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高端对话当雄县县长其美次仁:我要让世界看见西藏

发布时间: 2021-06-05 20:5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他矢志守护西藏的传统文化,殚精竭虑打造“极净当雄”,为藏区人民谋求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风云变幻的科技时代,他如何在自己的执政理念与偏远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之间寻找平衡、如何把藏区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望落到实处,中国网《高端对话》邀请西藏当雄县县长其美次仁。

  其美次仁:说实话不好当。我感触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毕竟1.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的地区让我做行政长官,压力是很大的。尤其当雄在拉萨是比较艰苦的地方,海拔也比较高,如何把这样一个区域搞活,难度也很大。所以更多是责任和压力。

  中国网记者:作为一个父母官,身上的责任特别大。要对当雄全县人民负责。在您上任后做了不少的事,您怎么形容当雄?

  其美次仁:我用四个字来形容:极净当雄。那是一个非常极致非常干净的地方,是除了南极、北极外的“第三极”。具有独特的游牧文化、人文精神的地方,同时它也有很多资源,具有旅游需要的温泉、冰川、地热、草原、湿地等,更重要的是,当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是离拉萨最近的能感受到游牧文化自然资源的地方,四年多来我是带着感情在做事情,我热爱这个地方。

  中国网记者:当雄在藏语里是“天选牧场”或“挑选的草原”,为什么这么称呼?

  其美次仁:“天选牧场”这个概念很好,三百多年前蒙古王子固始汗带兵进入西藏时,西藏当地政府让他在拉萨周边挑选适合养马的草场安营扎寨,“挑选的草场”由此得名。当雄临近阿热湿地,这片湿地水草丰美,他们挑选了这个地方,当雄就由此得名了。我们重新提炼总结,叫“天选牧场”。

  中国网记者:当雄背靠“藏地神山”念青唐古拉山,毗邻“雪域圣湖”纳木措,直观感觉那里应该很美,在您的心中这个地方有多美?

  其美次仁:我用六句话总结当雄有多美。第一句,领略圣湖神韵,指的是纳木措;第二句,探秘廓琼岗日;第三句,情醉姆蓝雪山;第四句,漫步阿热湿地;第五句,沐浴康玛温泉;第六句,唱响《四季牧歌》。这六句话可以概括当雄的美。

  中国网记者:现在每年前来当雄旅游的游客有多少?您觉得当雄这样的地方多少游客会达到你们的极限?

  其美次仁:现在的数据是每年保持在60-70万人次,但今年年底或明年会有大的突破,高速修通了,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时间缩短了,高速修通后去纳木措可能就两个小时。高速以及当雄到纳木措的这条路都在修,今年是同时动工的,明年交通的便利会给我们带来极限的增长。

  至于游客数量,我做过一个初步的测算,一年200万人次差不多。其实当雄很大,多少游客都没关系,但我们的接待能力、交通压力承载200万左右的游客是合适的。

  中国网记者:说到去西藏,很多人觉得路途遥远,高原地区,跋山涉水,还会出现高原反应,会让人望而却步,这对西藏旅游发展也是不利因素,那么政府在进行特色旅游规划时如何兼顾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家消除这些顾虑呢?

  其美次仁:其实进藏做好心理准备就行。高原反应很大程度是心理作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到高海拔地区一定是有反应的,没有反应是不正常的,毕竟气压低,含氧量也很低。很多专家认为到高原去对身体是有益的调节,适应这样的变化,不用把高原反应看那么可怕,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而且解决高原反应也有很多方法,药物很多,也很管用,说白了吸氧就解决了,这是最管用的。高原反应是很正常的反应,氧气对每个生命都很公平。

  中国网记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雄县要以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守护好西藏的传统文化为使命,那么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环保问题有什么考虑吗?

  其美次仁:我们作为干部一定要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求效益,谋福利。保护和开发原来是矛盾,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净土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有一个前提就是保护环境。我给我们的干部讲如果把纳木措污染了,谁还来看,旅游的意义就没有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我们在申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如果达到这个要求,那么我们的净土健康产业、我们做的牦牛产品、纯净水都是绿色健康的,这是我们的品牌价值的体现,生态旅游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这一定是前提基础,没有生态文明,一切都别想谈。尤其对青藏高原,保护好最后一片净土,没有生态一切都没有。

  藏族人更崇拜自然更尊重爱戴自然,生态文明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都会用宗教的方式来教育,代代相传。

  中国网记者:开发的前提是保护,不但要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更要保护当地即将流失的东西。时代不断发展,这种奋斗的精神依然在牧区人民心中有不同的体会,这种体会恰是牧民勤劳的奔放的个性感受。说到牧民的生活状态,明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您作为县长,是如何抓好脱贫工作的?明年能够达到目标吗?

  其美次仁:其实标准我们已经实现,2017年当雄县已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产业一定是根本的、可持续的东西,政策性的补贴、扶持是有限的,一定要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在于产业。

  我前面介绍的这些文化旅游产业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要带动更多人参与。政策性的补贴是不劳而获的,应该鼓励那些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差的人勤劳致富。干部要这样想,老百姓也要这样做。政府要搭桥、牵线,指导,引导老百姓做产业。一家一户做产业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政府或国有企业牵头,形成产业链,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来做产业。所以我对这项工作很有信心。

  中国网记者:近年来,西藏拉萨推出“净土健康产业”的诸多发展举措,当雄县是怎么做的?

  其美次仁:我当年讲过一句线万平方公里是我们的净土牧场,54321人是我们的净土员工。当雄的“净土健康产业”一定做得独具特点,别人不可复制的。比如牦牛、天然的纯净水,是稀缺资源。

  2015年11月,我在拉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媒体报道说《西藏当雄县县长叫卖牦牛肉 瞄准“互联网+”》。那时“互联网+”是国家提出来的,到底怎么走我还没想明白,但是我懂得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今天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我做了,落地了,不光是牦牛肉、矿泉水,还有文化旅游产业。所以人看准一些东西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过程可能是艰辛的,但只要瞄准就要去干。

  中国网记者:这种过程不但是一种成就更是一种心理满足。西藏是您的家乡,您热爱她。正因为热爱,才愿意为家乡付出一切,带动自己的家乡致富,脱贫,带动自己家乡的文化产业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牧民文化,这也是一种幸福感。目前创业创新的话题越来越多,您觉得作为县长,您是怎么理解创业创新的?

  其美次仁:双创在西藏应该说开展得如火如荼。当雄每年有三百五十多个大学生毕业,其中有三百左右大学生面临除公务员以外的工作。他们需要向社会、向市场寻找就业的能力,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政府一定要发展引导更多的产业,没有产业哪来的就业?产业做大做强一定是我们的压力,创新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创新能找到一些新的动力新的转化,西藏可以做很多产业链。

  2018年,当雄县以“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守护好西藏的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品牌激活产品价值,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打造以“有身份证的牦牛肉”“7100冰川饮用水”为核心的净土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极净当雄”,探索藏区“文化赋能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当雄模式”,这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中国网记者:说到双创,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当雄在创业创新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其美次仁:独到、独特是两个层面。精神的传递需要挖掘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如果要挖掘文化,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很独特,游牧文化是独特的,而且有区位优势。很多内地人、外国人可能对藏文化的理解更感兴趣的一定是农牧文化,而不是农耕文明,更不是商业文明,这是独特的优势。

  另外,我们也在发掘游牧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推行“互联网+”经营模式,让包括牦牛肉、7100纯净水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品牌的营销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拓展国内大市场,走出西藏、走向全国。

  中国网记者:7月12日开幕的“藏不住的美行者黑帐篷文化艺术展”为什么选择在杭州这样一个城市展览,举办这样的艺术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其美次仁:特别的意义,首先,杭州是互联网之都,新经济的摇篮,它绝对是第一选择。其次,我们通过大数据作一些分析,江浙沪这一带对西藏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是科学的数据分析出的。再者,也有我们援藏的感情,因为当雄毗邻那曲,当雄的产业布局产业特点跟那曲地区非常相似,自治区党委希望让当雄提出一种模式,创造一个样本,这种样本在旅游区不好复制,但在牧区可以复制。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选择杭州。我每年都到杭州来三四次,都要和很多朋友、同仁交流,我们的思想得到很多启发。杭州这个地方思想变化日新月异,互联网经济的更新换代也是层出不穷,一定要跟上它的步伐,不要让西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们一定要抓住互联网新经济这样一个时代,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抓住机遇,这样的机遇一定是新时代、新经济的。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解决方案,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好,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给未来的西藏、未来的西部呈现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一定要把它有效地转化,实现真正的增收和效益。

  中国网记者:您接下来要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送出去,另一件是引进来,把当雄的特产、当雄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入东部城市和地区,然后把东部城市和地区的先进思想、互联网思维和商业思维带回去,送出去,引进来,是这样吗?

  其美次仁:我真是这么想的。我们说文化更多在于交流,交流的目的更多在于形成共识。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一方面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是西藏最大的政治基础,非常重要,能够形成民族感情上的融合,同时文化又存在差异,在差异上我们能做很多文章。

  我看到江苏的昆剧、浙江绍兴的社戏等很吸引我们,你看到西藏的藏戏、游牧文化的《四季牧歌》或者传统的《格萨尔王》一定能吸引到你,这就是文化的交流。旅游一定要和文化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只有自然风景是不够的。这次我们重点推的是游牧文化,而且是深度体验。游客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地方上还没有把这种服务需求和共性做出来。

  这次我们举办“行者黑帐篷”文化艺术展,向大家介绍的“行者黑帐篷”就是把原来牧区的建筑,也就是帐篷,转化成现代的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不变的,其内部是现代化的,舒适的,可以喝到星巴克的咖啡,让游客有深度的体验,有舒适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东西,如何把藏区文化创造性转化成现代的人接受的方式,这是不变的。

  中国网记者:传统的文化需要现代的包装,这些包装到了一定程度,既保留了原有的东西,又有创新,有叠加,这样产品才能更丰富更有价值。说到黑帐篷展,比较吸引我的是每年8月8日举行的“当吉仁赛马节”,这个节日已经传承了300余年,而且“当吉仁赛马节”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规模盛大的藏北传统节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其美次仁:“当吉仁赛马节”已有300年的历史,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刚开始是蒙古军队为收税搞了一个赛马的形式,把大家聚在一起,实现收税的目的。后面逐步发展成物资交流各种各样的平台。这么多年,“当吉仁赛马节”本质的东西没有改变。

  我觉得在新的时代要对它进行新的文化赋能,把“当吉仁赛马节”变成牧民的荣誉殿堂。赛马的主体、主题一定是人,而不只是马,在这样一个平台,牧人要有文化自信,而不只是在进行马匹交易、马匹买卖,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为他们带来新的气象。

  我们又在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牧人对马、牦牛、绵羊、藏獒这些藏区动物非常有感情。我们的羊八井一共有五个雪山,分别叫牧獒雪山、牧马雪山、牧牛雪山、牧绵雪山、牧羊雪山,五座雪山围绕着羊八井,表达着牧民骄傲的情怀:我放牧的是马、牛和绵羊,我吃的是酸奶、酥油和奶茶,我住的是帐篷。他有这样的自豪感。

  游牧文化核心价值有生态文明的思想,还有自由、奔放这些奇特的思想,我们要守护最后的牧人,把这样的思想提炼出来,打造出来。去年赛马节的时候,我把牧民驮盐的故事搬上舞台。有一个老人观看后哭了,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干过这个事情,驮盐是非常艰难的,要面临雪崩等,要与自然搏斗。现在驮盐就不存在了,但是这种文化在消失,我们把它保护起来。所以我们创作了《四季牧歌》这部剧,最后的核心就是把当年牧民奋斗的历程展示出来,把他们的故事讲到内心深处,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不易。

  中国网记者:“当吉仁赛马节”是不是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雪域高原特色旅游、了解西藏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这种特色旅游是不是未来当雄县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美次仁:我们正在探索这件事情,对游客的分析,游客的心理需求,不只是看湖,看山。游客愿意用七八天的时间来这里旅游很不容易,希望对他有所触动,如何实现这种触动,他一定想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文环境,风土人情。

  因为这和他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草原上生活,他在钢筋混凝土里生活,完全不同,他想有一种体验。如何实现深度体验,让每一个旅行者感受到美好,感受到文化,我希望他能拥有真正的心灵净化之旅。这是我们一直想探讨的东西。

  中国网记者:当雄可谓是一步一景,大部分游客不一定真正能走进去,那现在每一个走进当雄的游客是不是都可以感受到这些景色?

  其美次仁:原来当雄旅游的基础设施服务不是很好。在“行者黑帐篷”系列,我打造了四个景点:第一个叫“牛气冲天”,以牦牛为主题;第二个叫“万马奔腾”,以拍马为主题;第三个叫“喜气洋洋”,在纳姆湖边一个地方,以纳木措绵羊为主题;第四个是“鹤鹤有鸣”,主要是湿地边上拍黑颈鹤的地方。这些都是为游客提供的免费观景平台,让游客深入藏区去感受,让你看到最自然最纯真最壮美的画面。同时,让旅游带动当地牧民。这几个点上的服务人员都是当地牧民,当然他们也经过了前期系统化的培训,让他们参与服务工作,增进对客人的理解和与游客的交流。

  其美次仁:非常满意。在这样一个地方办展我真的充满自信,毕竟游牧文化很独特,很震撼,很吸引人。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样一个地方不一定人多,但和我们一道的人要懂得感知我们想做的事情,与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认可我们的价值。今天我们和电商、媒体等各界朋友在一起,他们高度认可我们所做的,而且他们影响巨大。

  完整展现自然之美、人心之美和人文之美,这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自然之美是老祖宗留给我的,但是如何挖掘人文之美,如何挖掘人心之美,用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是我最高的追求和目标。让游客、让外界对当雄有这样的认识和感知,他们绝对会不虚此行。同时也感谢你对当雄的理解对藏文化的理解,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地方父母官的其美次仁县长带着对西藏地区深沉的爱和造福百姓的家国情怀,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物产资源,克服地理区间的困难,寻找造福一方的发展出路。他想让世界看到今天的西藏,也盛情邀请各方朋友走进西藏去感受壮美圣洁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在“行者黑帐篷”深度体验藏区的自然美景,融入今日藏区稳健的经济发展。

  文化是一种根基,把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当雄的游牧文化、历史文化和当雄的风景才能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流传了几千年的牧民文化,经过时代的洗礼,也会让更多人去了解,去感受,这种感受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何尝不是每个进入西藏的人旅行中美好的回忆?而当雄今天做的每一件事就是把这种文化再一次升华,再做一次适当其时的保护。“完整展现自然之美、人心之美和人文之美”,这是一位县长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极致目标。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