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今天这位无锡籍大咖再次火遍全网

发布时间: 2021-04-17 16:3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造飞机大炮。”

  “那时候跟我一样拼命的有华罗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钱氏家族,据载为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后嗣。钱镠祖孙三代、五位国君,将江南治理的富庶无比。钱镠子孙散居江浙地区,历朝历代皆有俊杰,且以文化领域为多。

  到了近代,无锡钱氏更是大师巨擘辈出,人文鼎盛。无锡《钱氏家训》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或许正是钱氏为中华民族培育这么多大师精英的原动力所在。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钱锺书之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短暂从军。1913年后在无锡、苏州、北平、上海等多所学校任教。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国文教授期间,五卅惨案爆发,为抗议美籍校长压制学生爱国运动愤而离校,和友人共同创办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27年起兼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路颠沛流离,在浙江、湖南等多所学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病逝武汉。

  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执教时,与钱穆为同事。钱基博比钱穆大八岁,两人同族不同宗,钱穆按辈份称钱基博为叔父,但钱穆比钱钟书大十五岁,所以钱基博又让钱钟书称钱穆为叔父。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杨绛,次年二人订婚。193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1938年回国后,以学士身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1981年《管锥篇》和《管锥篇增订》出版。1976年,参与翻译的《******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9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围城”的困境不局限于婚姻,更贯穿人生各个层次:不断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不满足或厌烦,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小说以讽刺、犀利的语言,揭穿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但读完《围城》,或许又会恍然大悟:原来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有意义。

  钱钟韩(1911-2002),钱钟书堂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伦敦大学读研,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钱钟书、钱钟韩从小一起读书,钱钟书的长处在于文学,国文和英文天赋极高,而钱钟韩长于数理,逻辑思维特别发达。1929年二人同时考取大学,钱钟书被清华外文系录取。而钱钟韩同时考取清华和上海交大。钱钟韩选择了上上海交大,以表示道路的不同。多年后谈起此事,钱钟韩还说自己这一辈子,不管在何时何地,脑子里都有长兄才华逼人的影子,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不能落后,鞭策自己不断上进。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是一位完全自修成才的旧学学者,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任中国文化学院史学教授。1990年在******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

  钱临照(1906—1999),无锡县鸿声乡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在晶体范性形变理论、电子显微镜学和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钱令希(1916-2009),无锡县鸿声乡人,钱临照之弟,工程力学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中法工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后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曾任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大连工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力学的教学与科研,曾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顾问,参加南京长江大桥、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工作。

  钱海岳(1901-1968),南明史研究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师从梁启超、辜鸿铭等大家。1949年回无锡,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江苏建省后,先后在江苏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工作,并在南大历史系兼授南明史。文革中不幸遇难。

  上世纪20年代,钱海岳即开始南明史研究,他立志通过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2006年,在去世38年后,钱海岳耗费35年心血编撰而成的120卷《南明史》终于出版。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