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北京论坛第九届年会——中新网财经频道

发布时间: 2021-07-28 21: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第九届北京论坛以“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为主题,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北京论坛(2012)隆重开幕。

  能人到城里做工、开店、开作坊去了,弱者的土地又转包、租赁或转让了,明天谁来种田?

  北京论坛是经教育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英文名称为“Beijing Forum”。

  北京论坛自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北大主办的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论坛,迄今为止,已经有来自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进入官网】

  论坛宗旨是通过推动亚太地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为全人类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论坛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介绍和发表世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同时,借鉴并吸收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亚太地区学术发展,凝聚世界研究力量,逐步发展成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准的学术论坛。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在于人民币币值被刻意贬低,而在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各国货币储备对美元依赖过大。原世界银行副总裁、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2日表示,要避免危机的再次爆发,就要改变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格局。

  “能人到城里做工、开店、开作坊去了,弱者的土地又转包、租赁或转让了,明天谁来种田?”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2日提出一个中国农村社会命题引起众人思考。

  周其凤认为,在全球生态教育已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建立绿色可持续大学才是中国生态教育的核心。生态教育的对象除了学生,还应包括政府决策者、媒体、企业家,以及全体公民。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促使国际社会开展了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两场危机反映的是周期性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问题?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之间是否存在天然的冲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取代传统经济形式的最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在这一新格局下,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协调使质量、公平与效率?

  在新格局、新机遇、新挑战面前,语言的沟通与典籍的传播在构建和谐世界与共同繁荣中如何发挥作用?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有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展和蔓延改变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人类还面临能源环境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面对这一系列严峻挑战,企业家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施加自身的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全球化时代,要实现各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相处与共同繁荣,就不能不从社会层面上来促进多元化信仰之间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是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的多元化信仰所应抱有的精神反思维度。

  本分论坛将集中探讨变化中的世界城市精神及其传承对建立和谐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期望通过对该主题的讨论,更好地总结世界城市精神的传承及其经验,加强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

  探讨社会化媒体所引发的传播模式的变革,深究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的文化特质与规律,以及这种新的文化与未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建构的关系,是不无裨益的。这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全球格局的改变,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为发达国家重新认识自我与他者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新的世界格局背景下,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老牌的发达国家如何来重新认识自身与“他者”。

  :变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届青年学生论坛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围绕时代变革,以青年特有的视角,审视不同社会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希望以青年特有的热情、活力和创造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层面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探索。

  1872年夏,清政府组织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计划学习15年。 这是中国人拥抱西方文明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剧。但是,这些幼童被迫放弃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所热爱的学业,“凄然而归”。

  据悉,参加本届论坛的国外著名学者将近两百人,大陆学者两百二十五人,港澳台学者二十五人。

  ※ 经 济: 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 ; 东亚合作:和谐经济与文化

  2005年11月16日至18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

  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和知名人士共聚北京,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大主题下,就“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展开讨论。

  本届论坛压缩了分论坛的数量,推出了国际关系、公共卫生、哲学、经济、历史和外国文学等6个分论坛。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

  与会专家在历史、经济、人口、教育、中华文明、WTO、新闻传播、政府管理、公共卫生和奥林匹克等十个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2007年11年2日至4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

  本次论坛下设八个分论坛,与会者探讨了与世界文明发展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奥林匹克运动、民族与宗教、人口健康、人类文化遗产、新媒体、企业跨国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教育发展等。

  2008年11月7日至9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

  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在历史、艺术、国际关系、奥林匹克、高等教育、环境科学等六个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09年11月6日至8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名专家、学者在历史、经济、文化、高等教育等五个领域对人类所面对的危机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10年11月5日至7日召开,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

  共有来自世界70 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 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七届北京论坛总共接收到各国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1600 余篇,涉及人文社科领域的各个方面。

  2011年11月4日-6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为主题,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海外学者200多位。

  围绕这一主题,本届论坛共设有七个分论坛、一个青年学生论坛、一个圆桌会议、一个专场和两场对话,分别是:

  北京论坛提出了“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个主题,表现了北京论坛的远见。

  我欣赏北京论坛致力于探讨这些全球问题,特别是你们对全球和谐与共同繁荣的执著追求。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