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伶仃洋已不伶仃

发布时间: 2022-05-13 15:3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不论是思忆家乡,还是游历远方,我们总喜欢追寻一个“古”字、品咂一种“文”气。

  而对待这些被写入诗词歌赋、已融进人间万象的文化遗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们蓬勃地“活起来”,告诉读者:那些珍珠般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化珍宝,如今面貌若何?在光阴的打磨中,它们正绽出怎样的时代风采?

  從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專欄,由記者引路,與您共同探尋諸多遺存的前世今生,體會其深蘊的傳統氣韻,“目睹”其曆經的滄海桑田。

  眼前是一片喇叭口狀的遼闊海域,翡翠色的大海向遠方鋪展,浟湙潋滟、浮天無岸。撲面而來的,是海風的腥鹹。

  初夏,記者隨著黎亮權蕩舟珠江口外。生于萬頃沙、長在沙田旁的黎亮權,是個老“圍墾”了。

  這就是伶仃洋?那個曾留下愛國詩人慷慨浩歎的悲壯之地?那片因戰亂流離而深烙民族記憶中的悲情海域?

  伶仃,“孤獨貌”。是啊,看,珠江灣中那一片小島仍在,因獨處海中、無所依傍得名伶仃山,附近洋面也被稱爲伶仃洋。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率兵殊死抵抗,因兵力懸殊不幸被俘。元兵打算用他來動搖宋軍的意志,乘船把他押解到宋兵與元兵交戰的崖山。途經此地時,文天祥以詩明志:“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即伶仃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鐵血男兒的豪邁之氣抒發得淋漓盡致。

  千百年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爲無數愛國志士的人生範式。

  你瞧,洋面上最具代表性的標識,不再是沈靜海中的伶仃山,而是飛跨洋面的港珠澳大橋。放眼望去,青州航道橋上,“中國結”熠熠生輝;九洲航道橋,“風帆塔”揚帆矗立……

  一灣環抱,串聯起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作爲當今中國開放程度最高、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9+2”城市群一天貢獻的GDP就高達345.9億元,約占全國的12%。

  “又一艘貨輪進港,抓緊准備!”廣州港南沙工程辦公室副主任鄭際毅的聲音沙啞著,被海風送向遠方。從見面那刻起,他手中的電話就沒放下過。

  赤橙黃綠藍靛紫,一摞摞集裝箱仿佛一組組活動的色塊,流動在忙碌的碼頭;紅白相間的塔吊仿若鋼鐵巨人,輾轉騰挪于一衆集裝箱之間;在400米長、能容納2萬個標箱的巨輪映襯下,碼頭上川流不息的裝運車輛,就像孩童手中的玩具……

  “大灣區,像一塊磁石!”鄭際毅告訴記者,這裏不僅吸引了25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落戶,更雲集了超過50家“獨角獸”企業、1000多個産業孵化與加速器、15000多家投資機構,涉及平台共享經濟、綠色金融、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設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一串串數字,宛若聲聲鼓點——卻再也不是千百年前那沈重的戰鼓,而是昂揚澎湃的發展節拍!

  “打通科研到産業化的‘最後一公裏’,是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60歲後來到松山湖創業。他看中的,是這裏正在打造的“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這一全鏈條創新體系,“這讓我和我身後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如今,他主持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爲廣東省首批啓動建設的四家省實驗室之一。

  和王院士不謀而合,到2021年下半年,已有近200位院士、40余位港澳科學家集聚廣東開展研發,大灣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鹏城云脑……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正加快建设。

  “这里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让人惊掉下巴!”几年前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香港青年洪逸曦,选择了做一名内地公务员。这段时间,他一直泡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施工现场。下工地观察、学习工程建设、辅助工程管理……一年多下来,小伙子晒得黝黑发亮,工程“小白”成了熟练“老手”。

  在建设工地的机器轰鸣声中,洪逸曦向记者历数着针对港澳人士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创新——港澳青创30条、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十项措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更令他兴奋的是,自己正在从创新的受益者,变为创新的参与者:“大湾区的未来不可估量!参与建设一个发展逐渐领跑世界的区域,跟我喜欢体验新事物的性格,绝配!”

  “领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创新集群100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