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他被“堂弟”骗了近20万警惕常见的5种中高考诈骗手段

发布时间: 2021-06-22 07:3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2021年6月13日11时许,延津县文岩街道某售楼部销售顾问张某报警称:其在售楼部玩抖音时看到刷单信息,通过手机银行转账26900元后发现被骗。共被许骗26900元。

  2021年6月16日23时许,延津县文岩街道潘某在其家中,接到自称是天猫商城业务员的电话,按对方提示操作,转账8500元后发现被骗。被诈骗8500元。

  2021年6月18日18时许,延津县丰庄镇桑某在其家中,看见微信群内点赞可以挣钱的信息,扫二维码后加对方微信,根据提示下载“抖友返利宝” APP进行刷单,转账11990元后发现被骗。被诈骗11990元。

  2021年6月19日21时许,延津县僧固乡张某在其家被人冒充其堂弟以需要办理证件为由诈骗199200元。共被诈骗199200元。

  16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预警指出,近期,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

  一是不要点开鼓吹“提前查分”的链接。中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2020年高考结束后,安徽省有考生点击链接,按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转账1000元后发现被骗,还泄露个人信息。

  二是不要相信所谓“内部指标”。中高考招录期间,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的熟人,声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三是中高考“补助金”小心有诈。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四是志愿填报指导莫轻信。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五是“录取通知”验真伪。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诱导其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户。警方介绍,以录取为名提前收取保证金、占位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