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文旅融合促發展武陵片區好風光

发布时间: 2021-05-26 21:2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千水泛綠,萬山披彩……春夏之交,搭乘渝懷鐵路的列車,穿雲破霧,追風逐光。

  從花開億年的疊石花谷走過、在古韻悠長的濯水古鎮吃一碗“馬打滾”、到懶壩體驗生活即是藝術、到蚩尤九黎城讀苗族遷徙史,亦或爬上川河蓋觀賞懸在雲端的花園……崔巍武陵、逶迤烏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有時都感覺很恍惚,像在做夢!”酉陽板溪鎮扎營村村民胡聰明,臉上的皺紋刀刻一般,綻放得像花兒一樣。他家地處曾經的國家級連片特困地區腹地。如今他家的農房已變客房,取名“花海小筑”,年收入超過20萬元。

  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讓生態釋放更多發展動能,加快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杆……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武陵山風景明珠已開始閃耀奪目光芒。

  5月26日—28日,2021·中國武陵文旅峰會在武隆舉行。重慶、湖北、湖南、貴州四省市首次跨區域合作,推進區域優勢互補、密切合作、協調發展,將進一步加快把武陵山區域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生態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寒武紀疊層石砌石成景,土苗小樓綠樹掩映,色彩斑斕的鮮花點綴其間……走進胡聰明所居的村庄,自然遺跡、傳統人文和現代藝術在酉陽疊石花谷不期而遇。

  “石與花,一剛,一柔,令人想起愛情,想起一封千古情書:‘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在四季與疊石花谷之間,我們負責浪漫。”本土作家彭鑫如是形容疊石花谷帶給他的震撼。

  不光是彭鑫,重慶詩人吳沛最近也踏上了武陵山區之旅。在懶壩國際文化藝術度假區,一幅名為《大地從天而降》的巨型壁畫,讓他看到了隱居在生命中的色彩和瘋狂﹔走進“愛的小徑”,讓他釋放童真,回到遙遠的過去﹔在竹音劇院,300多種擬物化的竹子聲音樂器,敲出他心中的滾滾紅塵。

  “在這裡,你聽得見花開的聲音,聽得見雲彩的低語,時間是靜止的,蒼茫的遠山也是。你會因四季花海而陶醉,也會被國際頂級藝術大師們的杰作深深震撼。”他說。

  事實上,這兩個景區只是武陵山片區近年全新打造的新景區。山水的成就,歷史的沉澱,早已造就武陵山片區一顆顆山水人文風景明珠。

  “武陵”作為行政區劃的名稱始於漢代。清代詩人翁若梅曾寫下《涪江舟行抵武隆》一詩,贊嘆“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唐朝李氏宗室、長孫無忌曾駐足於此,宋代詩人黃庭堅也曾被貶於斯。

  這裡還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聚集地。位於涪陵區的小田溪巴王陵遺址,是重慶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大規模的巴文化最高等級貴族墓地。如今,走進當地的土家村寨,熱烈的擺手舞仍古韻縈繞。

  1984年,著名畫家吳冠中來到酉陽龔灘古鎮寫生,創作了名畫《烏江小鎮》,贊曰:“這裡是唐街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此地遂成國內外美術學子心中的聖地。

  這裡還走出了趙世炎、萬濤等革命烈士。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烏江沿岸的紅軍渡、紅軍碼頭等革命遺跡,見証了新中國成立的篳路藍縷。

  來自市文化旅游委數據,集自然山水、歷史人文、民族風情於一體的武陵山片區,如今已成功打造了涪陵區武陵山大裂谷、816地下核工程文化遺址,武隆區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白馬山,彭水縣阿依河、蚩尤九黎城,黔江區阿蓬江神龜峽、蒲花暗河、濯水古鎮,酉陽縣龔灘古鎮、桃花源,秀山縣洪安邊城、川河蓋等景區。其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市級旅游度假區3個,國家5A級景區4家、4A級景區20余家。

  今年“五一”期間,地處武陵山區的武隆、黔江、彭水、酉陽、秀山、石柱接待旅游人數合計超過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27億元,成績驕人。

  大山大水造就了武陵山片區的絕美風光,但也阻隔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是當地盛行已久的一句諺語。

  何以脫困?多年來,黨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武陵山區加快發展。如,2009年,在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協調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領地區成立‘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組織編制區域發展規劃,促進經濟協作和功能互補,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武陵山區各地政府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區域合作,先后成立了湘鄂川黔邊區(縣、市、區)政府經濟技術協作會、渝鄂湘黔毗領地區民族工作協作會、渝鄂湘黔縣市區(書記縣長)經濟發展研究會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雖然發展成績令人欣喜,但一些瓶頸也亟待突破。如,品牌打造缺乏差異化、整體性,多以峽谷、溶洞、土家族苗族風情等資源為主,旅游協同發展較差、旅游同質化競爭激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武陵山旅游品牌影響力。

  景區普遍重觀賞、輕體驗,旅游乘數效應發揮不明顯,體驗性產品匱乏,深度開發還不夠,亟待優產品、提品質。

  各區縣景區之間的快速通道較少,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尚未形成,文創產品研發不夠深入,夜間文旅消費佔比較小,“過境游”到“腹地游”轉化不足,一日游旅游線路產品佔比高達65%以上,旅游要素不完善、不豐富等。

  去年,市發改委、市文化旅游委等6個市級部門,渝東南武陵山區的黔江、涪陵、武隆等6區縣和忠縣、石柱縣,重慶旅游集團等9個文旅開發企業,以及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等6家金融機構,共同簽署了《烏江畫廊文旅示范帶建設多方合作框架協議》,以烏江水景為牽引,突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山水相映等特點,依托水工程、水設施、水資源和水歷史,建設公園、科普園等,發展水上運動、游艇觀光、漂流運動等,推動全域旅游融合。

  今年,我市又成立了武陵山文旅發展聯盟,圍繞共商發展規劃、共建重大項目、共享發展資源、共推文旅品牌、共同招商引資、共創發展氛圍等,加強協同聯動、完善保障措施,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投入上加大支持和幫扶力度,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此外,我市還組建了國有公司——重慶武陵文旅融合發展有限公司,以“建大平台、創大品牌、聯大市場、暢大通道”為重點,深耕武陵山區文旅場景,積極承接文旅新業態、新形態、新產業示范應用,構建“聯盟+平台公司”雙輪驅動運行模式,全面加強與黔東北、鄂西、湘西等區域合作,串點成線、串珠成鏈、連片成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性融合化發展格局。

  “渝東南武陵山區是我市最具原生態、最具民族風情、最具神秘特色、最具旅游發展潛力的地區。”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市將走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促進理念融合、業態融合、品牌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努力把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設成為民族風情濃郁、自然生態美好、生態經濟富足、人民生活幸福的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使之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一是進一步完善旅游交通體系。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充分發揮“交通+旅游”組合優勢,加快推進渝湘高鐵、渝懷鐵路增建二線,以及黔石、渝湘擴能、彭酉等一系列高鐵、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形成公、鐵、空快速旅游綜合交通網絡,讓旅游者旅行全過程獲得便利性、娛樂性和體驗性。

  二是集中精力打造精品。突出峽江風貌、喀斯特地貌、古鎮山寨等特色,發展水上觀光、水上運動、水上休閑,建設高峽平湖、奇雄險秀的詩畫長廊、歷史長卷、風情走廊,打造一批山地運動、度假休閑景點景區。

  以民族文化、古鎮文化、纖夫文化、歷史文化等為特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超前定位,推進文旅融合景區、康養生態項目、特色文旅融合村鎮等,形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烏江畫廊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帶。

  三是做強烏江畫廊品牌。加大區域內現有品牌的國內外宣傳力度,提升烏江畫廊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持續舉辦品牌節會活動,積極創建更多全國知名文化旅游節會品牌。

  四是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民風民俗、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資源,構建良好人文生態環境,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打造民族民俗景點景區集群,實現創新引領下文化旅游“1+1>2”的乘數效應。

  五是走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大力推進開放合作,攜手武陵山周邊地區推動協同發展,加強區縣間協同發展,促進內外聯動、互利共贏。

  5月26日—28日,以“山水同源 武陵同夢”為主題的“2021·中國武陵文旅峰會”在武隆舉行,重慶、湖北、湖南、貴州四省市首次跨區域合作,舉辦論壇、精品線路展覽、特色商品展、音樂晚會等系列活動,推動武陵山片區一體化協同高質量發展,就是一次生動實踐。

  一圖看懂:未來,重慶鄉村什麼樣?重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任務之:統籌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詳細】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