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关于笼术策俱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4-02-07 08:3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从“揭露”职称评审黑幕到如今的直播带货,焦作姚老师再度引发公众的热议,无形之中也触及了某些人的神经。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这话虽有调侃的意味,但也不可否认其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网红、赚眼球,最终目的是把流量转化为收入,而直播带货就是目前最流行的流量变现方式,就连焦作姚老师也不曾避免。

  因职称评定争议,被大家熟知的河南焦作姚燕燕老师,在1月27日开始直播带货,引来很多人的热议,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清贫不是教师群体的代名词,姚老师凭着自己的本事,不偷不抢,又在寒假期间,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本无可厚非,应该予以支持。反对者认为,姚老师是利用网友的同情心,获取了大量粉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名利双收;现在转手利用粉丝的支持,打着助农的旗号直播带货,来为自己谋利,让人有种“我被利用”的感觉,大家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说清姚老师带货直播的是是非非,毕竟目前还没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从事直播带货,但也不排除有些地方出文件明确禁止。

  要知道教师行业很特殊,不同于普通行业,有着很多制度规章的约束。如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规定: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四条规定: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姚老师在其直播间卖农产品,虽不排除其粉丝里有家长和学生,但不以他们为营利对象,自然谈不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再加上此时处于寒假期间,教学工作已然结束,属于教师个人休息时间,自然也谈不上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姚老师直播带货并不违法,但因为其教师身份难免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觉得教师搞直播带货就是不务正业,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

  抛开焦作姚老师直播带货合法性的问题来看,个人觉得其直播带货是一个人的胜利,更是教师群体的挫败,虽然姚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

  2020年10月,姚老师在其家用轿车里冲冠一怒,用发视频的形式控诉自己在高级教师职称中遇到的不公,将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问题暴露于公众面前,自然也点燃了广大教师的怒火,成为揭露职称评审黑幕的“孤勇者”,有了很多追随者,让其粉丝数量急剧增长,成为自媒体界的“大V”,为后来的直播带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职称评审事关教师个人利益,即使遭遇一些黑幕,多数教师都不愿意撕破脸,很少像姚老师那样将黑幕公示在公众面前,“硬刚”学校领导,成为不少教师心目中的“神”,觉得姚老师的勇敢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为广大教师谋取该有的福利。

  但遗憾是,历经种种磨难和困苦之后,姚老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高级教师职称,华丽转身,获得自己一个人的胜利,并未撼动整个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让很多教师还愣在原地,眼睁睁看着姚老师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多数人的职称问题仍是无解,在职称道路上苦苦挣扎,不知道哪天才能向上一步。

  从职称评审黑幕的“孤勇者”再到如今的直播带货,姚老师名利双收,完成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华丽转身,多多少少让心中略有期待的公众产生巨大的落差,一时之间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心中有气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姚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无论是揭露职称评审的黑幕,获得公众同情,进而拿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再到如今将流量变现,直播带货,都是姚老师的努力争取的结果,本无可厚非。心中有落差无非是将姚老师过度神化,让其承担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姚老师从未承诺什么。

  人人都是姚老师,都会遭遇着职称评审中的一些问题。但人人又不是姚老师,既没有一搏虎狼的本领,也没有撕破脸的决然,只能在职称制度之下默默行走,暗自神伤。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