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福地出福菌特色助振兴

发布时间: 2021-05-11 21:1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福建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大致始于明清时期。食用菌“雨雪滋冻则生”“冬经霜雪尤美”,这也正映照了食用菌在福建的发展之路:20世纪50年代草菇室内堆畦栽培获得成功,60年代蘑菇栽培和制罐工艺取得突破,70年代瓶栽银耳和袋栽银耳技术相继成功……每个十年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栉风沐雨,凌霜傲雪,一路菌香,一路菌美。

  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打响种业一记漂亮的翻身战,这背后离不开福建对食用菌品种和技术的大力培育推广。目前,省级以上累计认定优新专用食用菌品种30多个,双孢蘑菇As2796、W192、福蘑38等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海鲜菇、绣球菌、银耳等工厂化生产水平全国领先,多项技术成功孵化,一批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博物间,暖阳洒进窗台,摆在高架上的玻璃瓶便是标本“双孢蘑菇As2796”,悬浮在保存液中的菌花,白如云朵,秀美可爱。

  “我们研究选育出双孢蘑菇As2796等国家认定品种2个,W192等福建省认(鉴)定新品种6个,申报新品种权17项。这些新品种多年占据我国双孢蘑菇总用种量的80%以上,累计产值2000多亿元。”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生理与栽培学科首席研究员林衍佺介绍道。

  30多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建立起国内第一个双孢蘑菇遗传变异模式和杂交育种体系并申请专利,培育出杂交新菌株As2796、W192等系列占全省蘑菇用种量的95%,全国的80%。此外,还研制出双孢蘑菇透气袋制种新工艺并获专利,建成国内首条工厂化制种生产线并制定了相关GM规程和质量标准,实现了双孢蘑菇制种模式的升级换代。

  除了双孢蘑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绣球菌研发项目也十分引人瞩目。

  绣球菌是一种新近开发的、极具市场潜力的食药用真菌,野生资源十分稀缺,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绣球菌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然而,绣球菌人工栽培难度大,曾一度让研究者望“菌”却步。

  为突破技术难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团队2004年开始对绣球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栽培工艺、基因组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率先突破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瓶颈,培育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绣球菌新品种,成功实现绣球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为福建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绣球菌科研、生产、消费与出口的省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绣球菌品种用量占全国栽培使用量的95%。

  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正是首批引进绣球菌栽培工艺的企业之一,它启动了绣球菌的工厂化栽培,以稳健之姿挺入食用菌市场,目前,绣球菌的日产量可达8~10吨,2020年的产值约1.3亿元。

  福建食用菌产业以产业提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品种选育为重点,经过数十年的深耕精培,育种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

  在2017年启动的省种业工程项目建设中,福建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选育列为育种目标。近些年,福建省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品种也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项目首席专家、福建农林大学谢宝贵教授介绍,至2020年底,福建省食用菌种业工程项目累计培育17个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并通过省级新品种鉴定,其中蘑菇3个(福蘑48、福蘑52、福蘑58),金针菇3个(农万金8号、农万金9号、农万金10号)、线号),银耳2个(Tr2016、绣银1号),香菇1个(农香152),杏鲍菇1个(成杏2015-6)。这些新品种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指标接近国外品种,有些指标还略超过国外品种,目前已逐渐替代国外品种。

  “福建的食用菌常规品种丰富,近些年发展也很迅速,但如果要与外省‘大手笔’‘大工厂’的发展模式硬碰硬‘掰手腕’很可能会失败,福建应大力发展特色菌种以寻求突围。”林衍佺如数家珍地盘点了福建的特色菌种:古田银耳、顺昌海鲜菇、罗源秀珍菇、茶树菇、绣球菌……阵阵菌香已漫透福建肌理,成为福建产业发展特有的禀赋,立足自身,拥抱福菌,也就拥有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秘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种业是2021年的重点工作。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福建省推进种业创新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凝炼优势和特色,启动了“优势食用菌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和“特色食用菌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2个项目,继续推进福建省特色和优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选育,计划培育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银耳、绣球菌和秀珍菇七种食用菌11个新品种,对标国外主流品种,占据新高地。

  除了加强工厂化食用菌品种和福建特色菌种的培育,在林衍佺看来,福建食用菌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补齐产业化技术短板,联合多学科研发机械设备,延伸产业链,拓宽食用菌市场……只有解决了这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福建食用菌产业发展才能阔步向前。

  2020年11月,线号”和“闽线号”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研究院顺利通过省级品种鉴定。

  据福建农林大学(古田)研究院农艺师张琪辉介绍,这两个新品种都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的优势。其中,“闽线号”相比主栽品种生产同步性好、出菇整齐,周期缩短8.0%,产量提高7.9%,目前已经在福建、湖北等地多个工厂应用。

  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以银耳享誉全国。由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协同创新食用菌(古田)分院培育成功的银耳新品种“绣银1号”强势亮相,蓬松若绣球,淡黄、片多、隆起度高,耳片边缘呈锯齿状,多糖含量高,目前在古田和山东多家工厂化企业推广应用。

  近年来,古田还引进了新品种白芦菇和冬荪,并根据古田气候条件开发配套生产技术,实现白芦菇和冬荪的异地栽培,丰富了古田的栽培品种。

  在技术方面,古田注重银耳和海鲜菇的提质提效生产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配方、改良生产工艺、规范生产管理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同时,一库多用、高效生产技术也为古田食用菌发展增蓄动力,目前已经形成海鲜菇—秀珍菇、银耳—黑皮鸡枞、鸡腿菇—黑皮鸡枞等几种轮作模式,这些“一个窝里”出来的食用菌,大大提高了古田当地农户的收益。

  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一些企业脱颖而出,在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独当一面: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袋栽海鲜菇产量品质双一流企业,年产值近2亿元;古田县晟农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银耳工厂化技术成熟、产量稳定,年产值超3千万;古田县建宏农业公司,银耳栽培产量和质量并优,年产值超千万……大小企业,无数农户,凭借食用菌现代农业的发展契机,培良种,谋良技,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汇聚起古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23年前,福建将食用菌产业发展之火苗递进西北,翻开了福建食用菌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渐成燎原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作出指示: 1998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决定,将继续抓好由福建省扶贫办牵头,福建省科委、省农业大学配合在宁夏彭阳县和闽宁村的菌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02年第六次联席会议讲线年每年将继续安排资金无偿支持宁夏,主要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特色种养业、产业开发、推广菌草技术等,推动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再上新台阶。

  “闽宁资金”启动至今,从未中断。以“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为代表,福建一批批食用菌援宁人员相继涌向西北,开启了菌草扶贫之路。经过23年的接力,如今,福建食用菌产业已在宁夏这片苦瘠山野遍地开花,芬芳流传,见证了这场横跨三千公里的山海情。

  “起初我们想在宁夏发展工厂化食用菌,后来发现行不通,宁夏以冷凉气候为主,半年气温低于0 ℃,工厂化生产能耗太大!”福建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宁夏科技特派员林戎斌说。

  撞了南墙之后,林戎斌团队决定先引进适宜品种,他在宁夏开启了 “南大球盖菇”“北姬松茸”的福建品种引进策略。

  2017年以来,根据宁夏的地理形势和气候条件,林戎斌所在的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了福建食用菌品种——大球盖菇,这种中温食用菌品种比较适宜在宁夏六盘山地区生长,在夏季反季节栽培后自然出菇。

  在西北高原地区生长的大球盖菇,菇柄实心,无苦味,口感品质相较低海拔地区更胜一筹,能卖出每斤15元的高价,平均每斤售价不低于6元,菇农将获得更高的效益。

  目前,大球盖菇已在宁夏固原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等地区重点推广。

  技术助力食用菌产业枝繁叶茂。“食用菌接种工作系统”是林戎斌团队的技术成果,目前也已引进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菌菇作业当中,使得食用菌接种成功率大大提高。

  钻研技术的同时,林戎斌还邀请福建省食用菌专家33批56人次在宁夏举办18场食用菌培训,将食用菌技术真正推广进千家万户。

  新品种新技术在宁夏的推广之旅虽然艰难,但历经多年,林戎斌团队终于探索出了一套“闽宁资金+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科研单位+基地”的新模式:基地将生产的优质菌棒、菌种分发给农户,由农户进行菌菇的管理和采收,科研单位进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村集体负责协调和沟通,而龙头企业则回收菇农的菌菇产品,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合链。

  这种“前工厂化”与“后人力环节”的衔接,有效地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菇农致富相结合,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正好契合闽宁协作精神。

  菌花开八闽,天下谁人不识“菌”?食用菌产业在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菇农致富的金钥匙。福建通过育种培优、技术突围,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成果辐射全国,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