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聚焦两会】久文持续释放“生态福利”建设高原“生态福地”

发布时间: 2021-08-28 21:4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国家公园城市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主题,专访了杂多县县长久文,以下为访谈内容。

  记者:久文县长您好!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视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杂多县作为澜沧江的发源地,在未来五年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久文:杂多县坐拥“两江之源”,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之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全区处在杂多县境内。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海,关心玉树,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把握和利用好杂多的生态资源禀赋,保护好杂多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确保全面准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我们结合实际,确定将杂多打造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国家公园建设标杆、涉藏基层社会治理样板”。

  这次州委书记蔡成勇在州十四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好六区”新要求,州委副书记、州长索南丹增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生态地位优先,积极融入全省战略,在全力打造生态高地上开新局”。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好“两山”理念,坚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助力“八个新高地”建设,筑牢源头生态责任,守护好“中华水塔”,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杂多的优势和骄傲。要高站位落实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任务,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更多国家公园建设的创新路径。我们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支撑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要实施好国家公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实好江河源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力争把澜沧江源园区打造成国家公园建设标杆。要探索生态惠民工程,涵养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打响生态品牌、推进绿色转型,持续释放“生态福利”,建设高原“生态福地”。我们要做好人的发展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估算,让“原住民”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和受益者,让澜沧杂多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家园。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突出问题整改,还清旧账,不欠新账。要深化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探索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县。我们要运营好昂赛大峡谷漂流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昂赛雪豹自然观察2个特许经营项目,积极申报徒步和骑行特许经营项目,实现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久文:在建设国家公园方面,蔡成勇书记和索南丹增州长在“两会”上给杂多县划了重点,提了要求,我们将深刻领会,持续抓牢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政策机遇,立足澜湄流域、长江经济带、古丝绸之路中的战略区位,生态优势、资源禀赋等特点,围绕昂赛这个生态旅游主营地,抓住“雪豹”这个世界级保护主题,运用好两个特许经营权,做精做优昂赛大峡谷漂流和国际自然观察节等高端生态旅游品牌,积极申报昂赛大峡谷徒步自然体验特许经营项目的基础上,认真把握“推动以园兴城、以城带园,园城协调互动、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

  一是着重把三江源昂赛雪豹小镇打造成“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入口小镇”“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三江源国家公园第一个负废弃小镇”“中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科普基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文化展示地”“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及户外拓展训练示范点”“玉树康巴文化、山水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国际交流展示窗口”和“格吉游牧文化体验点”。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具有智慧功能的一流小镇。

  二是要加快G345国道建设进度,打造好通往西藏巴青、丁青的进藏第八、第九通道。要以进藏通道为支撑,三江源昂赛雪豹小镇为支点,全力打造“青藏南线”进藏黄金通道,加快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记者:结合州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未来五年杂多县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将重点做些什么?

  久文:未来五年,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开展教育、卫生、就业、生态畜牧业等民生领域的工作。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围绕“城乡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制度体系完善化”的目标,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持续控辍保学常态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奖教奖学机制,规范教师职称职级评审等待遇保障制度,实施“教育管理、教育质量、校园文化、校园安全”四个提升年活动,争取利用1年时间,完成1所中学、1所幼儿园新建任务;2年时间,完成1所小学、1所高中新建任务,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先进办学模式;3年时间,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有效缓解,大班额学校彻底“清零”,乡村学校标准化提质增效,到2025年实现全县教育换道超越,争取每年考评和中考进位全州前三名,到203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任务。

  二是实施“健康杂多”工程。深化综合医改,继续落实“一免七减、十覆盖、双签约”等普惠政策,全面巩固全民健康普查成果,深化实施健康教育“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健康普查和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力争“十四五”末地方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全民健康状况显著提高。加快县域医共体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持续加大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稳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双提升”。推动藏医药特色诊疗服务,加强帮扶医疗单位对接协调,积极培养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统筹实施人才留住计划。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完成藏医院药浴医技楼建设、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加快迁建人民医院投运,努力打造成为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青南藏区一流现代化新型医疗机构。提标社会保障工程。建立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动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深化医养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全民参保,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是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投运牧民文化技能培训学校,加强牧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拓宽群众增收创收渠道。完成集中供养老人基础设备和服务体系,规范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救助关爱体系。

  四是立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我们将始终走好现代畜牧业转型提效之路,加快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加大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分区域实施草场、牲畜、劳力、畜棚等大流转、大整合,高质量打造苏鲁乡山荣村“社会主义新牧区”样板、年都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多晓村“村集体经济强村”标杆等典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扶持原生态冬虫夏草产业特色产品加工业;着力做好“互联网+”及商贸物流、交通物流、邮政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服务业,满足覆盖青藏交界地区十万人以上的农畜产品、虫草、建材、粮食、果蔬、百货商贸物流需求,打造青藏交界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