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摊煎饼也是技术活

发布时间: 2021-07-30 20:0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7月28日,天津市人社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布天津煎饼馃子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的通知。通知对“煎饼馃子”的职业能力定义、相关知识、操作规范、具体标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甚至对粉糊、豆浆、馃子、馃箅儿、调料、造型等环节都给出了严格的说明。通知公布后,很多网友也表示疑惑:煎饼馃子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吗?以后煎饼馃子不能随便做了吗?

  专项职业能力,通俗理解就是所谓的“一技之长”。每个专项职业能力是一个可就业的最小技能单元,“可就业”是指社会上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人员凭借此能力就业谋生;“最小”是指它的适用范围小于“职业”,作为一项就业技能,它不可再拆分,不划分等级。

  2017年开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目前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和发证流程逐步开始调整,首先是取消了一系列的职业资格鉴定项目,然后根据现在社会职业岗位划分以及就业岗位等分析,提出各行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制度的政策。为了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依据此标准制订对应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制订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事实上,“煎饼馃子”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的推出并不是个例。早在2012年,甘肃省就出台了《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近几年,义乌市人社局发布了“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广州市人社部也陆续制订了10个“粤菜师傅”专项职业能力规范。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简易实操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实现技能就业,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拿到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才能证明劳动者熟练掌握了并应用某项实用职业技能,表明劳动者具备了从事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能够有效增加就业的砝码。

  201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强调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将利用三年时间,通过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费用将由政府买单,让更多劳动力“带着学费去就业”。

  地方小吃走向标准化,煎饼馃子并不是第一个。沙县小吃、肉夹馍、扬州炒饭之前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行业标准。早在2018年,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煎饼馃子分会就已经制定了煎饼馃子的团体标准。在分会会长宋冠鸣看来,天津煎饼馃子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颁布,标志着后期从事煎饼馃子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可以“持证上岗”了。

  据了解,以这份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为依据,天津市未来将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各类失业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等群体开展煎饼馃子职业能力培训班,培训课时为80课时,课程分为理论与实操课程,并拥有详细的课程规划与课时安排,学员通过考核后会获得相应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做煎饼的人可以学习这份规范,考取对应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后去摆摊开店,并不是说所有卖煎饼馃子的从业者都必须这个标准来。

  但毫无疑问,天津煎饼馃子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的颁布,能够让更多的从业者有标可依,按标作业,实现行业制作、卫生、食品安全整体上水平,对于推进天津煎饼馃子的规范化、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保护天津煎饼馃子的制作工艺、特色风味及餐饮品牌有着重要作用。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并非是对煎饼馃子从业人员的硬性要求,而是为煎饼馃子制作行业提供制作规范的参考。该名工作人员介绍,在天津,标准出台后,一些专营煎饼馃子的连锁店在招聘时可以要求员工按照标准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凭个人经验去摊煎饼馃子。该职业标准的出台会让整个流程更标准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