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文旅融合让文化走向“远方”

发布时间: 2022-05-17 14:3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各地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致力于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旅服务和产品。山东青岛、广东虎门、广西龙州纷纷创新服务理念、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2021年6月在青岛市即墨区举办的青岛麦田音乐节现场(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音乐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成为城市吸引流量的方式;海边露营的愉悦氛围中,音乐、戏剧为人们的旅游、度假生活提供了更多文化体验场景;136亿元票房的电影诞生地东方影都,规划着影视旅游的新蓝图;历史文化老城区以新的姿态回归大众视线,“存量”转化成“流量”……在文化艺术领域发力,山东省青岛市的文旅品牌不断涌现爆款,解锁宜游青岛新玩法。

  2021年4月,太合音乐集团举办的LPA独立音乐盛典吸引了近2万名歌迷来到即墨中联运动公园,创下了400多万元的票房,成为音乐与即墨合作的典型案例。2021年6月在即墨举办的青岛麦田音乐节,吸引全国202个城市的5万余名乐迷现场观看,成为麦田音乐节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音乐盛会。音乐节开票后“两秒抢光”的纪录在各大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音乐燃起了年轻人的热血与激情,音乐节搭配青岛的舒适宜人,文旅吸引力双向叠加,成倍放大了拉新、跨城效应。以“音乐+”为发展主轴,整合集成青岛乐都音乐谷、即墨古城、温泉天泰艺术小镇等丰富的音乐资源,即墨陆续举办了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即墨古城民谣季、“泰幸福”城市文化艺术节等有规模、有影响、有品质的音乐盛事,精心打造“乐动即墨”音乐品牌,推动即墨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青岛“音乐之岛”重要承载地。据了解,2021年即墨累计接待游客711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100亿元。

  追溯到2019年的青岛首届凤凰音乐节,4万多名乐迷参与其中,音乐节票房收入在当年全国举办的30多个同类音乐节中排名第二,音乐节举办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吃、喝、住、行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创收“小高峰”。

  建设艺术城市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水平的综合体现。青岛着力打造的“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城市品牌,既是青岛闪亮的艺术名片,也为文化赋能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诞生的电影总票房超过13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长城》《环太平洋2》《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等多部热门电影。在推动实施“影视+”的战略下,外景地旅游成为东方影都的新兴增长点。集影视拍摄、旅游、实景互动体验及商业功能于一体的藏马山影视外景地近期将投入使用,影视、旅游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的集中体现地,青岛市南老城区拥有省市级优秀历史建筑265处,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连续3年举办“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用直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述、实地探访、评论互动等形式带领观众“云”游青岛老城。活動創立兩年多以來,已帶領市民網友走進110余座老建築、35條道路、28個名人故居、2個中國曆史文化名街、10個曆史文化街區,跨過青島灣、彙泉灣、太平灣3個青島最美海灣,約200萬人次觀看直播。活動在向市民、遊客展示青島豐富曆史文化特色的同時,已逐步打造成爲闡釋青島建築類文化遺産、助力曆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特色文旅品牌。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露營火了。青島海邊一頂頂帳篷撐起了假期的儀式感。從郵輪母港到石老人,從海泉灣到西海岸,大大小小的露營節吸引了衆多遊客參與,10余個露營節圍繞著青島的山海資源展開。

  爲了占到有利位置,家住西海岸新區的劉女士甚至提前一晚便和丈夫前去搭帳篷。“吃完午飯,我們大人在帳篷休息,孩子去海邊玩,老人沿著環島路散步,一家人各得其所。”家住城陽區的周先生爲了和朋友一起露營,提前住進了西海岸銀沙灘附近的酒店。“旁邊就是大海,還有酒店的遊樂場,孩子和大人都有的玩,晚上還能看到星星,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惬意的假期。”

  市民對露營的巨大熱情帶動了相關産業。假期期間,青島某戶外專賣店的帳篷、野餐墊、防潮墊、便攜水壺成爲搶手産品。“遮陽篷、戶外天幕都是熱銷品,幾乎是上架秒空、供不應求,戶外桌椅等露營配套産品的銷量也大幅上漲。”專賣店負責人介紹,“五一”期間,店內戶外露營産品銷售額有30余萬元,同比增長138%。

  “露營經濟”正成爲疫情之下文旅市場新亮點。依山傍海的青島自然條件優越,綿長的海岸線、綿軟的沙灘、露营体验相结合,让人们轻松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青岛的露营地,新兴文艺品牌正在崭露头角,让露营成为音乐、戏剧、社交等活动场景的延伸。“五一”期间在青岛邮轮母港举行的“落日灯塔露营节”,由青岛音乐人助阵,用海水、灯塔、自然主题音乐营造出极具调性的露营风尚。

  海洋是青岛文旅发展的最大优势,更是青岛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鲜活底色。据了解,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实施海上旅游开拓工程,整合海上旅游资源,以海洋牧场、海洋科考船、深潜基地等为依托,开拓海上旅游线路,分类打造海上主题深度游,着力发展海上钓鱼、海上运动、海岛体验、海上科普等海上旅游产品,形成门类齐全、业态丰富的海上旅游网络。围绕打造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青岛市将聚焦发展滨海旅游,不断提升宜游城市吸引力。

  林则徐销烟让虎门走进了中国近代史,而今,太平手袋厂在虎门翻开“三来一补”的新篇章,南派服装让虎门成为繁荣发展的时尚之城。坐落在珠江口的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虎门镇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唱响古城新韵。

  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林则徐纪念馆及销烟池旧址、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在虎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就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如今,只要坐上虎门“5G+智慧出行”旅游假日公交专线,就可以游玩这些景点。去年,虎门镇开通的这条公交专线不仅将众多景点串珠成链,还让乘客充分感受科技加持下的旅游新貌。在乘坐旅游巴士途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沿途风景,还可以戴上VR眼镜,感受虎门美景,体会每个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及文化内涵。

  虎门开通国家安全教育旅游线路,并配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推出的专题项目推广活动,通过联合虎门镇旅游企业,组织周边地市游客前往当地红色旅游景点、旅游饭店、金牌农家乐等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服务点,参观国家安全教育展览,进行旅游体验活动,大受游客好评。

  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是虎门打造品质旅游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虎门依托历史遗存、旅游风景,将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特色购物、特色美食集结整合,形成了既有厚重历史、又有时尚元素和现代旅游体验的旅游路线。

  连点成线、以线带片,这是虎门镇正在形成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虎门镇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进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推出乡村精品路线,利用“遇见虎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号,推介荔枝、火龙果、葡萄等休闲采摘活动,打造“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行配套完善,提升线路品质,促进旅游与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深度融合。

  去年,虎门建成太平广场及北栅公园厕所,完善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数据,完成百度地图上线标注,进一步提升了旅游配套服务。不仅如此,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虎门还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厕所,将其融入周边景观,提升环境美观度。

  此外,自2020年开始,虎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优质旅游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以企业自评、职能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涉旅商户、饭店餐馆、酒店民宿、景区景点、旅行社等进行评选,选优培优一批旅游企业,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目前,已有6家企业获评“虎门镇优质旅游服务企业”称号。随着评选活动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的优秀单位纷纷“入伙”,推介虎门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地道美食、服装产业,共同将旅游业做大做强。

  一个线亿次的曝光量,这是虎门镇进行旅游话题视频分享的成绩。去年国庆节前夕,该镇在抖音平台设置“域见美好虎门”话题,引导群众分享在虎门吃喝玩乐的短视频,对虎门的风土人情、美食、景点、游玩等进行多方位传播,让全国人民实时看到虎门的城市变化。参与该活动的作品超过7000个,点赞数超过315万,不仅增加了流量,还在国庆节假期实现线下营销转化,带动了消费。

  虎门镇自带流量。为了将其打造成热门打卡地,虎门镇采取“旅游+互联网”营销模式,精准推广特色文化旅游。该镇在“虎门旅游”官方抖音号开创“互联网+旅游”24小时慢直播,多角度全景式展示虎门的车水马龙、都市繁华、绿水青山、美景美物。目前,“慢直播”累计吸引90万人次在线观看。去年端午节、中秋节,虎门镇还推出“虎门旅游”直播,增加了室外直播环节,由主播乘坐红色旅游专线,带领观众游玩景点。两场直播当场最大观看量达5000人次、评论数8000条。

  ▲ 虎门旅游攻略指南——《虎门旅游Let’s go》 丁泽嵩 叶颖琳 摄

  与此同时,虎门镇还积极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创产品。当地编制了虎门旅游攻略指南《虎门旅游let’s go》,整合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旅游资讯,用旅游书籍的形式全方位呈现食、住、行、游、购、娱等文化旅游信息;同时,深度融合传统的旅游文化形态与新时代的文化创意,开发出轻松可爱的绘本画风设计文创笔记本、春节贺年大礼包及年画等产品,以喜庆的色调和简洁舒畅的插画,将虎门的旅游景点、地标建筑及特产、美食、佳果汇聚其中,既精致美观,又富有特色。

  近年来,虎门镇先后荣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当前,虎门正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擦亮文化旅游名片。

  为打造“虎门销烟”城市形象IP,虎门镇委托专业智库机构,对打造“虎门销烟”城市形象IP进行深度把脉,并将策划举办一系列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营销推广活动;同时,继续推进蒋光鼐博物馆建设,修缮礼屏公祠、何俊夫妇墓,开展传统非遗摸底普查,启动太平镇历史文化资料搜集工作,分期对“太平古墟”文化等进行保护传承。

  此外,虎门还委托专业机构对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促进虎门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规划,策划打造虎门旅游的亮点和爆点。为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虎门将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打好旅游宣传推介“组合拳”,让来过虎门的人念念不忘、没来过虎门的人充满向往。

  5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的红军古道景区对外开放试营业,推出“红色乐园”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往。

  红军古道景区位于龙州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为25公顷,覆盖甫茶、水陇、弄秾等村屯。在景区的天琴壮寨里,新修建的壮族吊脚楼、鼓楼依山傍水;在另一边的红军村,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民房与其相连,壮乡风情、红色文化、田园风光等元素在这里碰撞融合成气质独特的居住环境。

  地处西南边陲的龙州是一片赤色热土。1930年,在邓小平、李明瑞等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红军第八军在龙州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创建了左江革命根据地。

  “从新联村甫茶屯通往上龙村水陇屯的旧路,原是一条马帮古道,全程8公里。据史料记载,当年,邓小平、李明瑞等革命先辈为筹备龙州起义多次经此路往返于龙州与百色。龙州人把这段路叫红军路,把这个村叫红军村。”在红军古道景区,龙州县政协副主席黄萍说。

  虽然红色基因厚重,但这些村屯在一开始并没有发展起来。“‘十三五’期间,包括甫茶屯在内的整个新联村还是龙州县47个贫困村之一。”甫茶屯屯长黄江峰回忆起甫茶发展的过程。如今,当地利用现有的红色资源,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州红军路景区(现为红军古道景区),以此推动周边村屯的建设发展。

  2017年,甫茶屯被纳入崇左市美丽乡村综合示范村创建名单,通过乡村风貌改造,甫茶屯换上新颜:实施了房屋立面改造和甫茶亭、舞台、文化小广场等项目建设;盘活红色资源,修建了红色英烈馆、红军雕塑,修缮水陇会议遗址,成立红色旅游接待中心……甫茶屯摇身变成集红色旅游、观光休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美丽村屯。

  政府的扶持、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兴旺让当地人有了奔头。2020年底,甫茶屯的致富带头人潘振昌结束在深圳近10年的打工生涯,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他发动群众通过入股方式筹集6万元资金,出人出力修建了红军食堂、红军商店和红军服装厂等,依托红军路红色旅游资源,为游客推出红军餐、红军服出租等服务,进一步打造红色之旅,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红色旅游的兴盛还直接带动了周边村屯农产品种植养殖、田园采摘等产业的发展,村民每户年收入增收1.2万元以上,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新型旅游村的转变。“我们有信心把这红色旅游做强做大,让群众得到更多分红。”在首次分红大会上,潘振昌坚定地说。

  红色旅游是龙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州县以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龙州红军路等革命文物遗址为主阵地,组合成龙州起义纪念园景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和形式,激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2021年3月,龙州县发布了以“追忆红八军 传承龙州红”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用“一点(红色文化展厅)、一面(红军村新农村建设)、一线(打造一批红色精品线路)”梳理了教育内容,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创新。

  “我们在红色教育中融入中华文明、民俗、非遗等内容,设计“走一次红军路、听一堂红军课、住一晚红军村、吃一顿红军餐、览一次红军馆、唱一段红军歌”的互动环节,以此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让游客重温革命历程,了解革命老区的发展变迁,认识红色乡村新面貌。”龙州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局长农康说。

  至此,“追忆红八军 传承龙州红”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打响。据统计,2021年龙州县共接待1390个红色旅游团,参观人数达8.26万,实现旅游收入479.08万元。其中,龙州起义纪念园景区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龙州红”成为广西红色旅游的重要品牌。

  “以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我们在整合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合理保护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推进龙州起义·连城要塞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农康说。龙州起义·连城要塞以现有龙州起义纪念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新纳入小连城景区、红军路景区、胡志明展馆景区,将有利于崇左市“红色边关”旅游精品品牌的打造,也将是广西红色教育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今年,红军古道景区再次实现改造提升:新建了天琴壮寨,修建壮家特色的红军村民宿和展览馆,完成碧水绕村廓的村寨风貌提升,还新增了泳池、手信馆、美食商铺、水上云梯、旋转图书馆、水上集市等现代休闲体验项目。升级后,景区将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定制多样化产品,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红色文化。

  如今,甫茶、水陇两个屯面貌焕然一新,瓦片铺就花园小路,石凳点缀房前屋后;村史室、农耕文化室为小村屯增添了文化味;墙上一幅幅生动的军民故事绘画述说着当年发生的军民鱼水情故事……红色基因真正变成了可持续的发展基因。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