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中国未来消费升级有三大趋势

发布时间: 2020-12-08 17:2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回顾中国过去30年GDP和上市公司营收增长率的波动,两者的增长周期存在高度吻合。当国家经济增速加快,企业盈利的机会也更大。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无法延续。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长率已经降至7.8%,中国上市公司营收增长率则为7.3%。

  日前举行的《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罗汉堂秘书长、湖畔大学执行教育长陈龙教授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的新时期。面对果实不再低垂的未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必然的趋势,已成为这个时代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

  他指出,中国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由消费升级、技术驱动和全球化三驾马车拉动双循环,即由技术赋能、消费驱动的产业升级带动内循环,全球化则是外循环的动力,而前者是中国企业亟需关注的发力方向,也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1、消费升级——向非必需品大迁徙

  虽然增长放缓,但中国的消费潜力仍然巨大。目前中国网络消费占社会零售的比例大概是25%,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假设这个数字在今后五年中增加到35%,就会有2万亿美金数字化消费增量。但要挖掘这一潜力,我们就必须理解新时代的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龙表示,我们正在处于向非必需品大迁徙的过程中。过去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消费,但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出现了指数级提升,必需品的充足让人类不再满足于基础消费。我们的关注点会从对吃饱穿暖的需求,慢慢转移到对******、旅行、健康、艺术乃至终极虚拟世界的需求上。所以消费的增量存在于非必需品中。

  在非必需品时代,消费是一种习惯、想象力和生活方式,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去寻找和认知。举例来说,西方最重要的消费季节是12月份的圣诞季,因为消费者认同圣诞季就该多消费,就像中国人认为双十一是剁手节。聪明的生产者能够发现非必需品的消费,与消费者讨论、对比和印证消费,在情感和深层意识上产生连接,从而帮助消费者理解、认同消费并养成习惯。

  另一个创造消费的例子来自星巴克。星巴克使用了所谓第三时空的概念,创造了一个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时空。在这个地方,消费者可以听着舒缓的音乐,喝着香浓的咖啡,跟朋友在一起聊天、读书等。但如果没有这个特定时空,就没有消费。

  2、消费先分级再升级

  不同群体、国家和地区在向非必需品的迁徙过程中所处阶段并不同,所以不同国家,或同个国家大小城市以及不同收入人群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结构。比如中国当前******健康占了消费的10%以上,而对美国人来说,******和健康占了消费的50%以上。因此,消费必须先分级再升级,而其中错位的空间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或也可能是挑战。

  以下沉市场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新增网络消费用户更多是白领,但近年来蓝领用户成为新增动力。所以企业在今年研发产品时要转变思维,主要考虑下沉蓝领人群,因为他们的网络消费贡献度和消费水平在上升,相对来说白领的重要性则在往下走。

  3、技术驱动——提高认和知的效率

  数字技术对非必需品消费的最大改变在于,显著提高认和知的效率——越是需要认和知的产品,数字技术提升转化率的效果越好。

  以直播为例。2020年,淘宝直播体量超过五千亿,全中国数据为上万亿,明年可能会超过两万亿。直播已经超越了文字和图片,通过消费者可能喜欢、信任的人,比如网红来进行更直接、有情感和温度的连接,所以可以有效传达认和知。数据显示,淘宝直播转化率可超过百分之六七十。另外,数字技术催生的消费者社区也是高效带货方式。典型案例是有着国民种草机器之称的小红书,其中70%以上都是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在社群中分享各自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中将消费理念和选择灌输给其他人,实际上是在将消费决策前移。

  用数字技术驱动消费的品牌和企业中,有善用数字化消费者社区力量、驾驭粉丝效应的完美日记,有用消费者数据来引导产品研发并进行小步迭代的新片场,还有既懂得用直播来吸引年轻人并圈为粉丝,又会用消费者数据做研发迭代的元气森林等。

  陈龙强调,这种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生动的互动,从而创造和引导消费的新方式不仅更有效,还节省了大量广告费。品牌主可以把更多的钱用于研发产品,而不是渠道上。所以利用技术改变消费者心智和探索产品设计方向,在这个非必需品时代对企业有巨大意义。

  最后他指出,在这个越来越不以温饱为消费目的的时代,消费者应更深刻地思考自己消费的目标、选择和方式。社会物质条件极大地丰富,人们更多是追求自己的闲暇爱好和心灵的自由,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想象力,一种生活方式。企业家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另一方面同样要思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幸福感和自由的产品和体验,而非陷入比拼物质消费的怪圈中。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