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姚明集团创始人再捐2000万庆贺厦大百年华诞

发布时间: 2021-04-06 19:4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4月5日上午,厦门大学举办了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揭幕仪式暨100周年校庆系列捐赠签约活动。

  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凝心聚力,日益繁荣、不断拥有强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之中国;今日之厦大,是一个愈发自强不息、不断前行的厦大。

  2021年,正值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姚明织带、姚明集团董事长、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会长姚明向厦门大学再次捐赠2000万,以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代表厦门大学接受捐赠并签约,他向姚明集团的慷慨捐赠以及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朝感恩反哺来

  《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曾表示:我认为有机会捐赠给母校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马云也曾在捐赠仪式上说过,大学毕业以后,如果你事业做得成功,回报学校最好的报酬就是捐钱给学校。

  从2011年开始,得知厦大老师通勤困难,姚明就捐赠了第一部大巴给厦大。延续至今,已有10年时间,18部大巴也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车队。

  2014年10月,在厦门姚明织带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上,姚明向厦门大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厦门大学姚明校友励学金,以帮助150名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但作为一名厦大人,自己一直在践行着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很幸运,如今能够用微薄之力为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捐赠仪式上,姚明作为校友代表发表致辞时曾说道。

  正逢厦大百年校庆之际,为感恩母校,姚明早在2020年初,就向厦门大学捐赠1000万元,支持母校双一流建设。加上此次捐赠的2000万,他共捐赠了3000万来庆贺母校百年华诞。

  另外,姚明集团还赞助了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的校庆手提袋。对于赞助手提袋的初衷,姚明表示: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能提供这样具有纪念价值的手提袋给校友,是我们的荣幸。我作为校友会会长,我感觉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自豪。

  那年学成入商海

  1985年9月,姚明从全国百强中学莆田一中走出,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在校四年,他除了收获丰厚的理论知识和卓越的思考能力外,还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搏击商界或企业界,这注定是人生坚定不移的抉择。

  从厦大毕业后,姚明进入纺织行业。随着工作的深入,姚明敏锐的察觉到这个行业潜在的蓝海市场。1998年,姚明在莆田创办了雅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姚明织带的初代工厂),正式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

  基于求学时的淬炼,姚明对公司运营具有极高的前瞻性。他明白,要想掌握最新的信息,驾驭变幻莫测的商界风云,把生意做大、做强,囿于莆田是远远不够的。

  加之对厦大的情谊,让他对厦门有着别样深厚的感情。2004年,姚明带团队来到了厦门,并创办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厦大的八字校训,同时也是姚明一直以来的创业理念。他在短短数年内能将姚明织带做到全球领先,并成为全球织带大王,除了注重专业化和高品质外,凭借的就是凡事做到至善至美的初心。

  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姚明23年的创业生涯中,有两场官司不得不提。首先是2009年跟美国商务部打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官司。

  当时,中国大陆有100多家企业涉案。姚明织带作为全球最大的织带制造商和那两年输美织带出口额最大的公司,被列为反倾销强制应诉企业和反补贴强制应诉企业。

  如果指控罪名成立或者放弃应诉,姚明出口美国的丝带将要缴纳高昂的惩罚性关税。如果胜诉,姚明织带出口美国的织带产品则可以享受特殊优惠政策。

  面对高昂的诉讼费用,以及胜诉希望渺茫的国际官司,当时与姚明织带一同承担这两项诉讼的其余两家企业都选择放弃应诉。只有姚明选择义无反顾的去应诉。

  最终,姚明织带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打赢反倾销、反补贴两场官司的企业,也让其以凯旋之师的雄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果这场官司让国人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底气以及姚明织带的实力,另一场与篮球明星姚明的商标之争,则是让织带大王闻名遐迩。

  历经9年的抗争,4次不折不挠的申诉,2013年商评委作出复审裁定,姚明商标予以核准******。就这样,姚明赢到了姚明商标,结束了这辛苦漫长的商标纠纷。而这场胜利,也让织带大王姚明的名声更加响亮。

  只是,不管名声多么响亮,姚明回报母校的一颗初心始终未改。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对于姚明而言,回馈母校是他永远不会停止的事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他都将继续尽自己的力量,切实践行厦大精神,更深层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母校发展,为母校师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助力更多的人完成梦想。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