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中国传统日历)

发布时间: 2021-07-27 16:1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又称老黄历、皇历、通胜等,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黄历主要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历书是古时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准则,是由皇帝颁布的历法,所以人们把历书称为“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黄历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内容指导中国劳动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在粤语地区,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神值日、胎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即古代中国人民把每一天的喜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指南妹拔影。

  中国传统的历法,基础则是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与循环,循故说员枣环意味着周而复始,同时也意味着再现。正是这种“再现”,让择日避忌有了意义。古人制定历法,确定吉凶之日的根本依据,就是日月星辰。这其中星辰是确定日子的最关键的因素,而公历则基本上不去考虑这些,也就无有宜忌之说。

  《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定干支(岁)。太岁运行的十二年周期,称之为“十二次”每一年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十二次: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北斗与太岁所指向的天干地支关系,就构成了后世择日建吉避凶的基础。至于五行,乃锦上添花。

  《汉书·艺文志》里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这就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意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天文”的任务是观测天象,测算星辰的运行规律,从而体察吉凶,它对天下大事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周易·系辞上》则有这么一段话:“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后面一个“象”即是将天象作为数术占卜之用,故而,这里的“天文”应与“星占”是同一含义。

  古人以为“历数”来源于神秘的“筮数”,日月星辰,各有其神,也因其位置,自有吉凶变化,这就促成了与古代天文星占系统直接相关的择日方法,这些内容涉及星座和具体星辰的崇拜,通常也混杂着以五行标示星辰属性,并由此产生星辰的代表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双重关系。故每年的历中列有日神、月神、年神、建除十二客、血忌、空亡等一系列吉凶之日。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北斗。因为我们的国土都在北半球,故而北斗七星四季不落。由于北斗星每年绕天极一周,北斗的斗柄也在四季中指向十二个方位,对应着十二个月,故称为“月建”。斗柄所指的方向是当旺之方,所以一般来说战争、兴造动土均不能与其相抵。或言之,北斗是星占之祖,日子、方位的吉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斗的位置和指向。

  黄历是一种带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种万年历。黄历原叫皇历,是古代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由于它是钦天监计算颁订,并由皇帝颁布,因此称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取谐音把“皇历”改写成“黄历辣埋润”。

  古时代人们在岁星纪年和占卜的基础上,人们有设想有一个天体运行速度与岁星相同,但是运行的方向与岁腿婆星相反,这就是“太岁”。岁星为阳性,在天空中右行,即按照西→南→东→北的方向旋转,太岁为阴性,在地平方位左行,即按照东→南→西→北的方向旋转,二者都是十二年一周天。

  《淮南子·天文训》:北斗之神有雌雄……。《淮南子·天文训》里还说:“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可知堪舆就是北斗雌雄之神。堪指天干神,舆指地支神。堪舆之术是什么?孟康云:“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堪舆”是神,实际上就是天干地支相互配合产生的风水之术,而图宅则是用干支配五行以及宅舍主人的姓音预测吉厦体邀凶的一种术。一切风水之学的根源,也就从此而来。

  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政府开始印制历日(历书)。据史书记载,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奔乌钻赠),就有木板刻印的老黄历出现了。在这些雕印的历日之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而此类丰富的趋避内容,先前则或因成本因素的考量,多市悼而未见于钞卖的简历中。

  官印的历日在唐代相当受欢迎,甚至屡遭私印。如文宗之时,每年司天台还未颁下明年的新历,中国民间所印的私历即已在市面售卖,文宗因此尝于太和九年(835)下诏禁私置历日之板。

  现在可以看到的我国最早的皇历,一是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印本历书,另一件是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印本历书,这不仅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刻印历书之一,也是极为珍贵的早期雕版印刷本,可惜均流落国外,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现存最早的一本使用北宋年号的历日,乃敦煌所出的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残历钞本(编号为S612),此历除一般历日中常见的年神方位图外,前更列有《国忌》、《今年新添校太岁并十二年神真形各注吉凶图》、《推杂种莳法》、《周公八天水行图》、《九曜歌咏法》、《推小运知男女灾厄吉凶法》、《六十相属宫宿法》等较不常见的图表或歌诀。

  北宋司天监在采用雕版印制历日之初,均是交由侯姓之民发售,但或因价钱较贵,以致中国民间私印有所谓的小历者,每本只索价一、二钱。神宗熙宁四年(1071),施行新法的王安石为扩增财源,严禁私自印售小历,并由官府印制大历,以每本数百钱的高价发卖。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为例,当年全国售卖的官印黄历(古人常称为“历日”)就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约每四户列入户部缴税名册的人家,即拥有一本官方印售之历。绝对是该年全世界最畅销的单一书籍。而政府卖历的收入,更高达当年全国岁赋钱钞部分的千分之五!所以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考量之下,无怪乎元律中会对私自印售历日者采取相当严厉的惩罚,其条文曰:诸告获私造历日者,赏银一百两。如无太史院历日印信,便同私历,造者以违制论。

  在明朝出版的黄历封面上,也都印有一则告示,宣称每本黄历都必须盖有钦天监的印信,否则便视同

  然而部分偏远地区,因不能及时获得当年的官历,故私历的出现一直无法禁绝。中国民间术家在重利的吸引之下,并为了满足大家对术数的高度需求,一直私下编印年度通书,它除了涵盖黄历的形式之外,还又再增添了不少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

  清乾隆十六年(1751),律例馆终于顺应社会的现实,议决准许中国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且不须盖钦天监的印信,在这条新的法令之下,刊行黄历不再有违法之嫌。而许多选择家更开始公开树帜出版以己名或堂号为标志的年度通书,积极争夺这一广大市场。于是,历书有了较大的演变,日历上内容十分丰富,除记载日期、干支、二十四节气表及相关的注释外,还印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世界各国国旗、《增广贤文》、各种联对、谢贴、呈文诉状、民间偏方、张天师祛病术、九九消寒图等等,琳琅满目。一本历书成了小百科全书,有人戏称,一册历书在手,可以“万事不求人”。

  嘉庆二年(1797),以继成堂通书为例,不仅风行于南方沿海各地,甚且销售到海外。

  不过,黄历的术数内容常被批评为迷信。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就删去所有禁忌,只注明节气与礼拜天;清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也禁止刊载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而******日据时期的黄历,也只有“宜”而无“忌”;******光复后,又全都恢复了。

  历书改革为“阴阳合历通书”。孙中山先生提出用西历,就是现在的公历。于是,黄历中又增加公历的内容。

  古时历书系由钦天监发布,民国之后则是由五术、择日师排出“通书”,各地命相师可挂上各家堂号另行出版,或卖出版权由公私机关印行当赠品。

  私人的书局也开始印皇历,有人就借用轩辕黄帝的“黄”字,把“皇历”改叫“黄历”,也叫“时宪书”,进而演义成黄历是由轩辕黄帝创制的。但其实这只是后人的编造。

  千馀年来,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丝毫未见遭时代淘汰的迹象。即使民国成立以后,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通书也仍持续发行,实在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异数。如******地区每年印制的黄历大约为五、六百万本左右。******的黄历、通书大约三分之二都宣称是从两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继成堂”通书传承而来;香港流行的源头则是广东“崇道堂”罗传烈通书。

  不少现代人对黄历有很深的依赖。学者认为,黄历流行千年反映了华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通书中包含了大量与吉凶趋避或生活礼俗相关的内容,虽然在每一时代里,它都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出版物,但因中国人对择吉思想的笃信,导致选择术得以在时空上长期制约了社会中的许多活动(如建筑动土、丧葬喜庆、甚至选举登记等)。

  故有关通书或黄历的研究,除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了解术数在社会中的传递方式和其影响的层面之外,我们也有很好的机会把它变成一把开启了解古代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门的锁钥,值得学界和民政当局给与较多的关注。

  中国传统的选择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当时《日书》中所记占候时日宜忌的内容,不仅涉及嫁娶、出行等日常行事,亦牵涉攻伐、出兵等军国大事。

  历代官方天文机构的职掌,除包括推算历法和观测天象外,还需负责处理选择事,如东汉时期天文官的职责就包括:“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稍后,在官方的天文机构中更出现一部门专责此类事情,宋、元时,称之为三式科,在清代则称作漏刻科,此科在清初的职掌为:相看营建内外宫室、山陵风水,推合大婚,选择吉期,调品壶漏,管理进楼,郊祀候时,兼铺注奇门出师方向,表面上虽较东汉复杂,其实两者的内容在一千多年间并无太大出入。

  从元代开始,以迄清末,政府更在州县广设有阴阳学,与儒学和医学鼎足而三,以处理地方上有关卜择时日、相关面势向背之事。明嘉靖(1522-1566)年间,在福建建阳县儒学的四百多部蒇书中,也可发现约有五十种术数类的书籍,其中《魁本百中经》、《关煞百中经》、《万年一览》、《大百中经》、《台司妙纂》、《通书大全》、《历府通书》、《克择便览》等,即与选择术相关。

  透过官僚以及教育体系的认可,选择术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因此日益深化。如以明代为例,我们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士商必要》、《便民图纂》等中国民间编印的日用百科,以及

  官员所出版的《鲁班经》、《针灸择日编集》等专门书籍中,即均可见到丰富的趋避内容。

  在史书中偶亦可见古人择吉行事的具体材料,如东晋元帝将登阼,太史令陈卓即曾与奉旨择日的戴洋,为何日较吉而相互辩难。康熙在指派其所宠爱的王辅臣出镇平凉时,还下旨命钦天监为其择一出行的吉日。清代直省各督抚在奏事时,更大都选择吉日以呈递奏折,以致每逢不宜上册表章之日,往往全无奏折。此外,在古代的通俗小说中,也有相当丰富的内容。

  然而诸如《日书》的性质乃属术家所用的专门参考工具书,一般人或不易卒读。当时民众如欲择吉避凶,恐均需问询所谓的日者,此故考古出土的汉简残历,主要在记月尽大小和日序干支,只少数历中偶尔注有八魁、反支或血忌等神杀(又称神煞〉之名。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历书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历书的种类也随着选择术的深入社会而日趋繁杂,如以明清两代为例,钦天监每年除上呈供皇族专用的上历、皇太后历、东宫亲王历等历之外,还编撰有供社会大众使用的民历(此即皇历)和七政历(记七政四余之行度)。其中皇族专用之历和民历的格式大致相类,仅依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有部分铺注的内容相异,如在御览的上历中,即加注有颁诏、出师、招贤、遣使等军国大事,但各历基本上均是希冀透过选择术的法则以预卜行事宜忌,并善作趋避。

  官历也有借鉴私历的时候。虽然中国民间通书编选者的专业能力与社会地位,通常要较钦天监官相差一大截,但因其颇能掌握民众的好恶与需求,故亦曾对钦天监所编的时宪书产生影响。如清乾隆初开始,时宪书中除铺注行事宜忌外,亦仿这类通书在每日加注重要的吉神和凶神之名。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中国又叫西历,或新历。它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又叫汉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结合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之规律(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有的万年历为避免与干支历混淆,便注明为“农历年”。)

  关于纪年法,这里必需说明的是:农历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时宪历,当时是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等就采用了黄帝纪年。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有代表提出黄帝纪年不利于与国际通行的历法相衔接,遂决定改用西历(阳历)。黄帝纪元的使用至此为止

  干支历又叫节气历、甲子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简化后的天干地支,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纪元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始一年的历程。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所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它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十二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年长即回归年,是一种阳历。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部分历书没有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的,用五虎遁年起月诀、五鼠遁日起时诀推排出)

  干支历一直是黄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铺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前。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

  :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方法,是干支历的一部分,或与农历相配。如甲午年,或农历甲午年。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分在12个月里。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是根据每年正月第一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几日决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龙治水”,等等。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中国民间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

  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耕田的牛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以1990年庚午为例,其文字说明有:太岁压祭主己卯戊子丁酉丙午乙卯甲子六生人下葬时避之吉;是年三煞在北五黄占离凡亥壬子癸丑丙午丁八山忌用余各山俱利;是年太岁姓王名清,天干属金,地支属火,纳音属土。岁德在庚,岁德合在乙……

  年方位图的中央及向外第一圈的内容即是“九星配年方阵图”,上例文字说明中的的“五黄占离”“丁午丙”忌用就是来自这个“年九星方阵图”的应用。

  第二圈是二十四山(参见《二十四山》一文)第三、第四圈是年神随岁支游四方诸位神煞,上例“是年三煞在北”指的是北方亥位劫煞、壬位坐煞、癸位灾煞等三煞。

  吉神“王日”、“要安”、“驿马”、“天后”等和凶神“月破”、“天火”等,均属月令系统的神煞。

  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历日期;星期;当日时令(如上下弦、二十四节气、朔望、各种节日等);当日吉、凶神煞;农历初几;干支纪日;纳音五行;八卦;每日卦运;所值九星;二十八星宿;十二直;当日宜忌;当日冲煞;当日胎神;当日吉、凶时等。简述如下:

  :凡遇岁破、月破、上朔、四离、四绝等大凶之诸煞值日者,无论其他所临神煞如何均为凶日,其余诸日根据所临十二建星(黄道黑道十二神)、二十八星宿和各类神煞情况判定为平或吉。

  “天官辰时”、“喜神午时”、“日禄申时”、“天乙酉时”、“福星未时”等,这些均是日干时神内容,是以当日日干而起的时辰贵神,由于“黄历”篇幅所限一般仅列其中之一。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岁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周和周以前)周以后女子十五岁及笄。

  :指的是在天干地支纪日中的某日或当日里的某时不要做某事否则会发生某事。

  冲:即地支相冲,即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再把十二地支配以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于是,凡子日,与午相冲,即为“冲马”;寅日,与申相冲,即为“冲猴”。黄历设立此款,是告诉人们,不要选用那些与自己属相相冲的日子。

  煞:每日冲煞年岁方位中,破土、修造、移徙、交易、入殓、安葬、启攒等诸事不宜,冲煞的生肖年岁,应该尽量避讳,并且注意冲煞方位,避免朝该方面行事,以免遭惹无妄之灾。

  岁煞:常居四季,成为“四季之阴气”,极其狠毒,能游行天上,所理之地不可穿凿、修营和移徙。不慎而冲犯这,家中子孙六畜将受伤害。然岁煞巡行的方位却极易寻觅。子日起正南,向东逆行,一日一位,四日一周,循环往复。

  而冲犯年岁者,上列诸事亦应回避或不宜为之,中国民间传统信仰,也习惯以“安太岁”的程序,祈求年度诸事的顺遂。

  ”:即流日飞星。(有的还有太阴、太阳、孛星、罗睺、水星、金星、土星、木星、计都九方阵图)。

  : 古老的传说里,一直有所谓的「胎神」存在,农民历上可见「胎神」的项目,中国民间习俗相信胎儿生命受胎神支配,于是诸多禁忌衍生,多半在限制孕妇劳动,和避免参加婚丧喜庆等社交活动,多休养以减少流产发生的危险。

  每日胎神值位皆不相同,可以依每日天干地支可推算得知,传统上胎神值位处必须忌讳修造、搬动,以免损孕,难产。孕妇亦不可以搬动家具、不可以动刀剪,因为孕妇乱动会让「胎神」不高兴,使得生产不顺利。「胎神」说,虽然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传说、迷信,然而妇女怀胎十月,本来就该谨慎注意、好好休养,若是因为流产、早产而失去小宝宝的生命,对于孕妇可是莫大的遗憾!

  : 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构成宇宙之最基本元素,也代表宇宙万物五种变化和性格,四季的演变,日月的运行,亦以五行为数。

  “五不遇午时”、“五不遇辰时”等,为从日干而起时神,参阅《良辰吉时》一文。

  当日的吉时、凶时:这些“子平、丑吉、寅凶”的字样,均是依据当日日干时神(日禄、喜神、五不遇等)、日支时神(日建、日合、日马、日破、日害、日刑以及青龙、明堂、天刑、朱雀等黄道黑道十二神)和其他时神(旬空等)推论得出。

  由于出生于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报户口报的都是农历的日期。我的出生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初四,可是到了派出所的户籍上却成了公历的元月4号。我现在的身份证与户口本上标注都是公元某年1月4日,可是我的生日却固执地坚持在每年的正月初四来过。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