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忽阳忽阴“前后打架”的核酸結果問題出在哪儿

发布时间: 2022-05-18 08:1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段时间,深度参与上海市核酸筛查工作的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深陷于一场“假阳风波”中。5月以来,有关该公司旗下核酸检测实驗室出具“假陽性”報告的指控一直未絕。先是被涉事實驗室檢出陽性結果,後來又在方艙或醫院複核爲陰性結果的市民多達十余人。5月11日,面對輿論質疑與上交所下發的監管函,潤達醫療發布公告回應稱,公司已要求涉事實驗室就相關情況啓動內部自查,並配合有關部門調查。然而,就在潤達醫療宣稱的“自查”啓動後不久,該公司旗下的另外兩家實驗室又被曝出核酸檢測結果“前後打架”的情況。

  上海市黃浦區五裏橋街道爆料人提供的截圖顯示:當地一名市民先後在5月5日、5月6日兩次接受核酸采樣,檢測單位分別是潤達醫療旗下兩家不同的實驗室,沒想到得到了“先陽後陰”的詭異結果。據爆料人反映,出現上述情況的居民已有10位,涉及“新華南園大廈”“濱江壹號院”等多個小區。封控防疫期間,“陽性”二字的分量無需多言。核酸檢測結果竟然多次自相矛盾,這不得不令人對涉事企業的專業資質有所擔憂。對已經被曝出多起“假陽性”事件的潤達醫療而言,此事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此前,多名受到“假陽性”檢測結果影響的市民無奈之下被送入方艙,嚴重影響了他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前后矛盾的检测结果,同样可能给当事市民带来各种潜在麻烦。公允地讲,医学检测不可能绝对准确,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风险永远存在。但是,不同性质的检测工作有不同的容错标准,检测单位也应以不同的重视程度加以应对。封控防疫期间的核酸筛查,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兹事体大。考虑到“假阳性”结果的负面影响,检测单位还需担起职责,全力避免此类情况出现。

  针对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先阳后阴”的情况,有专家指出:可能的原因包括样本不合格,混检导致的检测敏感性下降,感染早期病毒含量少等多种复杂原因。其中,因检测机构检测水平不过关而导致的样本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全上海只有个别几例“假阳性”,且分散发生在多个检测单位,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同一家公司下属的实验室,短时间内接连被曝出多次检测漏洞,显然不仅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结果。公众难免怀疑:出状况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否存在检测能力和工作态度上的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让不少医疗企业快速涌入。考虑到各地对核酸检测工作的巨大需求,仅靠公卫系统和公立医院很难包办所有工作,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必然的选择。这时,甄别入场企业的资质水平,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只顾赚钱不顾检测质量,无疑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此次涉事的润达医疗,是因核酸检测而“名利双收”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上海的核酸检测规模高居全市前三,去年的核酸检测收入还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样一家规模大、收入高的检测单位连续出现低级错误,公众当然无法接受。对此,不仅涉事公司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自查结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格审视涉事公司与下属实验室的运营状态,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展开问责,从而堵住漏洞风险。

  此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指出:“核酸检测业务量大,也存在利益链条。”这一说法切中了问题要害。从本质上看,当前的核酸检测当然是一项公益性远大于商业性的公共事业,但任何公共事业只要存在交易环节,就难免会形成利益链条。对于核酸检测中的利益链条,政府还应积极发挥公共管理职能,该监管的监管,该斩断的斩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