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欢迎到泸西来

发布时间: 2021-04-19 07:5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三河镇是1987年全省区乡体制改革时从原金马区分设出来的一个乡镇,位居泸西县西北部,地处一州二市(红河州、昆明市、曲靖市)四县五乡镇的交汇处,东临金马镇,南接旧城镇,西与石林县亩竹箐乡接壤,西北与陆良县召夸镇毗邻,北与师宗县葵山镇接壤。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呈网状分布,陆泸三级公路(陆良——泸西)纵贯南北,石泸二级公路(石林——泸西)横跨东西,是红河州至召夸铁路运输站物资聚散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泸西县最具开发潜力的“小西部”和红河州对外开放的北大门,适宜发展运输成本低、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境内最高海拔2184米(板桥村委会龙潭冲村垭口子),最低海拔1815米(坝头起金马坝),三河、弯腰树、松鹤、木龙四个村委会属丘陵地带(俗称坝子),是泸西县13个千亩以上连片的丘原小坝之一,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地利用率高;矿厂、板桥两个村委会属高寒山区,蕴藏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年产原煤30万吨,焦炭10余万吨,是红河州重要的煤焦工业原料基地。两山区,地势波浪起伏,颔首相应,山地与河谷纵横交错,大有一种“水到山间分两脉”之势。全镇幅员面积72.4平方公里,东西纵距17公里,南北横距7公里,辖6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15853亩,其中水田8213亩,旱地7640亩,人均占有耕地0.64亩。

  全镇处于省级中型水库——板桥河水库灌区“龙头”,水库容量7400万立方米,水面8000亩,相应配套沟渠6条,累计全长31.4公里,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属南盘江水系,河床起伏不大,水流缓慢、水质好,落差小,大大小小120余条沟渠相互融汇贯通,累计全长175公里,135个水浇地水池分布在田间地角,累计总容量8510万立方米,一个以板桥河水库为“心脏”,松鹤支沟、中沟、青禾支沟、树勋支沟、南干渠、北干渠和小草河流域为“动脉”,其他附属配套沟渠为“血管”,田间水浇地水池为“穴位”的供水网络已具雏形,辐射了泸西县三河镇、金马镇、旧城镇、舞街铺镇、中枢镇等乡镇,全镇农田水利化程度达53%,水利的综合效益日益发挥出来。自1987年建乡镇以来,三河镇历届党委、政府一贯本着“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建管并重”的原则,采取国家补助、镇内自筹等措施,共投资1695.3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全长37.6公里的主沟渠进行了“两面光”支砌,改造中低产农田7200余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0000余亩,为近年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镇地处低纬高原,年平均气温14.50 C,年平均降水量989毫米,年平均日照2112小时,无霜期241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具备“好田、好水、好交通、好气候”的“四好”条件,是水稻、包谷、小麦、烤烟、大油菜、蔬菜、除虫菊、杜仲、灯盏花、洋蓟、薯蓣等多种粮经作物生长的“天然温室”。

  近年来,三河镇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泸西县委、政府提出的“巩固提高粮烟猪、加快发展菜果药”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地利”优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产业结构渐成规模、形成气候。2002年发展烤烟6000亩,大油菜6500亩,除虫菊7000亩,杜仲3200亩,优质水稻6500亩,无公害商品蔬菜1600亩次;发展优质仔猪示范基地2个119户,多花黑麦草150亩;发展乡镇企业281个,劳务输出5106人,形成了一个多业并举、“百花齐放”的产业布局。实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7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4万元,农民人均收纯收入1106元。2003年发展烤烟6500亩,大油菜10000亩,除虫菊2000亩,优质水稻6100亩,无公害商品蔬菜5000亩次,亚麻400亩,薯蓣50亩,实施退耕还林4206亩,发展优质仔猪示范村7个350户。

  2003年,三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抓住一个龙头(中心集镇建设),理清一条主线(稳定粮烟,调强蔬菜,提升油菜,做大畜牧,推动药材;壮大煤炭,做强建筑,输出劳务,发展非公,兴商强镇),做到一个加强(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创五好,建强村”、“创六好,建强镇”),突出七个工作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农村税费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乡村道路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安全生产、劳务输出),以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4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2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确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充分发扬“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三河精神,利用镇内资源,发挥优势,“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拓市场、提效益、增实力”,成功地把三河建成粮、烟、菜、林、药、畜同步发展壮大,采煤业、建筑业和劳务输出业并驾齐驱的全县多业并举重点乡镇,为三河各项事业扬帆破浪,阔步向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繁荣稳定,文明进步,开放发展”的三河新形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巢”。三河镇有着巨大的生物资源、环保、农业、旅游、建筑建材、煤炭、房地产开发潜力,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宝地,热情好客的三河各族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我们将以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让各位客商感觉到“政治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有舒适感、投资上有获利感、人身财产上有安全感、情感上有亲近感”。让我们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共建企业辉煌的未来,共创三河美好的明天。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