创新。产业基金、示范应用、研发支持,政策工具包必须比别人多样而且有用。

  集群发展方可称之为产业生态。先要有龙头项目,然后完善产业链、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一旦形成气侯便能成为GDP贡献的大家族。

  是合肥成就了中科大,是中科大成就了合肥!是科技成就了合肥,是创新成就了合肥。

  今日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已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居全国城市第4位、省会城市第2位。合肥新兴产业地标林立: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

  2020年4月29日,百亿级项目蔚来中国总部在肥“安家”,为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积蓄势能。

  减少审批。合力推进“放管服”,全面落实“一网一门一次”,2020年底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100%個人事項全程網辦、100件“辦好一件事”集成辦。

  簡化流程。適時向社會公布政務服務“免證辦”清單,實現政府一個平台“推服務”、群衆一個平台“找政府”。積極推行7×24小時不間斷辦理,實現政務服務“不打烊”“隨時辦”。

  效能建設。推行黨員先鋒崗、爲民服務示範崗創建,將服務承諾與黨員承諾相結合。持續開展“滿意處長群衆評”“社會評窗口”“千項辦件看效能”三個專項評議活動,著力轉變作風。

  這些年,合肥是幹部培養基地,也是輸出基地。全省各市都有合肥培養輸出的領導幹部。

  也有人說合肥是“五心幹部”:有事必求成的決心;有事在人爲的信心;有不畏艱難的耐心;有堅持不懈的恒心。還有一條最重要,叫“不忘初心”!

  合肥迎來市域環境四大機遇:國家戰略多重疊加的機遇,我市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崛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具有“左右逢源”“南北對接”的多重優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興起的機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爲代表的新技術不斷突破,加速了産業變革,有利于發揮合肥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國內外産業分工深刻調整的機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國際經濟形勢持續分化,國內經濟大循環加速暢通,爲合肥更多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合作、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提供了新空間。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機遇,國家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合肥擁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和廣闊的周邊市場,有利于在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中贏得優勢、搶占先機。

  合肥一時間變得如此蔚藍,變得無邊無際,眼睛和指尖上棲息著無數企盼,無數星辰。

  1990年合肥城區人口僅60萬,建成區面積不足70平方公裏,是典型的中小城市,在省會中也是倒數的存在!

  現在合肥人口突破1000萬,城區人口395萬,建成區面積420平方公裏,早已把大部分省會城市甩在身後。

  安徽作爲一個6000多萬的人口大省,大城市長期空缺,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以前別人提起安徽、合肥都直搖頭,安徽太需要一個大城市站出來主持大局、凝聚人心了。

  萬億過後志更堅!合肥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過去充滿自豪,對未來充滿夢想。

  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服務保障合肥國家實驗室建設,高標准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爭取國家布局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力爭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50個。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協同創新平台、創業創新平台,力爭在量子科學、磁約束核聚變、類腦科學、生命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等前沿基礎領域形成更多引領性原創成果。

  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健全“政産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強化金融對創新的助推作用 ,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産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

  建設多元化的卓越人才隊伍 ;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態環境 ;打造一流的人才服務體系。到2025年,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00個,各類創新創業人才10000名。著力做好人才關注的熱點工作:安居、教育、醫療、收入、創業環境、事業平台、個人所得稅減免等。你喜歡合肥一座城,不只在于它有七種或七十種奇景,而在于合肥對你的問題所啓示的答案。“合肥是個養人的地方。”

  堅持全域創新理念,依托“一心一谷三區”,創建國家級科學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依托國家實驗室,聚焦量子通信、計算、測量三大領域,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創新成果策源地和量子産業集聚地。打造“科大矽谷”,依托中國科大等在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設海內外校友科創基地。打造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創新策源強勁、成果轉化高效、生活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科學新城。打造國際科學交流和創新成果集中展示區,依托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等,創設一批國際知名科學品牌活動和高端權威論壇。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依托安徽創新館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加快培育形成千億級科技大市場。

  立足産業優勢,實施“2833”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2個五千億級産業集群,打造家電和智能家居、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材料、綠色食品、創意文化8個千億級産業集群,打造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300個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精准醫療、超導技術、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等未來産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建設“四張網”(5G通信網、城市物聯網、量子通信網、 衛星信息網)、“三項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兩類平台”(先進計算、數據存儲)、“九大融合設施”(新型市政、新型城市管理、新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農業物聯網、新型交通、智慧物流、新型能源、新型公共服務、智慧園區)。

  做強數字經濟平台載體。培育大數據、區塊鏈、5G、物聯網等新産業新業態;加強“中國聲谷” “中國安全谷”等數字經濟重點園區建設;

  推進數字應用創新示範。建設工業互聯網平台、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等行業數據平台;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區,開發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

  強化數字資源開放共享。大力培育數字要素市場,探索建立數據要素定價機制,促進數據資産市場化流通。

  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數字化升級。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優化中心城區功能,提升副中心城區能級,規劃建設産業新城,培育特色城鎮和美麗鄉村。

  落實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實施“1155”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末,建成及在建鐵路1000公裏、高速公路1000公裏、城區快速路500公裏、軌道交通500公裏。大力推進沿江高鐵合甯、合武段和合新、合肥—安康高鐵等項目建設,建成“站城一體”的新合肥西站,推動肥東高鐵站改造升級爲合肥東站,基本形成“時鍾型”高速鐵路網。加強國省幹線建設,加快明巢高速、德上高速合枞段、嶽武高速東延無嶽段等項目建設,形成“兩環十三射多聯”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全市所有鄉鎮15分鍾上高速。構建“公鐵水空”多式聯運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動合肥1小時通達省內其他設區市、2小時通達長三角城市群和鄰省省會、3小時覆蓋全國主要城市。未來存在于我們將要到達的地方。

  實施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加快建設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美麗巢湖。實施巢湖碧水工程,構建全流域、全過程水汙染防治體系,實現全湖水質穩定Ⅳ類並力爭更好。整治“點源”汙染,加強環巢湖重點汙染源治理,補齊提標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全面完成農村改水改廁,推進城鎮汙水全收集全處理。整治“線源”汙染,推進環巢湖小流域綜合治理,鞏固提升南淝河等重點河流治理成果,加強清水河流保護,推廣全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國考斷面及幹支流全面達標。整治“面源”汙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畜禽養殖無害化,實現環湖1公裏內化肥農藥“零使用”,高標准建設環湖濕地、林帶,修複環湖礦山。整治“內源”汙染,精准開展湖盆勘測,加強藍藻防控體系建設,削減湖體汙染存量。實施巢湖安瀾工程,完善流域氣象水文監測網絡,提高流域總體防洪標准,推進巢湖大堤及重要圩口強基固壩,規劃建設環湖行蓄洪區,建設安全可靠的泄洪通道和強大靈活的閘站樞紐。構建巢湖流域水資源調配工程體系。實施巢湖富民工程,全面實施巢湖禁捕退捕,打造環湖綠色有機農業帶,培育高附加值有機農産品品牌,建設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閑區,加快休閑農業、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産業發展,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機制,實現環境美、文化熱、旅遊火、百姓富。你有廣袤的天空繞著你,而我仿佛置身無邊無際的海洋。

  第一步:建設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安徽自貿區以合肥爲龍頭,蕪湖、蚌埠爲兩翼,組成了雁型陣列,合肥片區64.95平方公裏(含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1.4平方公裏)。重點發展高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産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産業創新中心引領區。第二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重點領域互通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推動國際人文友好交往,共同合作辦學、搭建橋梁。 第三步: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力推動重點領域一體化,深入參與G60科創走廊建設,加強與長江中遊城市群合作。聚焦“兩心”:“两心”同创,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聚焦“两合”:深化园区合作、企业合作,积极打造产业联盟、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聚焦“两联”:协同推进重大基础和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环境联防联治。聚焦“两共”:推进规划政策协调协同、市场要素共促共融,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第四步:高水平推动合肥都市圈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构建市际合作发展大平台,深化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强化结对合作和对口支援。第五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城市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逐步升级为国际城市的过程。主要包括:双语标识、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组织、国际会展、国际赛事,这不仅反映了一座城市现代化建设程度和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塑造合肥良好的国际化城市形象。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畅通人力资源流通渠道,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推进能源要素合理流动和开放合作。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优化财税体制机制,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五是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力度,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励民营企业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有效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统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强化更加优质教育供给:增强高质量教育保障,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健康合肥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优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倡导群众性的健康活动。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提高全民社会保险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塑造地域特色城市文化:着力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持续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空间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中心城区引领: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构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发展活力、塑造生态引力、增强辐射能力。高起点规划建设骆岗生态公园,充分体现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方式,打造人民共享、引领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会客厅”。滨湖片区要突出商务会展、现代金融、科创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打造展现大湖风光的国际化新城区。老城区要加快更新改造,传承城市记忆,加速业态升级,打造多元融合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天鹅湖片区要提升国际化品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新兴业态集聚,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商务区。东部新中心要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新型业态培育,打造充满活力的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谋划推进县改区。东西两翼齐飞:做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引擎,以新桥科创示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西部运河新城、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合庐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西部增长翼;做大以新站高新区、东部新中心为引擎,以下塘产业新城、肥东产业新区、合巢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东部发展翼,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多极发展支撑: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提升巢湖城区、长丰县城、庐江县城等承载能力,打造市域三大副中心。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城镇。

  岭湖相互辉映:以巢湖为核心、江淮分水岭为屏障,构建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全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格局。

  六带协同共进:沿主要交通廊道,提速建设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芜马、合安、合铜六大发展带。

  此外,还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构建“南湖北岭、多片多廊”的市域生态系统格局。

  2003年的《合肥晚报》上发表过一则新闻:到2010年,合肥的GDP将过1000亿!在当时这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因为当时没人敢把1000亿GDP与合肥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合肥提前4年达到了1000亿目标。

  当合肥今天过万亿时,有人又将这张报纸贴到了网上,并提出,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又是什么拓宽了我们的想像力?

  今天,我们梳理这“九大变化、“九大法宝”、“九大梦想”时,我们想到了一个词:久久为功。

  当我们把1000万合肥人的期待、付出连在一起时,当我们把这20年7300天串在一起时,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众志成城,感受到了这种锲而不舍。这是久久为功的力量!

  究竟是谁开启了这次征程,重要也不重要;究竟是谁接棒狂奔,重要也不重要;究竟是今天的二十强还是未来的十五强,重要也不重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光亮,这座城市的奋发之光,温暖之光,智慧之光已在每个人心中点亮。

  生长在这座城市是幸,奋斗在这座城市是福!流汗在这座城市是幸,微笑在这座城市是福!我为能与你一起超越而感到幸福!

  “九九”为功!“九大变化”折射出我们身边成千上万的变化!“九大法宝”凝聚着我们1000万人的智慧和力量!“九大梦想”舒展开我们今天和未来每时每刻的企盼和欣喜!

  这就是合肥人眼中的万亿合肥!城兴民旺,凡是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到这座城市的人,相信将会获到越来越多的幸福。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