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合肥市包河区:创新志愿服务路径倾心为民办实事

发布时间: 2021-10-25 07:5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日,“包大姐”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在合肥市包河区志愿服务广场举行。“包大姐”志愿服务队是包河区4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的总队,涵盖8.5万余志愿者,全年将开展3000场服务。一直以来,包河区打造出一块块志愿服务品牌,除了“包大姐”之外,“包志联”是另一块“金字招牌”。

  合肥市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包志联”)成立于2017年12月26日,由区文明办牵头,组织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共同成立。包志联旨在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自成立以来,包志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市民需求和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

  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征程中,包河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围绕全区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专业化、制度化、品牌化,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为安徽省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较多、率先实现“大满贯”的县区,为提升合肥文明标杆作出了包河贡献。

  包志联由全区热心志愿服务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组成,理事单位(个人)75家(名),其中,企事业单位理事15家,团体或组织理事41个,个人理事19名。成立以来,包志联充分发挥各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采取组织化推进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以此逐步弥补各志愿服务组织成员结构比较单一、区域界线比较明显的不足,在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保证志愿服务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铁枢纽是服务旅客的大平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大窗口,位于包河区的合肥南站每天迎送旅客超过20万人次。作为包志联的会员单位之一,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荣获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为了给来往旅客提供贴心、细致、温馨的服务,南站综管办因势利导,先是建立“红枫志愿服务联盟”,随后发起成立“合肥市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采取“社团+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开启社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之路。合肥南站志愿者联合会涵盖站区20多家单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2所高校志愿服务队等,共有核心志愿者3000余名。“人人学雷锋、争做志愿者”在合肥高铁南站蔚然成风。

  2018年12月,由合肥南站综管办牵头成立的合肥高铁南站“志愿者之家”正式落成启用,为志愿项目孵化、文化交流、志愿招募、能力提升提供了综合服务空间。

  此外,从2008年至今,包河区志愿者依托安徽省图书馆持续开展“残障人士读书文化日”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残疾人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展示才艺,发挥残障身教的作用,至今已累计举办97期,有13400余人次参与,获得了残疾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志愿服务活动是参与创建、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也是逐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包河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志愿服务的双向对接,建立“14100”工作机制,推行“1211”志愿服务工作方法,探索“六进四送三回馈”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服务送对人、送对路。聚力文明实践,成立1支志愿服务总队,13支志愿服务支队,7支志愿服务分队,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授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助力文明创建,全区各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交通场站等全面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明确志愿者岗位职责,公布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把志愿服务做在群众身边,把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

  包志联建立交流“通路”。发挥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枢纽作用,总结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工作中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常态长效作用。除三级体系和分中心外,全区所有的志愿力量建立和包志联的联络机制,包志联既可以提供专业指导,更便于总结和推广经验。

  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培训模式。常态开展“主题菜单式培训”,定期组织“实地考察式培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专题讲座主题,组织学员到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优秀社区、优秀组织、优秀站点,进行现场学习和交流沟通。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响应号召,包河区1100多个党组织、3.16万名党员挺身而出冲在防疫一线,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共计40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约4.5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2020年7月29日区文明办联合包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紧急招募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抗洪,24小时内就招募了230余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圆满完成防汛任务,累计参与“防汛抗洪”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到1183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840.5小时。今年以来,包河区精准对接新冠疫苗接种、中高考志愿服务等群众需求,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2900次,参与志愿者22175人次,服务对象181509余人次。通过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贡献了巨大的志愿力量,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此外,截至今年8月初,包志联针对青少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58场次,参与活动青少年42510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2470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4649小时。

  立足城市建设,服务最美劳动者。合肥畅通二环快速路的建设对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让坚守在岗位上的建设者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包志联组织志愿者提供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点单式服务,让文明实践助力城市建设。

  包河区积极选树志愿服务典型,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感人事迹,用鲜活的事例和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带动人、提升人。2016年以来,包河区共获得志愿服务类国家级奖项19个,省级奖项36个,市级奖项121个。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的推报数和入选数均居合肥市前列。

  在巢湖北岸活跃着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53名志愿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3年如一日奔波在沿湖岸线、湖河水面、生态湿地等,长期开展义务巡河、打捞清运漂浮物等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65.1万余小时。平时,他们是环保卫士,呵护巢湖一湖绿水;汛时,他们又是抗洪战士,守卫巢湖一方安澜。2020年夏季,合肥遭遇百年未遇大洪水,志愿者主动请缨,充分发挥“老把式”“土专家”“活地图”等作用,与万余名防汛志愿者一起,连续40天坚守在堤坝上,固坝、巡堤、查险,为抗洪抢险做出突出贡献。该服务队获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如今,合肥南站的“包大姐”们,坚守合肥南大门,扫码、测温、引导、送站、特殊旅客帮扶,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守护900多万合肥人的防护线;生态环保战线上的“包大姐”们,服务全区86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指导、矛盾化解、文明劝导,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普惠托管班的“包大姐”们,助力“双减”政策,服务师生所需,普惠托管、整理图书、站岗护学,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包河区培育和扶持志愿服务项目500余个,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做强“志愿包河”品牌,以“永远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策划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涵盖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岗位、服务对象的完整服务链,加强项目运作的过程管理和宣传推广,确保项目有效落地、惠及群众,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可复制、能持续、见实效。

  2021年,包河区成功举办了“办实事,解民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从推报的45个项目中,评选出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12个,并对入围决赛的20个项目共给予项目扶持资金8万余元。

  从今年开始,合肥市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包河区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际,继续推出一批批接地气、聚人气、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用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聚人心、暖人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包大姐”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在合肥市包河区志愿服务广场举行。“包大姐”志愿服务队是包河区4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的总队,涵盖8.5万余志愿者,全年将开展3000场服务。一直以来,包河区打造出一块块志愿服务品牌,除了“包大姐”之外,“包志联”是另一块“金字招牌”。

  合肥市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包志联”)成立于2017年12月26日,由区文明办牵头,组织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共同成立。包志联旨在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推动志愿服务发展。自成立以来,包志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市民需求和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

  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征程中,包河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围绕全区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专业化、制度化、品牌化,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为安徽省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较多、率先实现“大满贯”的县区,为提升合肥文明标杆作出了包河贡献。

  包志联由全区热心志愿服务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组成,理事单位(个人)75家(名),其中,企事业单位理事15家,团体或组织理事41个,个人理事19名。成立以来,包志联充分发挥各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采取组织化推进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以此逐步弥补各志愿服务组织成员结构比较单一、区域界线比较明显的不足,在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保证志愿服务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铁枢纽是服务旅客的大平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大窗口,位于包河区的合肥南站每天迎送旅客超过20万人次。作为包志联的会员单位之一,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荣获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为了给来往旅客提供贴心、细致、温馨的服务,南站综管办因势利导,先是建立“红枫志愿服务联盟”,随后发起成立“合肥市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采取“社团+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开启社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之路。合肥南站志愿者联合会涵盖站区20多家单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2所高校志愿服务队等,共有核心志愿者3000余名。“人人学雷锋、争做志愿者”在合肥高铁南站蔚然成风。

  2018年12月,由合肥南站综管办牵头成立的合肥高铁南站“志愿者之家”正式落成启用,为志愿项目孵化、文化交流、志愿招募、能力提升提供了综合服务空间。

  此外,从2008年至今,包河区志愿者依托安徽省图书馆持续开展“残障人士读书文化日”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残疾人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展示才艺,发挥残障身教的作用,至今已累计举办97期,有13400余人次参与,获得了残疾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志愿服务活动是参与创建、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也是逐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包河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志愿服务的双向对接,建立“14100”工作机制,推行“1211”志愿服务工作方法,探索“六进四送三回馈”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服务送对人、送对路。聚力文明实践,成立1支志愿服务总队,13支志愿服务支队,7支志愿服务分队,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授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助力文明创建,全区各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交通场站等全面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明确志愿者岗位职责,公布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把志愿服务做在群众身边,把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

  包志联建立交流“通路”。发挥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枢纽作用,总结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工作中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常态长效作用。除三级体系和分中心外,全区所有的志愿力量建立和包志联的联络机制,包志联既可以提供专业指导,更便于总结和推广经验。

  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培训模式。常态开展“主题菜单式培训”,定期组织“实地考察式培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专题讲座主题,组织学员到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优秀社区、优秀组织、优秀站点,进行现场学习和交流沟通。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响应号召,包河区1100多个党组织、3.16万名党员挺身而出冲在防疫一线,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共计40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约4.5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2020年7月29日区文明办联合包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紧急招募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抗洪,24小时内就招募了230余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圆满完成防汛任务,累计参与“防汛抗洪”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到1183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840.5小时。今年以来,包河区精准对接新冠疫苗接种、中高考志愿服务等群众需求,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2900次,参与志愿者22175人次,服务对象181509余人次。通过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贡献了巨大的志愿力量,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此外,截至今年8月初,包志联针对青少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58场次,参与活动青少年42510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2470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4649小时。

  立足城市建设,服务最美劳动者。合肥畅通二环快速路的建设对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让坚守在岗位上的建设者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包志联组织志愿者提供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点单式服务,让文明实践助力城市建设。

  包河区积极选树志愿服务典型,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感人事迹,用鲜活的事例和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带动人、提升人。2016年以来,包河区共获得志愿服务类国家级奖项19个,省级奖项36个,市级奖项121个。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的推报数和入选数均居合肥市前列。

  在巢湖北岸活跃着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53名志愿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3年如一日奔波在沿湖岸线、湖河水面、生态湿地等,长期开展义务巡河、打捞清运漂浮物等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65.1万余小时。平时,他们是环保卫士,呵护巢湖一湖绿水;汛时,他们又是抗洪战士,守卫巢湖一方安澜。2020年夏季,合肥遭遇百年未遇大洪水,志愿者主动请缨,充分发挥“老把式”“土专家”“活地图”等作用,与万余名防汛志愿者一起,连续40天坚守在堤坝上,固坝、巡堤、查险,为抗洪抢险做出突出贡献。该服务队获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如今,合肥南站的“包大姐”们,坚守合肥南大门,扫码、测温、引导、送站、特殊旅客帮扶,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守护900多万合肥人的防护线;生态环保战线上的“包大姐”们,服务全区86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指导、矛盾化解、文明劝导,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普惠托管班的“包大姐”们,助力“双减”政策,服务师生所需,普惠托管、整理图书、站岗护学,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包河区培育和扶持志愿服务项目500余个,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做强“志愿包河”品牌,以“永远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策划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涵盖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岗位、服务对象的完整服务链,加强项目运作的过程管理和宣传推广,确保项目有效落地、惠及群众,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可复制、能持续、见实效。

  2021年,包河区成功举办了“办实事,解民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从推报的45个项目中,评选出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12个,并对入围决赛的20个项目共给予项目扶持资金8万余元。

  从今年开始,合肥市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包河区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际,继续推出一批批接地气、聚人气、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用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聚人心、暖人心。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