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风清气正须久久为功

发布时间: 2021-09-25 14: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办“北京·锐评”文艺评论专栏,刊登知名文艺评论家、青年文艺评论家及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对当下热点文艺作品、文艺事件、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等的系列评论文章,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发出文艺评论独具特色的“北京声音”。

  加强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这不仅关乎北京的文艺生态,对全国文艺界更是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聚集着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家、文艺家,也汇聚着一流文艺创作。所以北京文艺界的一举一动某种意义上也是折射出整个国家文艺界的动向,抓好首都文艺领域行风建设,发出首都文艺界声音,是北京的责任所在。

  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文娱领域出现的乱象,可用劣迹艺人失德、组织行政失控、文艺批评失语三个“失”来概括。

  先说劣迹艺人。近年来有不少劣迹艺人在自身道德修养、自身行为方面没有要求。按理说文艺家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用更高的道德水平来要求自己,但当下不少劣迹艺人其实是低于普通人的道德水平,甚至有的艺人为了自己利益不惜违反法律、冲破法律底线。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整治,将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说组织行政失控。由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二十年市场化、产业化的推进,一方面收获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另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量新文艺从业者基本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大多是以个体身份或工作室形态开展工作,很多未在民政、工商、税务、文化部门登记******,对其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盲区,处于失控状态。正如尤小刚导演所说,追溯起来,革命文艺队伍从新中国成立之前,延安座谈会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总体上有组织行政监控,有规则标准,但也有空白点,像经纪人这样庞大的群体几乎失控。调研发现,其实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很多艺人、艺术家本身是很好的,但就毁在这些追名逐利的经纪人身上。因此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要对经纪人加强管理,同时对其背后的资本也要加大行政监控力度。

  文艺评论失语。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用新时代文艺评论引领文艺创作、文艺生态发展值得深思。当下的文艺评论也在努力发挥作用,但是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文艺评论被“饭圈文化”所包抄所淹没,那些非理性的网络炒作和喧嚣的舆论,掩盖了主流的优秀的文艺评论,这种现状让好的文艺评论处于失语状态。

  要加强艺人自律,特别是道德自律和职业道德自律,要以高尚的道德、中外优秀的文艺家风范教育艺人,让艺人加强道德自律,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以卓越的艺术成就、高尚的道德操守赢得观众的“口碑”。常怀敬畏之心,珍视自身名誉和艺术生命。

  要加强组织行政监管,特别是要规范艺人经纪。对于经纪人以及经纪人背后的无序资本加以严管和监控,像洗钱等业内乱象,要有序监管。

  要加强主流文艺评论的引领,要让真正的优秀、有良心、有良知、高水平的文艺批评占领社会舆论的风潮、潮头,而不是让“饭圈”的喧嚣舆论引领,掩盖文艺主流批评的光芒。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阵地作用,对不良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及时发声,同时加强对文艺名家的宣传力度,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文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战略任务。总的来说,文艺界要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对从业者加强价值观、审美观、艺术观三观教育。

  现在很多艺人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满脑子都是个人主义,追名逐利的现象严重。这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相悖,我们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屏蔽腐朽、歪曲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现在一些艺人为了达到完美颜值,对自然天成的身体,没完没了地雕琢,最后形成了这样一种苍白、病态的价值审美观。这对当下年轻人是非常恶劣的引导,这种扭曲的审美观不能再持续下去。

  要有正确的艺术观,现在很多艺人成名后基本就是出入保镖随行、跟班前呼后拥,为了照顾他们的行程安排,整个剧组都要跟随其节奏。这样的艺人把心思放在了讲排场上,对艺术水平能力的提高不花心思,不去认真揣摩角色,不进行生活实践,没有积累,没有底蕴。艺术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生活体验才能获得,创作来源于生活、经典源自生活,缺乏修炼,这就是现在很难塑造出经典形象的原因。

  文艺界只有继续强化三观教育,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真正风清气正、真正塑造灵魂、真正留下经典。

  (注:本文作者为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