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湘西原创歌曲子爆红网络

发布时间: 2021-08-15 07: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7月27日晚7时,在这个特殊的时点,一首名叫《子》的歌曲,突然在湘西最大的自媒体平台“大湘西”首播,通过微信朋友圈的疯狂传播,在不到24小时内,点击量已达2万多。

  据记者了解,这场朋友圈里突如其来的“狂欢”,不仅是因为音乐与歌手本身,还关乎歌词的创意与湘西民间民族文化的境况。

  歌曲《子》由湘西土家州苗族自治州摇滚乐队——素乐团的词曲作者黄摩崖与罗卿担纲创作,邀请国家级非遗文化酉水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张明松,与国家级非遗文化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人吴廷翠合唱。因此,无论从歌曲题材还是演唱形式上,这都是一首主打“摇滚+非遗”的创意作品。

  《子》的词作者黄摩崖是一位青年作家,26岁便以《头颅中国》一书亮相文坛,目前正投身于音乐文学的创作。“子”作为汉语中的万能名词后缀,本身有着无限的发挥空间,黄摩崖以此作为“词眼”,借助近70个“子”为后缀的词组,写就了一篇天马行空的唱词。非遗专家田茂军教授点评歌词时说到:“穿越古今,沟通雅俗,文白夹杂,亦庄亦谐,信手拈来,独具匠心”。

  如果说拿“子”字大做文章,是戳中了中国人共通的历史经验,那么歌词中交替出现的“恼火”与“扎实”则戳中了乡土的兴奋点,这两个词是湘西人的口头禅。经典与民俗的对话,使摇滚乐的批判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乡愁”,实现了深度契合。这样融通出新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诞生,既是决定于中国文化的厚重与湘西非遗资源的得天独厚,同时也得益于近些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大力推进,成果显著。

  “国学”与“非遗”这些概念,在自治州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文艺创作者自觉利用的素材,也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高频词”。《子》能一夜爆红,绝非一夜之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