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最小最久和最大致敬仍戰在“疫”线的白衣天使

发布时间: 2022-05-17 20:4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央广网上海5月12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 通讯员范汴汴)在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广大护理人员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属于他们的节日。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作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在院人数不断刷新记录,对护士的需求程度也远超2020年的抗疫初期。“老、小、孕、重”逐渐成为重点收治人群,给一线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任务,战疫一线的“提灯女神”们,从寒冬到初夏,始终义无反顾、坚守病区、心系患者,用专业、敬畏、温暖,点亮着生命之光。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部梳理了本轮疫情的“护理之最”,借此向每一名白衣天使致敬。

  截止到5月12日,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已经累计77天未曾回家,当之无愧地成为本轮疫情离家最久的护士人员。2月25日上午7时30分,新冠病房护士长顾丽萍开启第6轮进舱抗疫任务。临行前,她像以往抗疫出发前一样,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约定结束抗疫任务后亲手做一桌女儿最爱的美食。顾丽萍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了抗疫她不仅要“食言”和女儿的约定,临别时的拥抱,也成为顾丽萍近期最后一次和女儿面对面接触。

  在之前的疫情常態化期間,顧麗萍只需管理1棟樓宇的護理工作,而本輪疫情期間,她最忙碌時要管理協調3棟樓宇。“由于頻繁接聽電話,我的手機始終處于充電狀態,有時候感覺像捧了一天暖寶寶。”本輪疫情以來,顧麗萍因工作需要多次調整病區,幾乎“老、小、孕、重”患者人群她都參與護理過。目前,她所在的病區以60歲以上老年患者爲主,其中高齡且合並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數。于是顧麗萍在工作時把高齡老人床位盡量安排在離護士吧台最近的區域,從而方便及時觀察和處置病情。“高齡患者護理需要注重細節,除了給予必要的生活護理外,還要加強心理關懷,尤其一些患有阿茨海默症或者精神疾病的老人,更要在護理上下功夫。”5月4日是顧麗萍結婚紀念日,她與老公只能隔空慶祝。作爲一名90後青年,尤其在建團百年的神聖時刻,顧麗萍表示,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更應該發揮作爲青年人的使命擔當,護佑生命的健康。

  2021年7月,護理專業應屆生沈金淩正式成爲公衛中心的臨床護士。工作期間,她虛心好學,不斷提升自己在重症護理和院感防控方面的能力。3月12日,沈金淩進入醫院閉環管理,從事院外人員的核酸采集工作,由此也開啓了她的抗疫之路。後因臨床救治需要,4月23日,沈金淩正式進艙抗疫,而她首次進艙的護理對象就是重症患者。“當得知我要前往重症病區,一開始確實有點緊張,但我是一名年輕的共産黨員,在這個時刻必須迎難而上,這樣可以爲之後進艙的同齡人做好表率作用。”沈金淩母親一直擔心女兒能否勝任高強度的工作,每天都會給她打氣加油。一天晚上,沈金淩在和母親打電話的時候,母親還問她是否後悔做護士,沒想到她盡然脫口而出:“穿上大白的那一刻,我才發現選擇護理是我一生最正確的決定。”

  和所有新人一樣,沈金淩剛進艙開展工作覺得有些不適應,尤其隔著兩層防護手套,平日習以爲常的護理操作仿佛提升了一個難度系數。在同事的耐心指導和帶教下,沈金淩很快進入到自身角色。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是她在重症患者的護理水平已獲得護理部認可,經過幾天實踐操作和適應,調試呼吸機參數、管理ECMO運行、監測關鍵指標,僅僅兩個日班後,沈金淩就可以獨立開展重症護理。

  護士節當天,本輪疫情沈金淩抗疫時間達到“雙滿月”,尤其經過近期的實踐和積累,她發現重症病人的護理,比其他輕症患者不同,要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血氣分析的變化,與醫生緊密配合,爭取讓病人早日康複。“我也經曆過緊急搶救,那個場面真的是在死神搶人,每當搶救成功,看著患者逐漸蘇醒拔管,病情漸漸康複,那種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

  在沈金淩奮站新冠一線時,她母親也投入了小區志願者工作,母女倆一起在爲抗疫貢獻著力量。“我母親說,看我再前線戰鬥,她也不能落後。雖然我們在不同的戰場,但是我相信母女同心,病毒必擒。”

  本月,資深護士嚴惠琴將迎來自己47歲的生日,由此她成爲公衛中心戰疫一線年齡最大的護理人員。進入4月以來,因爲疫情原因,嚴惠琴封控在家,當看到本輪疫情日趨嚴重,她心急如焚,作爲見證公衛中心抗疫輝煌曆史的老職工,她也想和護理姐妹們並肩作戰。當天經多方溝通協調,嚴惠琴順利完成氣泡沈澱及相應的核酸檢測後,終于在4月上旬加入到公衛中心的抗疫隊伍中。“我是一名老兵,這個時候更應該爲了這個城市的健康挺身而出。”

  根據工作安排,嚴惠琴被分配至婦産科病區,護理感染新冠的孕産婦。病區護士長擔心嚴惠琴年齡大,高強度的護理工作讓她身體吃不消,打算讓她從事一個輕松的崗位。此事被嚴惠琴知道後,立馬拒絕了護士長的提議。“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護士,進艙抗疫是我的職責,我工作時間長,臨床經驗豐富,更應該起到榜樣作用。”雖然嚴惠琴工作年限久,但是在孕産婦護理經驗欠缺。于是在工作中,她不懂就問、不會就學、私下鑽研,並以一名母親過來的人的身份做好病區孕産婦的心理疏導和安慰。在她的精心呵護下,一大批孕婦消除顧慮、安心待産,並重燃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進艙抗疫已經1個多月,嚴惠琴俨然成爲病區裏的大姐姐和精神支柱,和諧溫馨的團隊氛圍讓她印象深刻。“整個護理團隊就像一個大庭,臨床護理遇到問題就會群策群力找出對策,遇到困難又會齊心協力一起克服。”

  護士節當天,90後新冠病房護士王欣如做了一道算術題,從2022年1月1日至5月12日整整131天,她累計在艙工作天數達89天。如果把結束工作後的醫學觀察天數也加上,整個2022年,王欣如不在家的日子累計110天。“看到這個數字,我自己也嚇了一跳,難怪我覺得時間過的得好快。”

  1月8日王欣如進艙抗疫,並經曆了年初的境外輸入高峰。她清楚地記得,當時護理工作重點就是疏導患者焦慮的情緒。本輪疫情暴發後,3月5日,王欣如再次披挂上陣。與之前的任務有所不同,本輪疫情期間她承擔4個病區的醫囑班工作。醫囑班是作爲病區治療的第一道關卡,入院登記、出院辦理、審核醫生下達的醫囑、申領核對臨床用藥等,都是醫囑班的職責。尤其對于高齡且合並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突發情況較多,病區的治療明顯增加了好幾倍,這時候更加考驗醫囑班了,不僅要核對每日長期用藥情況,還有及時發送各類緊急和臨時用藥醫囑。“如果說年初的境外輸入疫情考驗我的體力,本輪疫情更鍛煉我的脑力和眼力。”

  其实年初进舱时,王欣如准备在5月份和爱情长跑5年的男友领证登记,完成人生大事。可是本轮疫情发生后,王欣如还是做出了延迟领证的决定,“男友很支持,还特别叮嘱我要时刻做好院感防护。所以,我们决定等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后再领证,只要战胜疫情每天都是良辰吉日。”

  正青春,宁夏返乡青年系列视频:博士放弃大学教师职业回到家乡 让盐碱地长出五彩的藜麦

  【中国那些事儿】港媒:美对华加征关税适得其反 拜登是时候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贸易战”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