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假的别信最近又有常州家长在班级群中被骗了

发布时间: 2021-10-19 14:2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这是教育局联合学校一起邀请知名大学的导师到校开办的辅导班,名额有限,只挑部分同学报名参加。这次机会非常难得,班里只有10个名额,

  近期,全市发生多起诈骗分子潜入家校联系微信群,冒充班主任以“服装费”、“班费”、“资料费”、“课本费”等各种名义,让不少XX大意的家长中了招。

  9月11日下午15时左右,常州市反诈中心接到多起家长报警称,有人假冒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微信家长群内,称学校统一换新的校服及鞋子需要缴纳289元的服装费,请家长立即扫描支付宝二维码进群,在支付宝群内通过发红包的方式缴费。

  孩子的事一点也不能耽误,家长们很快响应起来,有十多名家长纷纷扫码进群发送红包转账,直到一个头像一模一样的“班主任”出现,提醒大家上条信息非本人发送,请家长防范被骗,受骗的家长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被骗。

  例如某位家长或老师使用“清理僵尸粉服务”,或在其他情况下被人远程******了微信或者QQ,看似对本人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骗子可以获取到该账号所加入的群资料以及群二维码。还有骗子加家长为好友后,谎称自己也是学生家长,要求将其拉进班级群。

  伪装进群后,骗子会暗中观察,不仅精确分辨出哪个是“班主任”,更是掌握老师的活动规律,为下步诈骗找出“时间差”。

  利用老师上课或是批改作业时不接触手机的“黄金时间”,骗子便立即实施诈骗,用提前克隆好的“班主任”信息,发布各类“缴费”信息,并且会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此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群里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班主任”。

  1、作为家长,不要随意泄露群号和二维码,保存好老师电话。如遇有人在群内收费或私信要求收费,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及时通过电话与老师核实,不可盲目地转账付款。

  2、作为班主任,要定期检查自己所在班级群、家长群,严格落实实名制度,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同时加强QQ群、微信群安全设置,进群方式需“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不要使用“扫二维码”入群方式。

  3、作为学校,要在校内开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阵地,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防止此类案件发生。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