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万众同心“疫”中有情

发布时间: 2021-06-21 21:4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党旗在广州华林街上下九步行街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上空迎风飘扬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广州荔湾区冲口派出所组织调配新警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海珠体育中心,64岁陈伯(右)在自己测完核酸后,主动在现场帮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广州市交警支队民警在荔湾区鹤洞大桥西侧交通管制卡点执勤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在番禺区锦绣半岛东区17栋门口,物业工作人员全副武装运送生活物资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兵民是胜利之本”——1938年5月,******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这个著名论断。依靠武装民众打赢人民战争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83年后的2021年,一场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广东广州。在这场没有硝烟、看不见敌人的阻击战中,广州紧紧依靠人民,发动群众,迎来了这场疫情防控硬战的“赛点”和曙光。

  疫情防控中,每个人都是主角。这一个月里,那一个个身影、一幕幕瞬间,定格在时间的长河中并成为永恒。

  5月28日,骤雨初歇,广州市海珠区海珠体育中心,素社街道的居民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做着核酸检测。现场,一位个子高挑的老伯,穿着短袖短裤,趿着拖鞋,拎着一把长长的雨伞,跑东跑西,指南指北,不时地跟来往的居民打招呼。老伯姓陈,六十多岁,他在自己做完核酸检测后,主动留在现场维持秩序已近两个小时。

  三天后,相隔不远的海珠区瑞宝街金碧花园一期小区,87岁的卢演扬,正给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发放核酸检测凭证,引导居民按要求填写信息。

  “看到社区在招募志愿者,正好我身体还健康,能跑能走,就想过来出一份力。”卢伯说。

  5月21日,广州报告了一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久未出现的本土病例,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人们平静的生活骤然被打破。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疫情来了,全民行动起来,自发投身到防控阻击战中。

  6月5日,在黄埔区大沙街第三少年宫临时采样点里,一位小腿缠着白色绷带、两只胳膊夹着双拐的红马甲志愿者吸引了不少群众的目光。他叫赵伟斌,今年53岁,是黄埔区大沙街道办事处党建办主任。两个月前,赵伟斌的脚不慎扭伤,手术后休养了一个月,本土疫情一出现,他直接拄着拐杖来到疫情核酸检测采样点当起了志愿者。

  过去一个月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他们中的许多人本就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区老陈、邻居小李,共同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防线。

  “作为居家隔离人员,配合就是对疫情防控、对国家的最大支持,我的邻居们也是这么想的。”在荔湾区高风险地区白鹤洞街居家隔离了一周的黄先生说,社区刚封闭时“有点慌”,但看到社区群内一个个团购群的链接、一个个社区服务电话号码,看到医护人员、志愿者、物管顶烈日、冒酷暑地付出,他的心慢慢稳了下来。

  疫情发生后,广州实行分级分类防控,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在防控政策下,部分区域执行封闭管理措施,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户”,部分区域执行封控管理措施,“只进不出”。

  由于客观因素无法参与一线防控工作的居民们,做起了力所能及的事,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负担。

  “大家不要再订又大又重的水果了……”住在荔湾区白鹤洞街广钢新城的姚小姐向记者展示了小区群聊记录,“有业主在群里呼吁大家只买生活必需品,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大家都特别理解,纷纷响应。”不仅如此,她说,业主们还在自家大门上贴着感谢的话和画,向上门从事防控工作的人员表达谢意。

  平日素不相识、只有点头之交的邻居们,疫情期间却通过微信群交流成了好友,互帮互助,同舟共济。“你们是不是米还没到,我可以给你们半包呀”“我这有过敏药,需要的话我找物业递过去”……

  “听我说谢谢你,感谢有你,温暖了四季”“加油!广州加油!中国加油!……”6月1日晚上,地处疫情高风险地区的荔湾区广钢新城小区里,回荡着阵阵歌声。居民们自发在家隔空同唱《听我说谢谢你》《我和我的祖国》,给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加油,也给自己打气。

  一座城和城中人,温暖了我们。一副副肩膀,扛起了时代责任,也托起了这座城市的活力重焕。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