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北京城市治理的“绣花功”

发布时间: 2021-08-13 07:1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日,据《北京日报》报道,位于后海的“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景观视廊被打通,再现了老北京历史文化记忆。这件事情本身不大,但是细微之处见真章,背后是北京落实“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精神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持续付出和努力。

  动真碰硬促疏解。北京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活动,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疏解非首都功能,让老百姓幸福指数更高。“十三五”期间,北京一共拆除违法建设约2.16亿平方米,存量违法建设大幅消减,近三年来共腾退土地约1.68万公顷。除此之外,北京还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00余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980余个,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7000余个,北京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想方设法提环境。绣花之功在细在小,整治“大城市病”要从细处着手,北京抓住疏解拆违留下的空间,在“细”处下好功夫。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北京森林覆盖率由41.6%提高到44.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8%提高到4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6平方米提高到16.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67.2%提高到86.8%,“公园里的北京”已成为当下城市的新样态。按照北京市的相关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将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系统治理见真章。北京以“关键小事”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用“绣花功夫”踏实为市民群众解决好每一件小事。在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上集中发力。一方面,在垃圾分类上,市民的积极性高涨,在多个城区,配套机制也已陆续“上岗”,垃圾分类成为北京新风尚。另一方面,在物业管理上,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物业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市民反响良好。北京以“两件小事”为抓手,不断构建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了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更形成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一系列基层治理特色经验,不断为老百姓的生活再添新美好、再增新福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