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十年淬炼“绣花功”织出城市“锦绣图”——南昌城市管理这十年

发布时间: 2022-10-13 16:2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十年春晖,十年变迁;十年辛勤耕耘,十年接续奋斗。南昌城市管理部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标一流,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推动南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年来,南昌城市管理部门以“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为目标,紧盯市容市貌、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为我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等国际盛会奠定了坚实环境基础。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城管进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全国推广……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昌城管经验”正逐步形成。

  深秋暖阳,行走在南昌街头,秋风拂面、绿意萦绕、暗香浮动、一步一景。公园内,市民或林荫下漫步,或休闲运动,用幸福和欢乐触摸着城市的轮廓。

  城市的美景、市民的幸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优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结果。十年来,南昌城市管理部门围绕“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总体要求,多管齐下、点面开花全方位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形成“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枝”的城市景色。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为守好“一城清水”,城管部门突出源头治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021年完成了青山湖、红谷滩、九龙湖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湾里、航空城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工作,我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108.5万吨/日提升至154.5万吨/日,并实现了建成区全域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分区域开展雨污管网系统整治,截至10月上旬,今年共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1.3公里,完成老旧小区管网改造162.3公里,排查发现市政管网错接、漏接、混接27878处,开工整治15977处,完成整治9649处,有效防治水系污染,提升城市品质和群众生活质量。

  近年来,城管部门加强青山湖、象湖、抚河、玉带河的河湖管理和保护,在严格落实河湖水面保洁、水质监测、蓝藻预警及治理等工作基础上,于2014年起,对玉带河启动了新一轮的截污提升工程,通过实施清淤、治污、引水、换水及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恢复了玉带河原有的生态环境,并沿河修建了城市绿道、亲水栈道、休闲广场、驿站公厕、园林小品等,提升改善了玉带河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玉带河从昔日人人避之不及的“龙须沟”“蜕变”为一条集防洪、生态、人文、休闲于一体的景观河道。“以前玉带河,水体发黑还有异味,现在通过治理,水也干净了,空气也好了,厕所、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每晚我都会和老伴一起沿河散步。”家住顺外路的市民熊国福如是说。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南昌城管部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实施”的原则,明确“基础类、提升类、完善类”三类标准,采取“标准引领、完善功能、拆违先行、塑造特色、共同缔造、简化审批、多方筹资、留存文化、长效管理”的做法,坚持日督查、周调度、月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破解城市管理“老旧”难题,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水通、路平、墙美、灯亮、线齐、窗明”。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老旧小区513个,惠及市民38万余户。一些特色做法还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公厕虽小关乎民生。从2017年起城管部门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公厕管养水平,努力提高市民如厕满意度。在公厕建设前,对现有城市公厕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摸清了公厕数量、位置、类别和相关需求;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厕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公厕男女蹲位比例、无障碍设施、整体外立面效果等因素,确保公厕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分布合理,各项功能齐全。强化公厕日常管养,实行定人定厕管理,督促各县区严格落实公厕“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提高城区公厕管养经费标准,实现了环卫公厕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此外,我市还对全市公厕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档案,市民和游客通过关注微信小程序“南昌公厕导视”便民服务应用可以快速查找就近厕所,掌握具体位置、开放时间、蹲位数量,还能实时对厕所状况进行评价。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市已完成新增公厕1266座,改造478座,基本实现“十分钟步行如厕圈”。

  破解停车难,走心又便民。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城管部门牵头公共停车场建设,在市、区两级共同努力下,2016年到2021年,全市新建公共停车场547个、泊位134931个,其中平面停车场463个、泊位数97019个;地下停车场67个、泊位数25471个;地上立体停车场17个、泊位数12441个。过去5年间,南昌市建成了全省最大立体智慧停车场——江耐公共停车场(800个立体泊位)等一批智能化、集约化立体停车场;利用地下空间以及和人防设施共建,建成了象山南路、人民公园等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公共停车场;充分挖掘公园绿地、学校地下空间建成了中顺停车场等。为解决群众身边停车难问题,我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挖掘城市边角用地、拆迁腾空的闲置地块、拆违拆临释放的空间建设了一批社区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

  十年来,南昌环境卫生保持全国前列,城市环境新名片不断擦亮。城管部门不断破瓶颈、攻难关,环卫作业从一把扫帚走向“机械化新时代”;垃圾处理的方式从填埋变为循环再利用;从深入推进“马路本色”行动到实施背街小巷“以克论净”行动……南昌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市约有环卫工人15300余人,扫道车、洒水车、垃圾收运车、真空吸尘车、小型高压冲洗车、雾炮车等各类环卫作业车辆约4300余辆,全市建成区车行道5米以上的道路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约为98%以上。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昌城管部门通过构建处理网络、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强化保障完善机制等多种举措,正逐步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分类体系。2020年10月,南昌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原生生活垃圾处理实现零填埋和“末端倒逼前端”的工作推进方式等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肯定。城管部门结合党建积极开展“八进”宣传,引导市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目前,全市共设区级可回收物暂存点25个,有害垃圾暂存点13个,可回收资源化利用收集点441个,垃圾分类转运车辆1640台。

  围绕生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理和存量垃圾污染治理,我市大力推进可持续可循环的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建成了日处理2400吨的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日处理2400吨的麦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使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4800吨/天(日均上网发电量约173万度),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6%以上;建成了日处理200吨的麦园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300吨的麦园固废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厂,使我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500吨;泉岭焚烧发电厂扩建预留600吨/天的焚烧生产线项目、南昌泉岭厨余垃圾处理厂等末端处理设施加快建设。

  十年来,南昌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及彩化建设、邮票绿地建设、城市休闲空间建设、城市绿道建设,系统建设生态公共服务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05平方米。特别是近三年,城管部门以“市花”月季为媒,运用花墙、花柱、花廊等多种配植形式营造出丰富立体的景观空间。栽植月季花330余万盆打造出二十条月季花大道。遍布各处的月季花成为南昌绿化、彩化的点睛之笔。

  十年来,城市公园(园林绿化)的变迁史也是一部城市管理变革史——从最早公园收费到免费向市民开放,从综合性公园零星分布到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点缀于大街小巷和高楼大厦之间,从公园管理机构独自管理到市民园长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近年来,城管部门加大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力度,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四级公园体系,新建了鱼尾洲公园、九龙湖湿地公园等45个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高质量公园。目前全市共有人民公园、八一公园、艾溪湖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123个,其中鱼尾洲公园还荣获了2022年度国际建筑大奖AZ Awards双项奖。

  我市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和公园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邮票绿地178个,城市休闲空间52个;建设绿道609公里,形成了“四横、七纵、六环”城市绿道网络系统,城区内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如今的南昌,月季满城飘香、生态廊道串联、花园街景遍布,整座城市绿意盎然、色彩缤纷,市民徜徉漫步、怡然自得。

  今年,南昌城管还开展了为期七个月的围墙围挡全面整治行动,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于闲置用地,原则上将围墙全部拆除后进行播撒草籽、花籽,建设绿地,如遇硬化场地则建设市民休闲小广场、便民停车场,有效解决了闲置土地管理和施工工地围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市民更好地畅享绿色空间。

  “截至今年8月,全市围墙、围挡整治共完成951个,现阶段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讲究工作方法,开展第二阶段行动,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围墙围挡整治,为市民提供更多共享休闲空间。”市城管执法局综合管理科科长彭恒说。

  十年来,南昌城市管理部门用心践行“城管为民”理念,用情做好“为民管城”实事,着力打造“执法在一线、服务到路边”“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的“南昌城市管理品牌”。

  2017年,城管部门以“全市城管执法队伍统一换装”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统一办公场所外观形象设计和内部管理标准;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大力推行“721”工作法。同时,城管部门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工作的资源和优势,在现有场所的基础上改造或重建城市管理“红色驿站”,为市民提供便捷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切实将党建工作做到街头,将温暖送到市民心头。目前,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管理“红色驿站”167座,共接待服务群众超60万人次,提供各类服务72万次。

  南昌城管以规范严谨的执法行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示城管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城管部门在每个社区工作站都派驻了1-2名所在街道综合执法队的城管执法人员,并配置了相应的办公用房,通过日常巡查、定点联系、物业配合,加强小区内部及周边管理。同时,针对老城区部分没有条件设置办公用房的小区,南昌城管还专门研发了“城管进社区”APP,社区工作人员、群众都能通过APP进行互动交流和反映问题,并查询跟踪投诉处理结果。此外,城管执法人员还加入各小区业主群、物业管理群,对居民投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目前,城管人员进驻社区实现了全市420个社区全覆盖。通过进驻社区,城管执法人员主动上门找问题,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实现了基层城市管理问题的源头治理、长效治理。数据显示,城管执法人员进驻社区后,城市管理问题投诉同比下降60%以上。

  “城管执法工作就是要把投诉受理、移动执法、法制宣传、服务群众等工作搬到群众家门口,面对面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向广大居民送法律、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让大家更加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让执法有法度、有力度、有温度。”市城管支队支队长赖青表示。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南昌城管部门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对南昌市城市管理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市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城市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引入信用监管手段进行治理,将27种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纳入联合惩戒范围,建立了涉及25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有效破解了城市治理瓶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城管工作做得好不好,邀请市民来指导,我市正逐步形成“市民理解城市管理、支持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南昌城管部门充分利用“城市管理体验年”和“小小城管体验日”等活动,让市民走进城管系统内部,参观城管执法中队、垃圾处理厂、市政养护现场、环卫作业设备等。同时,南昌城管部门十分注重征集民意。2021年向全社会征集城市管理“金点子”近千余条,35位市民获得“彰显省会担当,城市管理怎么干”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的“金点子”奖和入围奖。

  十年来,南昌城管以先进城市为标杆,搭建智慧城管平台,推动日常检查、问题发现、行政执法、整改落实、核查反馈、监督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南昌城管围绕城市管理的主职主业,将信息、技术、设备与城市管理需求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批智慧监管系统,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筑垃圾运输在线监管系统、数控排水指挥系统、垃圾分类投放监管系统、环卫车辆在线作业监管系统、城市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南昌市跨江桥梁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及掌上城管APP等,初步实现了“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转变。

  南昌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共享全市天网工程74851个摄像头资源,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可视化监管。自2018年7月16日启用的建筑垃圾运输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接入全市6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的新型环保密闭渣土车。安装渣土车专用北斗终端设备的车辆现已达1316辆。

  今年6月30日上线的“掌上城管”APP是依托“云上南昌”(南昌城市大脑)平台开发并专用于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系统软件,实现了全程互动,开创了城市治理新模式。通过“随手拍”进行问题采集,功能涵盖了市政设施、市容环卫、综合执法、园林绿化、城市水务、其他六大类城市管理问题;包含队伍管理、专项任务、问题采集、市民志愿者、综合评价和城管发布六大功能架构。城管部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通过积分奖励调动市民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热情,客观评价当前城市管理现状。同时,将整改情况纳入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考评范畴,通过严格考核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倒逼各责任部门高度重视市民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落实有关责任,迅速高效组织整改,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率。今年9月份,“掌上城管”APP共受理问题132940件,整改到位125761件,整改率94.60%。

  生米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及英雄大桥这四座跨江桥梁担负着赣江过江通道的重要作用。南昌市跨江桥梁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于2017年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其跨江桥梁可视智能监控系统有371个摄像头,其中全景摄像机9台,400W红外网络高清枪机(户外)312个,400W红外网络高清球机(户外)50个,可以实时监控和及时掌握桥面、非机动车道及河道的突发状况;跨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根据桥梁的不同结构,布设有温度、湿度、挠度、索力、裂缝、支座位移及梁体振动等各类感应器共616个,连续7天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跨江大桥车辆超载监控系统在生米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及英雄大桥上桥桥面及上桥匝道共设有24个点位。2021年,跨江桥梁综合监控平台共发现各类情况2289起。

  民乃城之本,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是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标尺,因此维护好城市设施安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牢固树立“小井盖、大民生”理念。从今年7月1日起,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城区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各产权单位为责任单位,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城市道路井盖专项整治。选取19条城市主要道路为样板,全面推广应用带有“飞阁流丹”标识的防沉降、防噪音“一体化”新型井盖,城市机动车道上井盖缺失、异响、破损、弹跳、下沉突起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持续深化燃气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燃气安全“百日行动”各项任务目标,形成了以城管部门牵头,市场监管、消防、商务、应急等多部门为一体的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排查燃气管网和涉及燃气领域情况,重点整治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检查226次,取缔瓶装液化气供应“黑点”41个,证据保存液化气钢瓶661只。督促燃气企业加强老旧管道更新,强力推动城镇燃气用户加装可燃气体安全装置。据统计,2015年到2022年,全市已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954公里。在全市16730户非居民用户安装了可燃气体安全装置,并积极探索燃气智慧平台建设,大大提高了燃气行业管理力度。

  为防止城市道路空洞塌陷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南昌城管部门运用智能道路检测系统主动监测道路地下空洞、提前处置道路塌陷等隐患。该系统以机动车辆为承载平台,以多通道超宽带探地雷达技术为核心,融合高清图像和视频系统,辅以GPS和里程定位技术,可对道路表面、内部以及地下缺陷进行综合探测,充分实现对路面、路基的全方面检测和综合分析。可提供道路面层结构及厚度、表面裂缝、砼层脱空、地基沉陷、平整度、构造深度等检测结果,同时记录沿线地表路产设施,为道路数字化管理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自2019年应用以来,每年对北京东路、北京西路、阳明路、阳明东路、八一大道等30条主干道道路开展空洞检测,共计发现140余处问题。通过三年的“排雷”,市管道路地下病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因道路塌陷给市民带来的安全隐患,市管道路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扭转,有效地保障了市管道路的安全运行。

  漫步在南昌街头,城市道路干净清爽,市政设施完好美观,园林景观赏心悦目,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十载春秋一挥间,南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处处彰显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反映了南昌城市管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一如既往地把人民满意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绣花功夫”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细打磨城市“气质”,持续推进城市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建设“山水豫章郡,活力英雄城”贡献城市管理的“硬核”能量。(史春来 南昌日报记者 黎姿/文 成奔 马悦/图)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