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鹿城:下足“绣花功”扮靓“文明城”

发布时间: 2022-05-13 15:3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焕然一新的背街小巷、“席地能坐”的公共环境、“充满智慧”的城市管理……目之所及,这里的一点一滴,处处传递着文明创建的厚度、广度、温度。

  眼下,鹿城精之又精、细之又细地将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用足“绣花功”,做实“里子”,扮靓“面子”,迅速推动城市环境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鹿城区七都街道以村为单位逐一整治,清理废旧电缆线、电箱,更换破旧分线箱,对杂乱的“飞线”进行规整;山福镇因地制宜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梳理、捆绑、盘绕、拆除,杂乱“飞线”变洁净“无线”;藤桥镇对有条件下地的线路进行线路设计,结合已有电力杆,进行多杆合一梳理整治……

  这是鹿城区全域联动推进“空中飞线”整治的一幕。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鹿城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更大合力抓创建,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到人、督导问效,坚决打赢这场创建转型战。

  该区组建区级领导小组,安排区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别包干负责东西片7个街镇,组织区四套班子全部下沉联系街镇,建立了区直单位挂钩社区清单,实行科级挂钩领导包社区、部门和街镇一般干部包网格、社区网格员包点位的工作态势。

  对于文明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鹿城推出三色图管理法,以问题点位为单位,对问题描述、三色状态、整改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第一次整改与第二次整改、督查组组别等内容进行自动化展示,实现了文明城市建设整改任务的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鹿城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的“船”和“桥”,破解人流量大街区的环境治理难题。在五马街商圈的综合管理平台的3D地图上,街区121个垃圾桶点状分布在重点地段,“绿桶”表示已清洁,“红桶”则有满溢风险。垃圾可视化源于桶内安装的溢出感应设备,当垃圾距离桶口20厘米时便会发出警报,附近的保洁人员接到自动派单第一时间进行清理。

  斑马线旁,“红马甲”们挥动手中的小红旗,引导市民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营造礼让之风;主干道上,交警用“监控+大喇叭”隔空喊话,及时纠正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让交通安全“声”入人心;城郊上空,志愿者操控无人机盘旋于各个卫生死角,搜索陈年垃圾,诸如建筑垃圾、僵尸单车、毁绿种菜等,及时处理。

  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发起全域动员。5月12日,鹿城区启动“全民清洁周”行动,深化全域动员,凝聚文明城市建设合力。

  鹿城在清洁家园共建行动的基础上,陆续设置了落实“门前三包”共治行动、开展烟头革命“净走”行动、开展“小广告”根治行动、开展街巷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共享单车序化行动、开展“文明餐桌”就餐行动、开展公益宣传提升行动、开展入户调查宣讲活动等九大板块,大大丰富拓展了“全民清洁周”活动的内涵与载体。

  目前,鹿城所有社区、大部分居民小区成立了文明创建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管线整治”“交通整治”“志愿结对”“宣传引领”等系列行动,真正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创建热潮。

  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化身文明出行的“指挥员”、清扫卫生的“保洁员”和美化环境的“绿化员”,已然成为这个城市最美的文明风景线。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让城市更美好。鹿城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巩固城区首位度、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有力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

  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進,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也快速拉開帷幕。“有了這個公園後,我們特地建了一個球友群,想打球可以隨時約。”在鹿城雙嶼街道雙岙休閑體育公園,附近的居民劉小輝和幾位球友輪流上場切磋球技。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個環境好、設施全的體育發燒友“打卡聖地”,前身卻是一塊市政綠化的髒亂邊角地。

  而作爲典型的無物業老舊街區和背街小巷,該區五馬街道八仙樓社區屯前街過去基礎設施落後,空中“蜘蛛網”密布,機動車隨意停放,道路坑坑窪窪,一下雨就汙水橫流。八仙樓社區屯前片區聯合屬地3個周邊小區支部67名黨員志願者,建立居民“紅色智管會”,一方面發揮黨員住戶專業優勢特長,另一方面通過“智管會”引入部門資源,協助住戶做好門口綠植維養、垃圾分類、交通管理等志願服務,實現屯前居民共管共享。如今,走進改建好的屯前街,兩旁低矮房子裝飾一新,精致的綠植、新建的圍欄石雕古色古香。過去市民習慣繞道走的屯前街,成了人人追捧的打卡點。

  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硬環境,鹿城還努力推動提升城市文明素養。禮讓斑馬線、垃圾不落地、雜物不亂堆……近日,“小先生傳禮課堂”文明系列課程的開設,讓溫州市上戍小學的學生沐浴在文明新風中。鹿城通過串聯學校教育、家風建設與社會實踐,培養一批知曉文明、踐行文明的“小先生”,孩子們將文明理念、文明習慣從學校帶回家庭、帶上社會,進一步帶動全社會文明水平提升。

  由內及外,由表及裏,一個個蝶變的華麗瞬間,讓鹿城的魅力不斷得到升華,正向著文明典範城市加速進發。(戚祥浩 吳蒙蒙 吳奕弦)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廣泛存在的藍綠藻爲微處理器持續供電了一年,過程中只使用環境光和水。

  HCA數據已開放獲取,全球研究人員可通過HCA數據協調平台,如劍橋細胞圖譜、博德單細胞門戶和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細胞浏覽器訪問這些數據。

  5月11日,我國首套國産化深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裝。

  5月12日上午,在海拔接近430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平台搭建完成等待發放。

  這是EHT合作組織繼2019年發布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捕獲了位于更遙遠星系M87中央黑洞(M87*)之後的又一重大突破。”

  “祝融號在地質年代較爲年輕的著陸區發現水活動的迹象表明,亞馬遜紀時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認爲的更加活躍。

  天文學家5月12日公布的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 上海天文台研究員路如森說:“通過分析這兩張黑洞照片,我們驚歎于環的大小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出奇地一致。

  【展現青春風貌,關注青年成長①·一線講述】常爲新、敢創新,青春綻放在鄉野

  在湖南省常甯市蓬塘鄉易頭村,遊客手提采摘的無花果從田埂上走過。 在農場,遊客嘗鮮之余,還可以到稻田中釣蝦捉魚、到蔬菜基地采摘蔬菜水果,體驗農事之樂,感知農場之美。

  【科技前沿】祝融號發現火星水活動痕迹 著陸區附近或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水

  這標志著祝融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

  從“10000年”到“304秒”,在超算領域的世界前沿,實現這一裏程碑式跨越的,就是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批准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這是該局批准籌建的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將發揮計量基礎支撐保障作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5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病毒多次变异,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

  继去年以质朴的形象和谈吐走红之后,近日,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韦东奕再次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

  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房庆团队在解析植物感知高温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全球变暖上层海洋环流变化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5月11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学者联合发表论文,描述了两件来自江西省赣州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的恐龙胚胎化石。

  动物的复杂性状可以分为表型连续分布的经典数量性状、表型间断分布的性状以及其他难以准确度量的动物各类行为和心理等。

  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大型地震的演化进行准确地实时估测,这个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测定以光速传播的重力变化信号。

  《细胞通讯》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人类在进化上与黑猩猩分离后,DNA发生的微小变化,使得人类更容易患癌。

  近日,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美锦)千吨级电容炭工业化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