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有关赖声川的创意学是这样理解吗?

发布时间: 2022-12-15 11:4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第九次国家公祭仪式上将出现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标志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13名,他们是葛凤亮、黄兴华、黄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铭、常小梅、刘榴、马雯倩、徐宏、夏天行、王莲、阮红燕,来自10个幸存者家庭。

  据了解,他们多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二代、三代,也有部分第四代加入,既有父子搭档、母子搭档,也有夫妻搭档。

  夏媛和儿子李玉瀚来自幸存者夏淑琴的家庭。夏媛告诉记者:“我从小听着外婆讲的故事长大,如今外婆年纪越来越大了,耳朵也听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她说希望我可以代替她去作证,让更多人知道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2022年8月1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向曾外孙李玉瀚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新华社记者 刘宇轩 摄

  李玉瀚刚满12周岁,虽然年龄是传承人中最小的,但已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了好几年小小讲解员。“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就带他参加家祭。上小学之后,他就主动去纪念馆做小小讲解员。别看他年龄不大,但他知道心疼太婆,也理解历史传承的责任。”夏媛说。

  传承历史,传播线年,纪念馆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登记工作。2022年,认证了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相比遗属身份,传承人相当于传承历史记忆的主力军,对使命的认识更深入,履职的方式也更丰富。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的中、日、英文版。新华社记者 林凯 摄

  2014年12月7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和女儿常小梅在家祭中向当年遇难的亲人献花。新华社记者 沉鹏 摄

  1937年,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95岁的葛道荣晚年仍有执念,他参加各类宣讲、座谈等超过150场,还写下近10万字,记录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时刻的惨痛经历,取名《铭记历史》,家中子孙人手一份。

  2022年8月1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向儿子葛凤亮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采访对象供图)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