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提升後疫情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

发布时间: 2022-06-15 17:3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作者︰雷躍捷、李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全球傳播秩序處在不斷調整和變革當中,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在全球化及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隨著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和國際抗疫工作的不斷推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掀起了新一輪對華污名化浪潮——“中國病毒”“功夫病毒”“熊貓瘟疫”等話語標簽在國際社交平台上大行其道,逆全球化、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右翼保守主義等思潮和“反華”“仇華”的政治意識形態偏見甚囂塵上。由此,美國展開了對中國的價值觀外交,西方世界開啟了“後冷戰時代”以來的“價值觀新冷戰”鐵幕。在“價值觀先行”的國際交往大背景下,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關涉話語有效性和影響力的國際話語權爭奪不斷加劇。國際話語權斗爭不僅是道義上的交鋒、價值觀的較量,更是戰略上的博弈。為此,化“話語困境”為“話語契機”,轉“話語劣勢”為“話語強勢”,全面提升國際話語權,成為中國在後疫情時代極其重要的對外傳播戰略目標。

  國際話語權的提升首先取決于國際議程設置能力的提高,即國際議題更為成功地被設置。為提升國際話語權,需要爭取和把握國際議程設置的優先權和主動權,主動設置敏感性、顯著性、針對性強的國際議題,搶佔輿論先機,贏得國際主流輿論平台的流量和聲望。唯此,方可確保中國話語說得出、傳得開、叫得響。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通過領導人出訪、高峰論壇、主場外交、在國外發表署名文章、例行記者會、媒體吹風會、中外智庫媒體論壇等渠道和平台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講述中國故事,闡發中國精神,盡可能多地創造國際議程設置機會,積極為國際社會設置議題。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會議、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國際機制成為中國展示和闡述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合作觀、新文明觀、新全球治理觀等理念而進行國際議題設置的重要場所。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國際多邊場合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中國概念,廣泛地為國際媒體和國際公眾設置報道和討論的議題,為後疫情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生成和提升奠定輿論基礎。

  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從根本上取決于國家價值觀能否被對象國或目標國受眾及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即要通過共同話語認同和實踐來實現。不同于美國及西方世界所謂的“美國優先”或“普世價值”理念,中國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表達出一種超越種族、國界、文化、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界線而將國家利益與人類公共利益融為一體的共同價值,因而,它有望成為一套具有最大公共性和共識性而最能為全人類所共情、共享、共用的全球公共話語。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正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具體形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一公共話語框架下展開對外疫情防控交流與衛生合作,支援發展中國家衛生體系建設,並提出開展聯防聯控、建立區域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等一系列倡議與方案,率先成立中韓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從而使中國利益國際社會化、使中國方案變成國際方案。這使得“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話語在世界範圍內得以廣泛傳播,受到普遍認同,並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使用和實踐。中國因此贏得了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話語權,進而爭取到全球治理體系的話語權。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