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徽州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2021-07-17 14:1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黄山市古称徽州,有着奇幻的自然景观、绝佳的生态环境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是散开的珍珠,需要进行整体性保护、传承和开发。有效挖掘徽州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徽味文创产业势在必行。

  民宿经济初具规模。据统计,全市共有民宿、客栈近2000家,占全省总量的3/4以上;在宏村、西递、屯溪老街、徽州区西溪南、休宁祖源等徽州文化景地,已形成了300余家精品民宿集群。2018年,全市民宿接待过夜游客超20万人,经营收入10亿元以上,精品民宿年经营收入达3亿元。徽州民宿的发展,已经成为黄山全域旅游新亮点、乡村旅游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黄山市拥有绝佳的自然资源、卓越的生态资源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个、省级非遗项目71 个,类型齐全。其中尤为著名的有:徽州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徽州漆器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徽州民间民俗活动。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与旅游市场逐步融合,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旅游地标。

  黄山拥有一流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 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这里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传统的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市就占有3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还盛产很多山珍类特产,诸如:泉水鱼、皖南花猪、黟县“五黑”等;此外,名声四起的徽菜臭鳜鱼、徽州特色茶点等加工食品,都体现了黄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与前景。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统计,历史上共有新安名医466人,其中197人撰写了355部医学著作,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祁门县,被称为“御医之乡”,一些乡镇中药材种植依然是重要支柱产业。我市近年也相继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设立了“新安中医名医堂”,由此衍生出新的康养类经济前景乐观。

  徽州特色民宿缺乏品牌化发展。目前徽州特色民宿多为个体式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品牌化力量。而且多数为外地人投资,在内涵打造上投入少,整体品位不高;经营方式单一,仅为游客提供住宿,没有其他吸引人的内容;有的将很多非本土文化元素植入徽州民宿,久而久之会误导人们对徽州文化的认知。

  徽州非遗项目体验未形成产业规模。徽州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大多分散在徽州各地,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群式发展,技艺传承方面,仅靠传承人个人努力;民俗活动多为自发性活动,活动成员多为村寨中的留守老人,出现老龄化现象。

  绿色食品发展缺乏影响力。我市发展的绿色食品品类,除了知名的茶叶品牌,其他品类在品牌的影响力方面,还存在宣传不够、市场不健全等问题。

  康养经济业态还比较粗放。作为大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康养发展在类目规划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政府在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大的卫生项目时,传统医学占的比例偏低,各项投入不足。

  徽文化是徽州民宿独特的魂,只有在诠释好徽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真正吸引游客。可以在整体民宿品牌塑造强调徽式生活,在民宿设计建设中,也要开放思维,以生活理念来发展民宿,避免同质化,实现特色化发展。

  针对徽州文化非遗项目的分散式发展,正在规划筹建的非遗园区,有望将这些项目进行集中式统筹发展,建立相应的博物馆和研学体验场所,让人们能系统性了解徽州非遗项目的特色,并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着力打造更多的主题园区、特色小镇,支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立足山区特色,发挥旅游和生态两大资源优势,围绕旅游经济,开发绿色食品,推动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建设绿色食品园区,抓品牌和龙头产品,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扶持企业进行绿色、有机认证,走品牌销售战略,提高山区农业的整体效益。

  在传统医疗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县,鼓励将中医院改建成以康复为特色的康复医院。可以依托新安医学博物馆等品牌,有重点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和自身特点的健康旅游养生示范基地,发展休闲养生游。让广大游客在领略我市的绝佳山水的同时,还能走进中医药博物馆、中药园、养生堂,感知新安医学的博大精深,收获健康养生。

  积极融入长三角,融入杭州都市圈,可以尝试与杭州、上海、江苏等地建立联系,通过合作等方式让各种文化创意高精人才进入我市;形成产学研联盟一体化发展态势,为优秀人才提供创业载体和发展空间,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尤其是酬薪、住房及产业配套服务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政策支持,增强人才吸引力。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