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凶险”的货币基金:T+0赎回 午餐并不是免费的

发布时间: 2019-10-20 14:2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砺奋进二十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和基金人物,他们为投资者奉献了长期超额收益。致此公募20年之际,新浪财经特推出“致敬公募20年:评选行业领军者活动”

  在我们眼里,货币基金从来就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每天勤勤恳恳地贡献万份收益,人畜无害,与世无争。其实,货币基金是一头凶猛的怪兽,我们只是用各种方法把他捆成了一只绵羊,它远比我们想象的凶险万倍。

  货币基金在我国不是个新鲜玩意儿,早在2003年12月30日,中国首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就成立了。不过货币基金在我国一直是不温不火的,那个年代是股票基金的年代,王亚伟等一票票明星基金经理金光闪闪,风起云涌,货币基金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弟弟。

  也确实是那个时候货币基金不给力,我记得我2010年左右看了下市场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就年化1%-2%之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时代需要一位大哥出现,2013年中余额宝闪亮登场。互联网对金融行业降维打击的一个最好的案例,原来金融还能这么玩儿!

  从2013年到2018年,5年的时间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翻了15倍,现在规模在7.8万亿左右,简直是绑上助推器直接上天的节奏。

  余额宝更是直接从0飙到了1.5万亿,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基金。这还是在监管机构和基金公司努力克制的情况下(比如限制申购什么的)。这节奏爆不爆炸?余额宝的管理人天弘基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弟一跃成为基金业的老大(从总规模来讲)。

  从公募基金的产品构成上也可以看出来,货币基金现在可不是小弟弟了,也不是大哥哥了,应该是大爷!

  货币基金这么牛,无非是抓住了客户的痛点,就是解决了现金管理的问题。收益高、能T+0赎回,简直是活期存款的完美替代品。

  货币基金历史上是出现过亏损的,而且不止一次,但是十分罕见。 2006 年 6 月 8 日晚间,泰达荷银货币基金当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为 -0.2566 元,7 日年化收益率降至 1.6260%,成为年内第一只当日收益出现负值的基金。

  当然,货币基金亏损这件事儿屈指可数,近年来更是没有发生过。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了,但是细细想想这也是件挺牛逼的事儿——货币基金也是揣着一兜子债券,怎样做到的每天都赚钱呢?因为货币基金都用了一个法宝——摊余成本法计价。

  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资产的买入成本作为其价值体现,按照票面利率或协议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和折价,在剩余存续期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每日计提损益。不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再波动,我自岿然不动,肯定把收益率做到想做的位置。

  这种方法很厉害,只要我买的资产不违约,我就永远不会亏钱,因为我的资产净值每天都按照我设想的价值进行增值,是不是美滋滋!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bug,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我能够持有这些资产到期,但是货币基金的资金来源可是不稳定的,万一大家都赎回了,我就要把这些资产卖掉了,卖掉的时候,市场可不管你自己的小本本上记得是什么价格,一切要按照公允来了。

  这个裤衩就是“偏离度”,就是当基金公司自己小本本上记的资产价格和市场发生了偏离,当偏离到达一定程度,我们要给他掰回来。

  所以,无论是摊余成本法还是偏离度,其实都只是把货币基金的收益熨平,赚钱还是亏钱这事儿,还是看实打实的投资。通过熨平操作,一般的波动都能够被消化掉,但是不排除踩了大雷、或者流动性冲击太大出现捂不住的亏损,引发货币基金某些日子收益为负。当然,就算出现这些情况,基金公司也会使出洪荒之力把收益给捞回来的(什么方法大家脑补吧,404内容)。

  随着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摊余成本法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一些新的货币基金也开始放弃这种手法。证监会网站显示,易方达基金于1月29日上报了易方达市值法货币基金,这也是第一只采用市价估值法的货币基金,目前审批进度处于“接收材料”阶段。

  货币基金最爽的一点就是可以T+0赎回。把钱放在货基里面,啥时候想用钱了,直接来个实时赎回到账,很多人卡里都是一分钱不留的,那种榨干现金每一滴油水的感觉还是美滋滋的。

  其中最要命的是基金经理准备头寸,也就是准备好现金。该卖债券卖债券,该借钱借钱,反正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现金准备好。

  一般来说,股票型基金都要3天左右才会到账。一般的基金还会设置巨额赎回条款,以作为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一般来说,货币基金抱住一家或多家银行的大腿们,客户有了快赎申请后,银行先把钱垫付了,先给到客户,然后基金经理有了钱之后,再把钱还给银行。相当于银行给货币基金做了一笔过桥贷款。当然啦,银行也不是活雷锋,这种垫资都是要花钱的。钱从哪儿来呢?你当基金公司收管理费是干嘛用的?

  货币基金流动性那么好,但是提供这种流动性对基金公司可是个压力很大的事儿。尤其是到了季末年末,随便一只基金规模上下个30%都是家常便饭,十分酸爽。要是银行存款被这么搞,就叫挤兑了。一年给你来四次挤兑,刺不刺激?

  资金端就是尽可能稳住金主们,让大家不要砸场子。但是说实话太难,我想赎回产品你还敢拦我?尤其是很多货币基金的大买主都是银行、保险等金融同业机构,到了年关,自己那边流动性都扛不住了我还管你基金公司死活。另一方面,虽然基金一般有“巨额赎回”条款(就是某天赎回量太多了,管理人可以拒绝一部分赎回申请,以降低流动性压力),但是我很少见哪家基金公司触发过巨额赎回条款,那样相当于告诉全世界“我被挤兑了!我流动性出问题了”,乖乖,信不信第二天直接被赎光?

  货币基金是个好东西,但我敢说基金公司对它则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东西容易上规模啊,主要考验销售水平,肯推就有量。恨得是这东西太操心,又要操心流动性,又要操心垫资、还要操心净值稳不稳定。货币基金规模太大,一但玩儿砸了都兜不住。更要命的是还不赚钱,收那点儿可怜的管理费给了银行爸爸后,自己也没几个子儿了。

  对整个市场呢?凶险。凶险在体量太大,就像大坝圈起来的水库,就算你知道大坝很坚固,那上万吨的水悬在头顶,谁都睡不好觉。再加上流动性风险这个东西传染性太强,必须从源头掐死。另一方面,货币基金做大了谁不高兴?银行啊,原本存银行的活期存款全给吸走了。

  去年8月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强调:“有个别货币基金,规模巨大,规模已经超过了比较大的银行的个人收益。对此,不仅要适用普遍的流动性管理规定,还得适用特别规定。”你看看,现在货币基金限购啊什么的也别怪人家基金公司,领导们发过话。

  1、货币基金工具化。现在货币基金雨后春笋太多了,但本质货基还是个十分标准化的产品,谁家和谁家的收益都差不多,一般人也不会为了年化0.1%的收益来回倒腾。货基会是每家基金公司的标配,但做不出什么花花来。

  3、掐死类货币产品。货币基金已经够让监管头疼的了,但群众基础在,不能没有。但其他金融产品就不要想抢这块儿蛋糕了,比如现金管理类的银行理财,估计就要说再见了。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