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架起沟通桥梁外籍友人陕历博体验“穿越之旅”

发布时间: 2022-05-21 11:1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西安发布讯 “我又加深了对西安的热爱,这是博物馆的力量,也是西安历史文化的力量!”5月18日,来自印度、埃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阿根廷、韩国、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和外籍友人,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丝路历史文化魅力,在文物盛宴中体验震撼的“穿越之旅”,成为“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历博系列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此次“了解丝路历史 架起沟通桥梁”——外籍友人走进陕历博体验活动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

  5月18日早上8点刚过,尽管距体验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但参加活动的外国朋友早早就在陕历博外聚齐。来自印度的德福身着一件印有“陕历博之友”字样的T恤,显眼中透着自豪,“我来这里很多次了,每次有外地朋友来西安,我都带他们来这里感受历史。”和德福一样,土耳其小伙何浩也是陕历博的一位“老朋友”,他热情地介绍说,自己前后来过十几次,每次参观都会加深他对西安历史文化的了解。

  不同于“老朋友”的熟络,多位第一次参观的外国朋友、留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兴奋和期待。来自埃及的艾小英一来就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激动:“我期待很久了,埃及和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我从开罗来到西安,是缘分,很幸运!”

  上午9点,外国朋友们在陕历博志愿者的带领下,踏上了他们期待的“穿越之旅”。一进展厅,就偶遇了当天参加“浮绘长安”演出的曲江二小的小演员们,孩子们精致的唐代妆容和服饰,迅速吸引了外国朋友们围观、欣赏。在交流、合影后,外国朋友们一行进入汉代文物展厅。

  西汉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城,之后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当西汉时期一件件珍贵文物进入眼帘,汉王朝的博大气象扑面而来,外国朋友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在志願者的講解中,駐足欣賞一件件珍貴文物。在漢代“灞橋紙”殘片展櫃前,志願者王新娜結合文物,講述中國造紙術在世界各地的傳播,由此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引起留學生們頻頻點頭。

  當天,在“長安城古今對照地圖”“絲綢之路線路圖”“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圖”以及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前,文博專家還爲外國友人舉辦“文博課堂”,大家認真聆聽中英講解,感悟西安城從古至今的深厚底蘊和輝煌博大。

  對于如何理解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來自阿根廷的留學生李宏宇說,“博物館是曆史的保存者、記錄者,我今天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感受到了最真實的曆史,這裏展示了曆史的綿延發展,這裏有城市的靈魂,我想這就是博物館的力量。”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完成提升改造後,于5月18日隆重對外開放。《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出了金銀器、瑪瑙、玉器、玻璃器、錢幣等文物319件(組),成爲這次外國朋友們參觀重點。

  通過衆多造型別致、紋飾華美、見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大家看到了唐長安城作爲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所承載的輝煌燦爛、開放包容的大唐風範。艾小英感慨地說:“我知道大唐是中國古代曆史上非常偉大的王朝,那時的長安城擁有著世界上最繁榮的經濟、最燦爛的文化。當我親眼看到這些真正的文物,瞬間感到一種心靈上的震撼,就像在和一千多年前的曆史對話!”

  參觀中,留學生和外籍友人還找到多件與自己家鄉有關的文物,比如東羅馬金幣、用骨咄國(古代國名,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間)的玉石制成的帶銙等,一邊連說“好親切、好激動”,一邊感歎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的偉大意義。

  “我們國家也用這樣的盒子!”在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王蘭和歐書豪對花紋精美的唐孔雀紋盝頂銀方盒興趣十足,並告訴同伴這樣的盒子他們國内现在仍在使用,材质有木的、有金属的,根据大小不同,可作首饰盒或衣物箱。不仅如此,土耳其的何浩也用手机搜索,向大家展示了土耳其一些有着类似花纹的物品图片,“这就是中西文化互鉴的证明!”

  此次体验活动是西安外籍人士、留学生“走读西安”“艺术体验”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外籍友人们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举办。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