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春暖花开话清明·醉文明·贰

发布时间: 2021-05-27 21:2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篇要讲的就是春暖花开时节的一个节气——清明节。

  “清明”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多。首先是政治上的含义,我们过去说“政治清明”,是指政治上是开放的、有条例的;第二个含义是说人头脑清晰而明事理;第三个含义是说天气,形容天气晴朗,空气很干净。古籍上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由此而得名。它指的是一个物候、一个气象,这个气象被我们的古人捕捉到了。有关清明的传说很多,它最初的意思就是农历的一个节气。

  古人至少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过清明了,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清明节的习俗就非常普及了。清明那天,民间的习俗一是扫墓、祭祀祖先,二就是植树插柳。插柳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主要是图吉利。除此以外,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打马球等都是清明时节流行的******活动。有一句常说的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知道柳树可以扦插,很容易活,由于古人的活动范围不会太大,他们随手插一枝柳,对后人或者是对他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

  这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青花柳下五骏图观音瓶,画的是五匹马、两棵柳树。古人对柳树有很深的情感,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五绝,我非常喜欢:“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这个诗写得非常有意境,“半朽临风树”,我们知道柳树即使是空心、烂了的,也依然有生命力吐出新芽。白居易51岁的时候感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了,要知道古人生活的环境比我们艰苦,活到70岁就是高寿了,所以他就对着枯树突发感慨。他想象百年前、开元时期插下的这枝柳,到此时已经有100年了,他就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古人在画这样的画片的时候,都注意体现这种情感。我其实在收藏当中很注重这种民间的乐趣。我们今天老谈官窑、官窑,但是官窑上并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官窑的图案都是程式化的,比如龙纹、凤纹,所画的一切都跟百姓的生活有距离。这种没有一点儿距离感的瓶子,是我最喜欢的。

  这一件是黑漆嵌螺钿放鸢图小盒,它是个文房用盒,放杂物用的,盒面上画的就是到了清明时节去放风筝。我们知道风筝叫纸鸢,鸢就是老鹰,现在的风筝有很多还都做成老鹰状。借着东风放纸鸢,这是我们过去最大众、最普及的一种******活动,尤其是在春天。

  马未都评:古代的节日跟今天有一点儿不同。我们今天的节日首先感觉应该是放假,其实古人的假都是自己放,不是节气才放,到了一个日子或一个节气,古人就自己给自己放假了,没有所谓的行政命令。我们的节日在历朝历代都是不断完善的,不是一开始就统一的。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节日就是立春。今天全国人民都知道有个节日叫春节,其实“春节”这个名字原来就指立春。过去以农历(也就是夏历或阴历)纪年的时候,一年初始,立春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叫春节。我们现在的春节,在古代叫元旦。辛亥革命以后,我们引进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