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乡村振兴之新农人

发布时间: 2021-09-02 08:4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2020年,全国乡村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过度城市化、过度工业化的推动下,出现了乡村人才的荒漠,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如此,如何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齐短板问题,亟待我们的挑战。此次实践旨在实地考察学习典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猕猴桃科技小院的团队科技支农,建党百年弘扬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返家乡,学以致用服务家乡。

  在实践前期,团队与指导老师以及实践地取得联系并获得支持,制作建党一百年宣传材料,查阅整理相关资料。中期前往各个典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学习农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作物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联合科技小院团队结合专业知识于实践地科技支农。宣传红色精神、分享党史故事,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实践后期,团队进行实践经验总结,并撰写宣传材料、调研报告。

  都江堰作为猕猴桃的主产区,建立健全了猕猴桃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涉及育种、病虫害防治、管理经营、品牌经营。7月18日—7月20日,团队成员与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合作,以都江堰猕猴桃产区为实践基地,围绕猕猴桃生产全产业链进行实践,将课本知识进行实践,学以致用,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科技成果宣传、乡村服务等助力乡村振兴。

  在2020和2021两年度内,“心”农赴胥家镇科技支农联合实践团队对一些典型农村进行了发展调研,发现农村走出贫困却并没有走进富裕,存在剩余劳动力滞留和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村经济并不景气,农业发展受阻,农产品利润微薄,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农村经济在新的经营主体模式下发展蓬勃。因此,团队成员于7月21日——7月23日前往崇州市志康家庭农场,了解家庭农场发展运行情况,以及稻-渔-油周年生产的管理。在崇州市耘丰农机合作社,同学们学习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现状,了解主要耕整田、水稻育插秧、收获、植保等适应规模化生产的中大型机械。同时在学习中分享党史故事、英雄实践宣讲。

  温江区和盛镇土桥村位于府通路和三支渠路交汇处,环境优美,紫薇种植历史悠久,做好发展其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统筹乡镇集镇改造,让特色小镇有味道。7月24日—7月25日,团队成员前往温江区和盛镇土桥村(示范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深度调研与多举措支持;深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植物生产类专业优势与特色,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同时进行“走进乡土乡村,致力乡村振兴”专题问卷调研。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重点在于“特色”二字。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它既体现为淳朴的乡音民调、独特的资源禀赋,也体现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群众提升生产生活水平的方方面面。7月26日——7月27日各自返回家乡,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科技成果宣传、乡村服务等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讲解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式、培养方向、政策支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党史故事、英雄故事,分享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激发乡村振兴的信心。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学习了新型经济主体,考察了其推广可行性,并依托植物保护研究系科技支农,科技推广示范返乡助农。在科技助农的过程中进行党史脱贫故事宣讲,激发乡村振兴决心,同时对农户进行走访关怀,留守儿童、老人得到了关爱。通过此次实践,“心”农团队成员培养了良好团队意识和优秀协作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贴近生活,走进乡村,激励我们成为“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新农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