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赣州:“调”在心坎上“解”在家门口

发布时间: 2022-09-20 15:4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日,忙完农活、吃过晚饭后,调解员周昭祺与往常一样,来到法润乡风驿站,现场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设立法润乡风驿站,是寻乌县水源乡河背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也是当地创新践行“寻乌经验”的真实写照。

  2017年,寻乌县从“寻乌调查”中汲取“精神养分”,探索出“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成为新时代基层司法融入乡村治理、服务和保障乡村发展的创新实践,先后两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寻乌经验”在市域社会治理中不断深化,迸发出无穷魅力。矛盾化解“能进祠堂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已成为“寻乌经验”最深刻的内涵、最亮眼的底色。

  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县域走向市域,“寻乌经验”正推动赣州从“平安”迈向“长安”。连续七届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五次捧回“长安杯”的赣州,成为了“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近三年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满意度指数又列全省第一。

  今年67岁的周昭祺,退休前是寻乌县水源乡河背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村民心中是个“有文化的人”,在家人眼里则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以前村民之间有矛盾,或村民有诉求,就会找我来评评理、写诉状什么的。”周昭祺说,2017年他开始担任法润乡风驿站的义务调解员,只为“家丑”不外扬。

  今年4月,村民周明祥与周玉明因果园林地界址不清发生纠纷,两人先后到村委会“互告”对方,一耗就是两个多月。

  “两人互不相让,其间,他们都曾扬言要去上级部门告村委会。”河背村村支书周岸锋说,好在周昭祺出面调解了。

  在法润乡风驿站,周昭祺分别向周明祥、周玉明了解情况,并走进果园实地调查、赶赴县农业农村局取证。今年6月底,在周昭祺的耐心调解下,两人同意“以石为界”重新划分林地,一场纠纷就此休止。

  从事义务调解员5年来,周昭祺经手调解的矛盾纠纷不计其数。周昭祺向记者坦承,调查取证是化解矛盾的前提,而化解矛盾又是“平安河背”建设的前提。

  1930年5月,******东同志在寻乌写下《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展现出共产党人“唯实求真”的精神。

  2017年,寻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寻乌县人民法院秉承“唯实求真”的精神,结合县域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初步形成“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推动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2018年3月,“寻乌经验”首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年,江西省高院向全省推广“寻乌经验”,要求各地法院因地制宜,找到契合当地特点、有用管用好用的非诉纠纷解决办法和机制。各地纷纷借鉴“寻乌经验”,推动基层司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护航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不断深化,创新层出不穷。初创“寻乌经验”之后,寻乌县又接连探索推出了判后释疑和判后回访制度、“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矛盾纠纷“五联”多元化解机制、“1+2+3”法律服务团队等,这些创举,从源头上有效预防、管控和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息诉止访效果愈加明显。

  “运用法治思维‘讲法调’、融合宗亲文化‘祠堂调’、弘扬敬老美德‘长者调’、汲取先辈智慧‘家训调’、推行理性平和‘食茶调’……已在寻乌乡村蔚为风气。”寻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严考泉说,在创新发展“寻乌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寻乌干部主动下沉,把农村祠堂变成调解室,将田间地头当作主战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出了司法为民的新路径。

  如今,“寻乌经验”早已“飞”出寻乌,正在赣南大地开枝散叶。其中,于都县的“打铁佬”调解协会、宁都县的“交通事故仲裁法院”、赣县区的“智尧释法调解坊”、章贡区的“老班长”志愿服务队等等,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信得过”品牌。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赣州市积极探索政法系统创新参与城市治理的途径,推动新时代“寻乌经验”从“联村共治”走向“城乡共治”。

  今年8月3日,南康区商贸城社区第二网格员邬松清在辖区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时发现一路面塌陷,立即通知社区及市政管理处工作人员,并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随后,联合工作人员对塌陷路面进行修复,道路很快恢复通行。

  社区网格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南康区着力打造“全要素网格”,将党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环境监管执法、市场监管等多种工作网格,统合为社会治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全科网格员,做到诉求能处理、问题可解决、隐患快清除、管理全覆盖、服务零距离,运用“小网格”推动“大治理”,实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走进章贡区,经常能看到一队队身穿红马甲、头戴志愿帽、手戴红袖章的热心阿姨活跃在大街小巷。她们有的帮社区调解矛盾纠纷,有的到留守老人家中走访慰问,有的走街串巷开展文明劝导……她们就是“章贡大妈”。疫情防控期间,“章贡大妈”主动参与镇(街道)、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起防疫抗疫的紧固屏障。辛勤的付出、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和上级的褒奖勉励,“章贡大妈”志愿服务队因此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不止是章贡区。放眼全市,“平安金星”“老班长”“夕阳红”“打铁佬”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平安志愿队伍遍布赣州,红红火火的志愿服务,已成为赣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关爱,其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市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尽可能将重要资源用到破解难题的“刀刃”上,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江西省率先创立以矫正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保障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为目标的公立专门学校,并推动全市各地建设“阳光班级”共计21个;整合公、检、法、司力量组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实现对社区刑释人员依法高效监管;深入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强心理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各地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不仅在社区,在赣州各工业园区,新时代“寻乌经验”同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入驻工业企业300余家。为更好地发挥法治作用,助力企业发展,龙南于今年5月成立经开区法治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协助诉讼等服务,让企业足不出园区就能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瑞金市工业园区打造 “三师一室”维权服务平台,为企业职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争议调处、困难帮扶等服务,今年上半年成功化解劳资纠纷45起,惠及职工130余人。南康区委政法委开展“双进双促”活动,在位于唐江镇的家具聚集园区建立法治服务工作站,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唐江法庭等,开展诉源治理、多元化解、法治宣传、政策宣讲等服务,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园区。

  从平安志愿队伍建设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从社区到园区,新时代“寻乌经验”已在赣州城市社会治理多个领域生根发芽,实现了从“联村共治”走向“城乡共治”,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新格局。

  赣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应用“寻乌经验”,建立起“1+N”协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等,有效转化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今年5月,会昌县铂誉公馆小区业主吴女士家楼顶突然滴水,抬头一看天花板也隐约变黑了。在业主微信群反映后,物业马上安排人员前来处理,仅用一天时间就在楼顶做好了防漏层。“自从小区有了‘红色物业’后,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我们有诉求,就一定能得到及时解决。”吴女士说。

  会昌县把打造“红色物业”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物业行业协会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并选优配强班子。全县44家物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打通了物业、社区、业主无缝联接管道。全县物业管理工作成效突显,业主满意度大幅提高。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创新红色治理进一步打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红旗”“红土”“红心”三大工程建设,组织开展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网格、红色细胞、红色阵地、红色驿站、红色队伍、红色物业、红色教育、红色基金“十红”创建活动。

  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赣州注重建强基层红色堡垒,大力推行“党组织+网格”工程,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全市1.48万个网格实现党支部(党小组)全覆盖。同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站(所)等资源阵地,打造“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综合体3914个;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8300个社会组织已全面落实党建工作;推行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和社区与单位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制度,打通市域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赣州通过搭建屋场会、民情恳谈、百姓议事、乡村夜话等各类协商平台,倾听民情民意,凝聚民心民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坪地山村位于信丰县新田镇南部,四面环山,生态资源丰富,全村现有239户1080人。几年前,村民因山林权属争执引发过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其它各类矛盾纠纷也常有发生。针对于此,该村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将这个原来的“上访村”、落后村变成了法治村、和谐村、文明村,打造成为江西样板十大美丽乡村、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江西省书香村镇、国家AAA旅游景区。

  不止是坪地山村。如今在赣州,在“三治融合”的体系化基层社会治理中,涌现了一大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科技支撑,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着眼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坚持以智能化为方向,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系统,建设集城市大数据运营、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脑”;拓展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舒心就医、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功能模块,提高民安预防和民生服务质量;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542个,建成一类视频监控点4.8万个,完成二三类视频资源接入点6.3万个,其中农村视频监控点2.75万个,已建设视频监控点5个以上的行政村有3463个,完成率达100%。

  随着“寻乌经验”不断得以创新应用、深化发展,一个“政治引领、群众主体、三治融合、智治支撑”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在赣州已然形成,并日臻完善。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